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水稻育秧及田管意見
時間:2022-04-18 07:32:00
導語:農業水稻育秧及田管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正是長江中游地區早稻育秧、栽插時節,東北地區開始播種、育秧,長江下游地區中稻即將開始育秧,我國水稻生產已在各水稻產區展開。針對4月上旬以來天氣的劇烈變化,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開展了田間調查,提出了技術指導意見。
一、各水稻產區育秧插秧情況
(一)長江中游地區早稻育秧前期溫度偏高,秧苗長勢較好;近期溫度驟降,秧苗遭受不同程度的冷害。3月底至4月上旬,長江中游地區氣溫比往年偏高,有利于早稻的播種、出苗和秧苗生長。到4月11日,3月25日和30日播種的秧苗葉齡分別達到3.5葉和2.7葉。4月11-13日,該地區發生了大幅度、大范圍的強寒流天氣,部分秧苗遭受低溫冷害,秧苗葉片失水卷葉,寒潮過后不能恢復生長而枯死。同時,局部地區還出現了冰雹和大風天氣,秧苗受災嚴重。但由于此次降溫持續時間較短,秧苗心葉和根系受害較輕,加之寒潮后氣溫回升慢,光照不強,有利于受害秧苗恢復生長。由于受低溫冷害的秧苗生理年齡不變,但營養生長受損,從而導致秧苗個體小、素質低,移栽后返青分蘗慢,不利于群體早發。
(二)東北地區近期低溫,影響水稻播種和出苗;后期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進入4月份以來,東北地區氣溫變化劇烈,陰雨天氣較常年增多,“倒春寒”嚴重。4月19-20日,吉林和黑龍江普降大雪,遼寧陰雨連綿,低溫寡照,導致水稻出苗推遲,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粉種”現象。同時該區水稻生長后期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一是氣候多變,發生低溫冷害的可能性較大。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東北稻區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將有低溫出現,且降水相對集中,而此時正值水稻抽穗揚花期,如發生冷害就會導致單產大幅度下降。二是種植品種單一,大面積發生稻瘟病的潛在威脅較大。當前黑龍江稻區的“空育131”、吉林稻區的“吉粳88”等對稻瘟病抗性較差的品種推廣面積較大,如條件適宜,易造成稻瘟病大發生。三是越冬蟲源多,蟲害暴發的可能性較大。去年東北稻區二化螟、遼寧稻區的稻水象甲越冬蟲源較常年明顯增多,有可能暴發,造成危害。
(三)長江下游一季稻地區近年技術應用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長江下游地區經濟發達,優質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加之部分地區輕型化稻作技術推廣不規范的影響,育秧環節及大田管理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秧田布局分散,不重視床土培肥,秧田面積過小,播期推遲,落谷密度過高,肥水調控不合理,病蟲害防治不力等。
二、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一)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對于長江中游稻區的早稻,如果秧苗受冷害較重,應增加插秧密度和基本苗,以利于形成高產群體,即靠插不靠發;如果爛秧造成插植較稀和基本苗不足,應重施和早施分蘗肥,促進個體生長和分蘗發生;如果秧苗受冷害較輕,應在保證插秧密度和基本苗的基礎上,采用平衡施肥和節水灌溉措施。
對于長江下游稻區,一是按照水稻精確栽培的要求,推廣葉蘗基本同伸壯秧標準與配套的育秧技術,重點推廣肥床旱育壯秧標準化培育技術與稀播濕潤育秧標準化育秧技術;二是秧田必須集中布局,實施統一的技術標準,加強床土的培肥;三是搞好浸種催芽,實施稀播精播,嚴防高溫燒苗與低溫冷害;四是合理追肥,應適當重追斷奶肥,及時追施接力肥,重施送嫁肥;五是有針對性地做好種子的藥劑處理,預防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灰飛虱等。
對于東北稻區,一是引導農民盡快補育備用苗;二是壞種農戶應立即選用早熟品種溫湯浸種催芽后重新播種育苗;三是加強現有秧田的田間管理,促進早生快發。
(二)加強預報,防治病蟲。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切實抓好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農藝措施上,要引導農民合理施肥,盡可能降低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在化學防治上,應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備好農藥,加強病蟲發生的預測預報,切實防治好灰飛虱、稻薊馬、稻蟓甲以及稻瘟病等。對于條紋葉枯病重發區,要加強傳毒媒介灰飛虱及其帶毒率的測報,加強秧田及其周邊田埂雜草與麥(油)田的飛虱防治工作。
(三)及早準備,立足抗災。今年氣候異常,水稻生產要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及早制定防災抗災預案,提前做好各種物資準備工作,及時預測預報并應對措施。
- 上一篇:農業局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農業水稻生產管理技術意見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