老干部服務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07 10:35:00
導語:老干部服務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港閘區地處南通市城郊結合部,區內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交錯分布,離休干部居住較為分散。近年來離休干部普遍進入高齡期,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空巢”家庭逐年增多,老干部服務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港閘區委老干部局及時調整思路,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了離休干部高齡養老工作的順利開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港閘區離休干部隊伍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區共有直管離休干部54人(其中行政事業單位49人,企業5人;享受廳級待遇的2人、享受縣處級待遇的13人、享受科級的39人)。平均年齡83.12歲(其中75-79歲的有17人,占總數的31.5%;80-89歲的有33人,占總數的61.1%;90歲以上的有4人,占總數的7.4%)。所有離休干部全部享受特護費待遇(其中享受部分護理依賴14人,享受大部分護理依賴26人,享受完全護理依賴14人)。在居住分布上,在崇川區居住的有29人,在本區居住的有24人,在外地居住的1人。就全區離休干部服務工作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居住分散、服務工作要求高、老干部需求多元化等特點。
二、港閘區離休干部服務工作的主要做法
為切實做好離休干部的各項養老服務工作,區委老干部局針對離休干部的各種具體需求,在傳統管理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研,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具體待遇,更新工作載體,使老干部高齡養老工作的整體水平取得了較大進步。
1、職能明確,層次分明,工作機制漸趨完善。區委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離休干部高齡養老各項管理服務工作,負責對各職能部門高齡養老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指導和督查,由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區委老干局具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居委會和老干部自管組織共同參與的工作網絡初步形成。區委領導對離休干部高齡養老工作十分關心,不僅定期聽取匯報,而且經常親自走訪、慰問,定期聽取離休干部的建議和意見。堅持把長效機制建設作為老干部工作的重點來抓,堅持情況通報會、日常走訪、生日祝壽、住院探視、去世送葬等各項制度。結合“情暖桑榆創一流”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區委老干部局在老干部工作人員中廣泛開展“四看四心”(即把老干部當功臣看,對待他們有愛心;把老干部當人才看,對他們發揮作用有熱心;把老干部當親人看,對他們的大小事件關心;把老干部當父輩看,對他們常懷孝心)活動,牢固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意識,區委老干局組織人員,對孤寡、空巢、行動不便及長年患病離休干部,定期聊天溝通,提供精神慰藉服務,重點突出服務方式的個性化和服務工作的精細化,全方位為離休干部提供高質量的高齡養老服務。針對我區離休干部居住分散、不便集中、有時需要跨區協調的特點,建立了老干部局工作人員24小時手機管理規定、老干部活動日后勤責任制、老干部工作協調制度等規定,將服務工作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把服務工作的要求延伸到每一個細節,保障了服務工作的質量。
2、抓住關鍵,攻克難點,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根據“老干部離退休以后基本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還要略為從優”的原則,建立了改革發展成果共享機制,把離休干部的物質待遇落到實處。港閘區將“兩費”問題作為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務予以解決,確保了“兩費”的落實。在活動經費方面,區委、區政府對老干部工作非常關心,在老干部局的業務經費以及相關老干部團體的活動經費上都給予了一定傾斜,財政年度預算,老干經費從未削減,并逐年遞增。針對近年來部分離休干部住房補貼發放中存在的政策問題,按照上級要求廣泛深入調研,在區委的統一協調下,于去年對區直單位和鄉(街道)53名離休干部發放了227萬元住房補貼,率先在南通縣(市)區落實了離休干部的住房補貼,解決了高齡離休干部的后顧之憂。為使離休干部安度晚年,針對部分離休干部的家庭現實狀況,為24名無工作、無固定收入的離休干部配偶辦理了醫療保險,使離休干部的保障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
3、明確主題,優化載體,特色活動如火如荼。在深入開展“心系和諧當參謀,促進發展獻余熱”主題實踐活動中,以老干部黨支部和老年大學為陣地,采取邀請區領導作形勢報告、開辦讀書班、舉辦專題講座、傳達有關會議精神、播放輔導錄像等形式,動員和組織離休干部力所能及地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通過改進活動內容和活動方法,充分發揮老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參謀作用。針對區內老干部文體活動開展較好的情況,以區老年大學和老干部活動中心為依托,組建了老年門球隊、象棋隊、舞蹈隊、戲曲隊,組織離休干部參加各級老干部運動會和各項比賽,舉辦老干部書畫攝影作品展等各種活動,通過各種活動使離休干部的身心得到了放松,體質得到了增強。根據尊重老干部渴望交流、學習的需求,經常組織離休干部進行短途參觀學習活動,既保證了活動的安全,也滿足了老干部參觀學習的需要。根據老干部們的身體狀況,組織老干部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威望、經驗等優勢。目前,有多名離休干部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黨風廉政建設、政策宣傳員、關心下一代、行業糾風、推動全民健身等多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新時期老干部“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良好風貌,涌現出了吳思九等一大批思想政治覺悟高、熱心公益的老干部,為弘揚港閘新時期社會新風樹立了良好榜樣。
三、當前離休干部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離休干部的組織管理較為松散。由于不少離休干部年事已高,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又因分散居住在港閘和崇川的各個鄉(街道)、社區,參加支部活動以及老干部局組織的活動時多有不便,管理、服務上難免存在著一定的松散現象,由于受制于人力、物力所限,有時服務工作主動性有待提高,工作較為被動。同時由于部分離休干部出于觀念等種種因素不愿接受社區服務、不愿參加社區活動,使得老干部服務工作與社區服務工作的對接有時不夠順暢。
2、老干部管理服務體制有待改進。由于我區的離休干部歷來是由原單位和區委老干部局管理,老干部服務工作的政府部門色彩較為濃厚,與老干部所居住的社區信息交流很少,尤其對社區服務機構以及服務資源的現狀掌握有限,不利于發揮社區力量在離休干部服務工作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干部服務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專業化老年護理機構的缺乏影響了老干部服務工作的質量。由于受制于服務業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在港閘還沒有專業的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的社會機構,在為一些缺少家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離休干部在開展服務明顯感覺老干部服務工作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由于現有社會服務條件所限卻又辦法不多。如少數生活不能自理的離休干部,以醫院為家,整年吃住在病房內,晚年生活質量較差。盡管轄區現有幾家托老所,但條件一般,服務也不很周到。
4、部分離休干部的養老觀念有待轉變。一些離休干部擔心入住養老機構后,對集體生活適應不了,存在“金窩、銀窩不如自己草窩”的想法,不愿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居住環境,由于拒絕接受社會化的服務,影響了自身生活質量的改善。
四、進一步加強離休干部養老工作對策及建議
1、進一步完善離休干部的黨內關懷機制。隨著離休干部年齡的增大,許多人出行不便,很難參加正常的組織生活,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離休干部管理服務的工作機制政治待遇的形式,創新老干部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和活動方式,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年老多病行動不便的離休黨員,可以定期安排專人為他們送資料、送學上門,使老干部始終保持著與組織的聯系,及時享受到組織的關懷。
2、進一步提高離休干部養老服務的專業水平。要盡快建立適合離休干部養老的專業機構,探索老干部保健服務工作的新機制,從老干部的實際困難出發,對年大體弱、長期身患重病、家庭困難較多的老干部,建立老干部關愛工作機制,給予特別關心和照顧。在高齡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實上,堅持特事特辦的原則,做到宜寬不宜嚴,做到從先從優。
3、注重對離休干部的精神關懷。離休干部雖然不在工作崗位,與社區交流較少,但由于其個人文化綜合素質普遍較高,對社會信息具有很強的求知欲,這就使得我們老干部服務工作必須將離休干部的信息反饋交流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如定期給他們打電話、上門看望;結合老干部黨支部活動,定期開展讀報、討論、聽報告、拉家常、交流思想、觀看錄像等活動;對獨居、空巢、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負擔沉重的離休干部要開展結對幫困服務。老干部活動中心(室)要定期組織他們開展一些喜聞樂見、易于參與、益壽益智的活動,盡可能使他們走出來、動起來、樂起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4、進一步整合離休干部服務工作的各方面資源。建立區、街道、居委會三級服務網絡,動員和組織社區干部、居民積極分子、青年志愿者,深入老干部家庭,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和服務需求,建立臺帳資料,使老干部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社會上,都有人問,有人管,有人提供所需服務,實現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的服務體系。要通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建立科學、協調、高效的老干部服務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