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5 08:40:00

導語:監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

建立并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三醫”聯動改革的重要內容。它的內涵體現了“政府實行一定的福利政策”與很強的“社會公益性”。區將“建設現代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提出了“依托三級醫院,調整二級醫院,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目標。

對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區人大常委會一直予以高度關注?!啊逼陂g,主任會議專門聽取了區衛生局關于本區“”防治工作的情況匯報,充分肯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防治“”中發揮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網絡作用;年11月區人大常委會又組織代表視察了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情況,并結合對《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調研,把對這項工作的跟蹤監督作為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多次聽取區衛生局的工作匯報;組織代表進行集中和分散視察,并座談聽取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還實地踏勘了部分區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點。通過近幾年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監督,使我們深刻體會到這項工作是一項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但任重而道遠。

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現狀

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市衛生局的指導下,我區自年起,歷經八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社區衛生服務的整體框架及服務體系,并就社區衛生服務的運行機制、投入補償機制及考核評估機制,衛生部門和街道雙重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

多年來,區政府在為廣大居民提供便捷、經濟、比較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和有效的公共衛生保健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區政府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抓全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全區13個街道、鎮都成立了社區健康促進委員會,協調解決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有關問題,區衛生局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小組,實行以塊為主,條塊互動的雙重管理機制,從而逐步形成了“政府領導、街道負責、部門配合、居委會參與、衛生部門技術指導”的管理模式。

根據市關于“一個街道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規劃,截止到目前,我區有11個街(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市衛生局的認可,剩下的2個街道正在積極的落實房源當中。按照社區衛生服務點“步行15分鐘,覆蓋3—5個居委會,服務1.5萬人口左右”的設置原則,我區已建成150平方米的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點)30個,年計劃再建設2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為廣大居民提供社區全科團隊式服務,并積極探索以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為紐帶,以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為基礎,實現“家庭——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三站式”醫療服務模式。

經過幾年的持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正在逐步拓展,有效、經濟、便捷、綜合、連續的服務效能正在逐步體現。區政府還加緊全科醫生的培養和社區護理技能培訓,逐年加大對社區預防保健經費的投入,05年防保經費預期達到人均25元的水平。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實踐證明,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不僅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目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與創建健康社區、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

1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由原地段醫院轉變而來,但是迄今為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沒有一個合法的法律地位,仍然以“地段醫院”的名義進行注冊、執業,同樣社區衛生服務站(點)也是如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科室設置也與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存在沖突。此外,經過培訓后的全科醫生因社區衛生中心沒有全科門診設置、職業醫師注冊上沒有全科醫師一欄,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就比較被動。

2全社會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統一。目前政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政府將社區衛生服務看作基本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基礎和健康促進的手段,而“中心”迫于經營壓力,重醫療,輕防保,“以藥養醫,以醫養防”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轉變,預防保健工作還停留在輔助和點綴層面。絕大部分居民則認為社區衛生服務是便民醫療方式,許多需求超越了社區衛生服務的范圍。

3當前全科醫生嚴重缺乏和隊伍建設的矛盾比較突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培養全科醫生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選派醫務人員參加全科醫生知識培訓和臨床實踐技能培訓;二是把新吸收進的本科畢業生委托三級醫院進行四年規范化培養。但是經過全科培訓后的醫務人員,由于種種原因有的仍然不能勝任此項工作;另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一名大學生重新培養還需花費四年時間及10多萬元,“中心”一般不易接受。而經過培養的本科畢業生有的也不安于現狀,想方設法跳槽。

加強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針對困難和問題,我們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呼吁相應法律法規的盡快完善,以確保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合法地位。

為了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國家和市有關部門應抓緊制定和修訂有關法律法規,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點)以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科室設置有其合法地位;全科門診的設置、職業醫師注冊也應盡快規范和完善,使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法可依,操作規范,從而促進原地段醫院加快功能轉換和觀念轉變,保障其健康、快速發展。

2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

政府要加大向全社會宣傳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力度,使社區居民確立“小病進社區”,“以防為主”的觀念,使“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深入人心。衛生主管部門要促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變觀念,樹立“以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社區醫生成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人與醫保的守門人。

3探索管理體制,加快解決機制上的問題。

政府要以建立公共政府為目標,加強領導,統籌協調。衛生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探索街道和衛生部門雙重管理的機制,把握“大社區、大衛生”的原則,整合社區資源,建立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專題例會制,來推動區域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此外,還要加強科研攻關,加快突破運行機制、補償機制、考核評價機制上的瓶頸問題。

4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為綜合性服務提供保障。

社區衛生服務要提供“六位一體”的綜合性服務,衛生主管部門必須要加大培養全科醫生的力度。全科醫生培養應立足現狀,著眼于將來,建立切合實際的培養方案和時間進度,分步實施,不能急于求成。對在崗醫生進行全科醫生的培訓和培養,方案設計不能一刀切,而應進行分類指導。對新進醫學院校大學生應制定全市性的培訓計劃,統一落實各級醫院醫生規范化培訓期間的待遇要求,制定激勵政策吸引優秀醫學院校學生加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