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城區功能及產業定位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18 12:02:00
導語:政府城區功能及產業定位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中心城區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奮斗目標、工作思路,明確中心城區功能及產業定位,大力發展繁榮都市型經濟,全面提升中心城區發展水平,事關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對于統籌三個層面聯動協調發展,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中心城區發展定位和目標
(一)功能及產業定位。綜合考慮中心城區發展基礎,堅持高端高質高新發展方向,確定各行政區功能及產業定位。
**——“金融和平”:建設成為我市的金融中心、現代商務中心和高端商業中心的核心區。重點發展銀行期貨證券類金融業、高端零售業、信息中介等現代商務服務業和以歷史風貌建筑為主的文化旅游業。
**——“商務河西”:建設成為中心城區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的現代商務聚集地,文化傳媒和會展中心,高檔居住區和休閑娛樂區。重點發展金融保險業、商務服務業、文化會展業和以服務外包為主的科技服務業。
**——“科技南開”:建設成為市級教育科研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科技服務及科貿機構的聚集地。重點發展以科技與信息服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五金、汽配和數碼產品為主的商貿業,以健身娛樂為主的體育休閑業,以民俗文化為主的旅游業。
**——“金貿河東”:建設成為市級商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交通樞紐,面向北京和濱海新區的金融、商務聚集地。重點發展以銀行、保險類業務為主的金融服務業,以商貿流通、現代物流為主的商務服務業,以廣告、音樂創作和新媒體為主的創意產業,以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環保為主的都市型工業。
**——“創意河北”:建設成為我市創意產業聚集區、文化休閑旅游基地和市區北部商務商貿聚集地。重點發展以產品、工程動漫設計和會展策劃為主的創意產業,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商業特色街為主的商貿服務業,以機電研發、電子通訊、精密儀器制造為主的新型都市工業,以歷史文化、風貌建筑為依托的旅游業。
**——“商貿紅橋”:建設成為連通沿海地區、面向西部腹地的現代商務商貿集聚區,中心城區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基地。重點發展以商品批發和展示為主的商貿流通業,以科技和中介為主的商務服務業,以工業和城市設計為主的創意產業,以近代文化和生態資源為依托的休閑旅游業。
(二)發展目標。將中心城區努力建成輻射我國北方地區的現代服務業重要聚集區,體現國際港口城市繁榮繁華的標志區,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主導區,傳承**歷史文化的核心區,高品質的宜居生態區。到2011年,生產總值達到2400億元,年均增長15.8%;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95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中心城區服務業的81%以上;區級財政收入達到155億元,年均增長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400元。
二、中心城區發展空間布局
(三)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的原則。遵循產業發展規律,調整優化中心城區產業布局結構;發揮規劃導控作用,促進土地集約成片開發,加快企業向樓宇集中、產業向功能區集聚;堅持龍頭企業帶動,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形成特色突出、具有規模效應和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
(四)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聚集區。重點打造10個聚集區,包括:以小白樓——金融城——南站為節點的中心商務區,南京路高端商務區,西站樞紐綜合商務商貿區,以友誼路——佟樓為節點的金融商務區,新意街——海河東路商貿文化旅游區,環天南大科技研發貿易區,五大道花園商務區,奧體中心休閑商務區,**站——新開路商務商貿區,津濱大道現代物流商貿區。積極推進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培育一批稅收超億元的商務樓宇,打造一批具有區域輻射力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五)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特色街區。在商業街區更新業態、提高檔次、擴大規模的基礎上,重點打造“5區、10街和4城”。5區包括:和平路——濱江道中心商業區,南京路、友誼路、小白樓3個高端商業聚集區,水上公園地區休閑娛樂聚集區;10街包括:古文化街、估衣街、南市食品街、鼓樓商業街、水上北路飲食文化街、梅江新海灣風情酒吧街、解放南路裝飾建材汽配商業街、長江道汽貿街、中山路特色文化商業街、大直沽歷史文化商業街;4城包括:新南馬路五金城,大胡同商貿城,金灣廣場“不夜城”,上古休閑商業城。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商業品牌。
(六)調整優化都市工業園區。重點抓好6個園區的開發建設,包括:和平科技產業園主要發展信息軟件;南開工業園主要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河東二號橋工業園主要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環保;河北張興莊工業園主要發展印刷、電子軟件、精密儀器制造;河西陳塘科技文化園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紅橋光榮道科技產業園主要發展電子信息和電器制造。
三、促進中心城區發展的政策措施
(七)加大組織推動力度。市有關部門負責編制中心城區發展規劃,制定主導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促進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統計體系,研究出臺利用工業老廠區發展都市經濟的專項規劃和政策,積極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原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商業發展資金、旅游發展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要適度向中心城區傾斜。中心城區的都市工業園、老廠房,原規劃用地是工業的,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通過規劃調整用于發展現代服務業。
(八)增強和擴大濱海新區對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效應。在濱海新區設立中心城區工業園,對引進的項目和企業,實現利益共享。濱海新區對中心城區高新技術、服務外包企業給予重點扶持。
(九)完善和落實有利于中心城區加快發展的財稅政策。對原有異地注冊企業,經濟總量實行雙統市減,稅收按注冊地與經營地五五分成,新建企業原則上在屬地注冊。適當減少中心城區稅收增量上解數額。區縣之間的企業遷移,經兩地協商后,由市財政部門辦理稅收基數劃轉手續。上述政策,其他區縣可參照執行,由市財政局制定細則并組織實施。
(十)建立土地出讓收益市、區分享機制。在現有土地自主平衡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對于試點范圍內經營性土地,各有關區所得收益由區統籌安排。
各有關區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采取切實可行措施,著力推進資源集約、項目集聚、產業集群,加快落實功能及產業定位,不斷優化發展布局和產業結構,努力實現都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法院管理論文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與執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