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開展農業工程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4 08:33:00

導語:政府開展農業工程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開展農業工程工作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單位:

為了進一步提高全區農業組織化、產業化、專業化水平,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做精、做優、做強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區實施農業“工程”。具體實施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為適應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業型專業農民,使其成為農業發展和農業新技術應用的主體;培育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努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培育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營銷和農業旅游開發龍頭企業,并培育形成一些有相當影響力的農業品牌,以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和競爭力,促進農業組織化、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二、工作目標

一是培育扶持1000名新型專業農民;二是培育扶持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是培育扶持30家農產品加工、營銷和農業旅游開發龍頭企業;四是培育打造5個市級以上知名農業品牌(商標)。

三、主要措施

(一)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抓手,培育扶持新型專業農民。

1、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和“規范化、職業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要求,建立并完善農民培訓體系,整合培訓資源,擴大培訓規模,豐富培訓形式,提升培訓內涵,提高培訓質量。重點利用區農業學校、現代遠程教育等培訓基地,對農民廣泛開展專業基礎和實用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引導廣大農民更新思維理念,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各類新型專業農民,鼓勵并扶持他們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營銷、農業加工和農業服務業,積極創辦合作農場、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

2、全區每年計劃培育扶持新型專業農民300-400名,三年內培育扶持新型專業農民1000名以上。對從事規模經營的新型專業農民,可優先獲得政府強農惠農政策、優先獲得免費培訓、優先獲得規模經營權、優先獲得農業部門“科技入戶”指導和定點式、定位式跟蹤服務。對優秀新型專業農民予以表彰、獎勵。

3、努力培育專業農民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人,積極挖掘鄉土文化,發展現代文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農民改變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積極進取、勤勞致富。加強對農民的民主、法制、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訓,用新思想、新觀念武裝頭腦。

(二)以加快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為目標,培育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1、在發展方向和形式上,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切實增強合作社的生命力,進一步促進主導產業區域化布局和適度規模經營,并堅持參與興辦主體多元化。通過村級組織和村組干部組織創辦;從事優勢產業的專業大戶、農村能人牽頭創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領創辦;結合農村綜合改革,引導技術人員參與創辦等形式,充分發揮各專業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技術、資金、網絡優勢,扶持農民創辦專業合作社,增加農民收入。

2、在合作層次上,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開展單項或多項合作;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開展一體化經營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引導同一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組成聯合社,實行跨區域、集團式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能人帶動作用,積極吸納各種人才。鼓勵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通過技術入股、投資參股、掛職指導等形式參加合作社,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

3、在內部管理上,農業部門要加強指導,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規范化建設,并作為合作社享受政策扶持的重要條件。積極引導、鼓勵和幫助有條件的農村專業協會向合作社轉型,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逐步實現產權明晰化、管理民主化、財務規范化、服務優質化、經營效益化的目標。

4、全區計劃花三年時間重點培育扶持100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業專業合作社在品牌建設、社員培訓、標準化生產、信貸扶持、銷售渠道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對新組建的、吸納成員在15人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工商登記注冊和農業部門驗收確認后,給予一次性補助2萬元。對經營業績良好、管理比較規范、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的合作社,要安排資金進行項目扶持。

(三)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重點,培育扶持農產品加工、營銷和農業旅游開發龍頭企業。

1、多途徑多元化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外起點高、上規模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利用其先進的農產品貯運、保鮮、加工、包裝新技術,實行原料生產基地化、區域化,使之成為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龍頭企業。二要培育壯大現有龍頭企業,使其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關聯度大、經濟實力雄厚、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三要整合資源興辦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我區工業經濟特別是各鎮(工業區)的工業優勢,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各鎮(工業區)實現二次創業的重要內容,創辦獨資、合資、合作等各種類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和管理機制,引導、培育成為“產前、產中、產后整體經營,多種經營主體利益均沾”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積極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區、鎮財政部門應積極安排專項資金,為龍頭企業在品牌創建、質量認證、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基地建設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金融部門要積極為龍頭企業提供農業貸款;區農業貸款信用擔保中心要充分發揮作用,為農業生產解決資金困難;并探索用土地經營權和多年生作物為抵押的方式,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市級農業產業化項目優先向農業龍頭企業傾斜;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業基地及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合作,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分配機制?!?/p>

3、全區每年計劃培育扶持農業加工、營銷企業和農業旅游開發龍頭企業-10個。對開拓我區農民致富途徑成績顯著的龍頭企業予以表彰、獎勵。對新引進的注冊資本在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科研、精深加工農業龍頭企業,五年內按其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所形成的區地方財力部分給予45%的獎勵;對新引進的其他農業企業,五年內按其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所形成的區地方財力部分給予35%的獎勵;對區內新認定的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五年內按其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所形成的區地方財力部分給予45%的獎勵。

(四)以促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生產為核心,培育打造知名農業品牌。

1、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夯實農業品牌化基礎。突出抓好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農業標準推廣體系建設。通過制定和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開展全程質量控制。

2、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農業品牌經營主體。培育扶持銀龍蔬菜、皇母蟠桃、阿強羊肉等為代表的主體品牌,并加強品牌宣傳、維護和推廣,提高我區農產品的信譽度和知名度。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企業與農民之間建立更加穩定的產銷合同和服務契約,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轉。

3、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提高品牌農產品質量。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促進農產品品牌上市。增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紀人、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意識。要特別注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特色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工作。

4、全區花三年時間,計劃培育打造市級以上知名農業品牌(商標)5個。對新獲得國家級品牌稱號的企業,從獲得品牌稱號起,以認定年為基期,五年內對其每年的增加值、營業收入與基期相比實現的增量部分形成的區地方財力獎勵45%;對新獲得市級品牌稱號的企業,從獲得品牌稱號起,以認定年為基期,五年內對其每年的增加值、營業收入與基期相比實現的增量部分形成的區地方財力獎勵35%。對獲得市以上的知名農業品牌或商標(如國家馳名商標、上海市著名產品、上海市名牌產品等),除給予一次性獎勵外,在全區大力宣傳。

四、加強領導

全區各級黨政領導要從戰略高度,加強對實施“工程”的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區、鎮(工業區)兩級要成立實施“工程”領導小組,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區農委、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信息委、財政局、教育局、工商分局、民政局、供銷社、科委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各成員單位要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和任務,切實加強指導和服務,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工程”健康、快速發展。區農委要承擔起實施“工程”的牽頭與協調等職能。各鎮(工業區)和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扶持農業、扶持農民的觀念,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要把實施“工程”作為抓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列入農業工作和整體工作的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辦事機構,認真研究,精心指導。從年起,“工程”將列入區對各鎮(工業區)農業工作考核的重點內容,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并取得實質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