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30 11:21:00
導語:社保局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現就進一步加快本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全面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促進勞動者的素質就業和穩定就業。根據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應加強職業培訓指導服務,進一步整合教育培訓資源,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政府引導和扶持作用,完善培訓補貼政策,創新培養機制,全面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堅持高端帶動,梯次發展,推進校企合作、企業培養、技能競賽、高師帶徒、網上培訓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全面提升技能勞動者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效緩解勞動力的結構性矛盾,促進素質就業和穩定就業。
二、明確目標任務,加快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能素質較高、適應本市產業發展要求的技能勞動者隊伍。**年完成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養5萬人,以后平均每年培養**萬人左右,重點加強中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到“**”期末,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重達到25%,到**年力爭達到30%左右,并帶動初、中級技能勞動者隊伍梯次發展。
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示范項目評定。自**年起,本市首先在汽車服務、物流服務、商貿服務、旅游服務、信息服務、創意設計、化工技術、機電技術、制冷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產業領域列入國家職業資格序列的職業(工種)中開展培訓示范項目評定工作。凡經本市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成立的培訓機構或批準專業培訓資質的單位,以及由行業主管部門、控股(集團)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舉辦的教育培訓機構,均可以申請參加培訓示范項目的評定。通過認定一批培訓模式符合市場需要、培訓能力強、培訓質量好、培訓后就業率高的培訓示范項目,發揮其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本市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辦學水平。
被評定為培訓示范項目的機構,可以成為師資培訓基地、教研活動基地、新職業試培訓基地、技能培訓中外合作辦學基地,經區縣勞動保障部門批準可以在注冊地以外的區縣開設分教學點。
四、全面實施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根據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勞動保障局等五部門《關于本市推進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滬府辦發[**]**號)的要求,鼓勵本市各類應用類高校、高職和中職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進一步擴大合作培養規模,創新合作培養模式,提高合作培養效果。要實行多元的培養方式,在面向在校學生開展校企合作培養后備高技能人才的同時,鼓勵院校與企業合作開展在職人員的技能提升培養。結合培養專業的擴大,加快成立相應的專業理事會,進一步發揮專業理事會的技術支撐和指導服務作用。在**年校企合作試點培養工作的基礎上,從**年起力爭每年培養2萬人的目標任務。
五、進一步完善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與評價工作。企業是高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主體,各行業、企業要制訂和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和完善職工技能培訓制度。各行業、企業要根據生產服務崗位對技能的要求,結合國家職業標準,與勞動保障部門共同制定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方案,擴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在企業主體工種的覆蓋面。
各企業要加大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按照《就業促進法》和財政部、勞動保障部等11個部委《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的規定,依法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60%以上職工教育經費應當用于一線職工職業培訓,重點投向技能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六、積極推進高師帶徒培養高技能人才。高師帶徒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各企業要充分發揮技師、高級技師以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資源優勢,在產業發展急需、行業特征明顯的企業主體工種和特有工種中,以師徒結對帶教方式,對具有職業資格中級(或相當于中級)及以上水平的人員開展個性化技能帶教培訓,解決目前社會化職業培訓還無法覆蓋的技能培訓問題。高師帶徒的理論知識可以組織統一培訓,技能操作由高師在崗位上帶教,采用考評結合方式進行技能鑒定,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等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自**年起力爭每年培養5000人,滿足企業特有技術工種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
七、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各區縣、行業、控股(集團)公司、企業、院校要積極開展不同職業、層次、類型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要與同級工會、共青團組織等共同制定競賽方案和實施辦法。要進一步突破年齡、資歷、等級、身份的限制,鼓勵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參加相關職業的技能競賽。市級一類大賽要擴大競賽的職業范圍;區縣、行業、控股(集團)公司組織的競賽可以提高競賽的職業等級,增加競賽項目。對參加技能競賽成績合格者,可直接獲得相應等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對成績名列前茅者,可按有關規定晉升職業資格等級。市職業技能競賽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各類競賽的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各區縣、行業、控股(集團)公司等要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
八、探索開展網上培訓與公共實訓相結合的新型培訓模式。要發揮優質教育培訓資源作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網上自助培訓,突破職業技能培訓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滿足部分群體對技能提升的需求。要采用仿真模擬技術,加快開發適合網上培訓的課件,參加網上培訓的學員可以到本市公共實訓基地進行實訓操作,對鑒定考試合格的,可獲得相應等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九、加快多層次公共實訓體系建設。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和區域功能定位,穩步推進公共實訓體系建設。今后兩年重點建設創業者及現代服務業、船舶及港口機械、會展、現代裝備等公共實訓基地,同時做好物流、汽車、電子、生物醫藥等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準備,對已建成的公共實訓基地要提高運作效率。各區縣應根據自身產業定位和就業需求,建設一批有特色的專業化公共實訓場所。同時充分利用院校、企業的優質實訓資源,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鼓勵其向社會開放,提供實訓服務。
十、進一步完善培訓補貼機制。培訓補貼項目要適應產業發展,堅持市場急需、技能為主、中高層次、有利就業的原則。鼓勵行業主管部門、控股(集團)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舉辦的教育培訓機構向社會開放,上述培訓機構按規定經勞動保障部門批準并辦理相關手續后,也可以開展補貼培訓。勞動者參加技能培訓、網上自助培訓、技能競賽培訓、高師帶徒培訓等各類培訓補貼項目范圍內職業培訓,應當持個人培訓帳戶卡到培訓機構報名注冊,經鑒定考試合格后,可按有關規定享受培訓費補貼,培訓費補貼每年只能享受一次。
培訓費補貼標準根據職業等級、課時、實訓成本予以核定,經市物價部門監審后公布實施。培訓機構收費標準應當向所在地的物價、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開收費標準。
十一、切實加強培訓指導工作。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信息制度,定期向社會職業技能培訓市場信息,引導社會培訓機構積極開展市場急需的職業培訓項目,鼓勵勞動者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參加市場急需的培訓項目,提升就業能力。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將培訓指導作為職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失業人員、協保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培訓指導,重點加強對青年人員的指導,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十二、認真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工作。要依托國家勞動保障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分中心,依靠行業組織、企業和院校專家,根據新技術、新技能的發展要求,做好職業標準、鑒定題庫的開發工作;根據企業生產服務崗位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做好現有職業標準提升和題庫更新維護工作。進一步完善職業能力評價體系,堅持標準,規范程序,健全證書一體化等質量保證制度,切實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質量。
- 上一篇:干部作風建設推進心得體會
- 下一篇:領導干部素質培養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