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2-08 06:44:00
導語:老干部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十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和遼寧省民政廳、財政廳《關于深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大連市開展“敬老行動”實施意見》部署,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全市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意見如下:
一、基本原則
1、全面關懷,重點照顧。為所有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特殊老年人提供政府養老補貼。
2、立足社區,面向家庭。以社區為基礎,以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為基本單位,直接服務老年人家庭。
3、協調推進,統籌配合。與社區醫療、社區文化等各項社會建設工作協調推進,與機構照料服務相互補充。
4、保障生活,兼顧其他。以生活照料為主,逐步拓展到其他為老服務需求。
二、工作目標
著眼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搭建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組建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全市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形成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給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籍、文化娛樂、社會交往、安全巡視等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創造便利條件。
三、組織體系
建立市、區(市、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網絡。市、區(市、縣)兩級民政部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街道(鄉鎮)設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設立養老服務站,共同負責組織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所需工作人員,由各單位在本系統內自行調劑解決。同時,以區(市、縣)為單位,選拔優秀居家養老工作人員,組成居家養老服務評估小組(兼職),經培訓后,負責對全區申請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進行資格評估。
四、補貼對象和形式
凡居住在我市轄區內、具有本市非農業戶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及遺屬孤老,均可申請城鎮特困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城鎮特困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堅持“全員補貼、待遇有別、突出重點、適當普惠”的原則,按照所在地區的消費水平,區分老年人身體情況、家庭困難程度和現實養老服務需求,經指定部門評估后,確定個人補貼標準。市、區(市、縣)兩級政府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專項資金,以居家養老“服務券”的形式,對城鎮特困老年人給予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居家養老“服務券”由市民政局統一印制。具體服務項目由各區市縣民政部門視本地實際情況自行開發。
對城鎮散居的“三無”老人,鼓勵入住國辦社會福利院;對入住民營養老福利機構的“三無”老人和遺屬孤老,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標準,要建立隨著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調整的自然增長機制。具體補貼標準由市民政局、財政局另行制定。
五、補貼審批程序
符合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條件的老年人,可向社區提出申請,經街道評估確認,報區(市、縣)民政部門審批后,憑居家養老“服務券”享受服務。
六、人員培訓
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養老護理員,須經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具有本市戶籍、年齡在55周歲(含55周歲)以下的下崗失業、退職退休、農村務工人員,經具備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培訓、取得養老護理職業資格證書,并與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協議后,可憑協議享受普惠制培訓相關的補助政策。
七、管理保障
城市特困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由各級民政、財政部門按職責和所承擔的任務組織實施。民政部門負責組織網絡、人員隊伍、信息系統的建立,以及補貼對象的評估、審批和動態管理;財政部門負責補貼資金的籌集、撥付和監督。
- 上一篇:社區志愿工作會議講話
- 下一篇:民政局年度檢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