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意見

時間:2022-03-30 10:31:00

導語: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意見

為加強教學管理,推動我區中小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升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積極構建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和形成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評價方法,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訂《加強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和評價的實施意見(試行稿)》。

一、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目的

1、實施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改進課堂教學,整體提升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水平。

2、促進學校加強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程領導力和執行力,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建立面向全區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和數據采集分析平臺,用技術手段保證發展性評價的有效進行,形成促進學生、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教學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

4、及時掌握全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總體狀況,暢通教學質量管理的信息渠道,建立中小學教學經驗推廣與教學問題“預警”的機制。

5、通過長期監測,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始終處于不斷完善和改進狀態,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中小學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依據和原則

(一)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依據

1.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

依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相關文件,制訂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的實施意見,這是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根本保證。

2.課程標準

我區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學質量現狀作出科學的價值判斷,為教學決策提供正確依據,從而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3.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特點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間的發展差異,選擇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法。

(二)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基本原則

1.發展性原則

組織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要著眼于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發展和提升,不僅要注重評價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

2.導向性原則

教學質量監控要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方向。監控的內容和方式要具有導向性,使教學質量監控成為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措施。

3.實效性原則

貫徹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實效性原則,首先要對教學質量現狀做出科學評價;然后要對教學質量現狀的成因、影響教學質量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做出科學分析;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形成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的正確決策,從而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三、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發展性評價

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的內容:(1)學校貫徹執行市課程計劃的情況(三類課程及課時執行情況);(2)學科滲透“二綱”教育的情況;(3)對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質量評價;(4)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5)學生道德面貌和行為習慣狀況。

小學教學質量的監測與評價,主要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以評價課程標準要求的達成度和合格率為主要指標;以每學年全區統一組織的質量監控和小學畢業考試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強調教學的高效益和教學的發展增值程度。同時,對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跨年度的比較評價,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發展情況。小學階段3~5年級主要學科每學年監測一次。

初中教學質量的監測與評價,主要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以評價課程標準要求的達成度和合格率為主要指標;以預備年級入學成績為起點水平,以每學年全區統一組織的質量監控和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強調教學的高效益和教學的發展增值程度。同時,對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跨年度的比較評價,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發展情況。初中階段各年級主要學科每學年至少監測一次。

高中年段有關學科的質量監測和評價以及高中學業考試和評價,以課程標準要求的達成度和合格率,作為高中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成效的主要評價指標。高中教育階段的學業質量監測和評價,既有水平性評價功能,又有終結性評價功能。主要看高一年級起點水平和高考結果之間的關系,強調教學的高效益和教學的發展增值程度。高中階段各年級主要學科每學期各監測一次。

在一學年中,將中小學各年級的學業質量監測和評價作統一考慮,整體規劃,確定各年級各學科的學業質量監測的內容、涉及范圍和時間安排,有利于學校和教研部門的工作安排。

(二)積極探索學業質量監測和評價的新方法

深入研究《上海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有效實施《上海市中小學生成長記錄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各中小學要重視研究《上海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根據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德、智、體、美諸方面的綜合素質及個性發展的關鍵指標,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校本化的評價實施方案。

要以發展性評價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矯正功能,強化過程性評價,做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的實施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發展性評價,堅持學生自我評價原則,堅持多主體評價。

除文化成績外,要加強課程執行情況、學校組織各項活動(如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學生每周用于作業的時間、每天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等方面的監測和評價。

要根據《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開足、開好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各類課程,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以此衡量學校辦學的成效。

要根據評價內容與標準,在《成長記錄冊》上做好評價的詳細記錄,每學年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以本學年《成長記錄冊》上的記錄為基礎。

(三)以信息技術為平臺,整合現有評價方法,提升學業質量監測和評價的水平,為學校提供更為豐富的評價資源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開發我區“中小學生學習質量監測系統”平臺,將現有的民間區域質量監測和區抽樣質量監測,納入“監測系統”,初步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符合我區實際的學業質量檢測和評價方法,提高分析評價的水平。

各校要積極登陸“監測系統”平臺,利用“監測系統”強大的評價工具和全面的評價內容,提高學校內的質量監測和評價水平。

區教師進修學院研訓中心和學校要根據評價的要求,積極開發“監測系統”的評價資源,為改進課堂教學服務。

區教師進修學院信息中心和研訓中心要對“監測系統”平臺的使用作必要的指導,做好系統的維護工作。

四、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組織與實施

1、要加強質量監測和評價的組織管理工作

區教師進修學院要提高命題質量,組織好閱卷、登分、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等工作,規劃好質量監測的各個流程,提高質量監測工作水平。區教育考試中心根據需要和安排協同組織好有關工作。

學校要組織好學業質量監測的各項工作,包括考務組織、閱卷、登分、數據統計與反饋等,嚴肅考試紀律,規范測試流程,保證質量監測的有效性。

2.要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切實加強教學管理,改進教學工作

要切實轉變評價觀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認真做好質量監測的分析工作。

要通過引進先進的評價工具,采取分級管理的辦法,進修學院提供區、學校兩個層面的分析報告,學校則完成年級、班級、教研組和備課組等分析報告,教師完成班級、學生個體分析,實現評價資源的充分應用。

進修學院要充分利用質量監測信息,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區域層面教學改進的措施,為提高區域性的教學質量提供業務保障。

學校要將質量監測分析、評價所提供的信息,作為加強教學管理,改進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努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實現減負增效。

區教育局將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實施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對實施教學質量監測和評價結果好的學校、部門和個人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