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農民素質教育工作意見(鎮)
時間:2022-06-03 06:19:00
導語:民政局農民素質教育工作意見(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區委《關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和區政府《關于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我鎮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工程,確保完成今年全鎮農民素質教育培訓任務,切實起到減少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作用。根據余杭區人民政府《關于*年余杭區農民素質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經鎮政府決定,現將《*鎮*年農民素質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培訓任務
*年區政府下達給我鎮農民素質教育培訓任務為1021人,其中農業專業技能培訓340人;農民轉移就業技能(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失地農民)培訓300人、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350人、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31人。根據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各鎮鄉作為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工程的責任單位。我鎮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承擔相應責任。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要根據辦學實際和師資力量開展相應培訓工作。各村、社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要積極配合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完成各項培訓任務。重點要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訓、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和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培訓,突出“精兵”農業和“薪金”農民,全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道德的新型農民。
1、農業專業技能培訓
今年計劃培訓340人。主要是根據我鎮優勢農產品特色,農民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種植和養殖技術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經營一產的技能水平或能成為合格的農業產業工人。本類培訓由各村組織發動人員,鎮農辦和鎮成校開展培訓。此類培訓將通過理論授課、現場指導和實地操作的方式進行。培訓結束后,經考核,發給綠色證書或農函大證書。
2、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
今年計劃培訓300人,其中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培訓100人。主要是根據失地農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各自不同的就業需求,結合本鎮就業市場,有針對性地開展非農崗位就業技能培訓,有序向非農崗位轉移,成為二、三產業的合格勞動者。此項培訓主要包括電腦、電工、電焊、縫紉車工、餐飲服務、沖壓工、家政管理、車輛駕駛、機動車修理、農村經紀人、個人創業等專業。各村和有關部門要結合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人員參加技能培訓,使我鎮大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通過培訓,成為二、三產業的合格勞動者。本類培訓由各村組織人員,鎮經發辦、鎮婦聯、鎮總工會、鎮團委等負責牽頭,鎮成校等實施。培訓后,按國家有關工種考核要求進行考核,并發放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3、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
今年計劃培訓350人,主要培訓對象是目前已轉移到二、三產業,但因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和文化學歷,工作穩定性差而可能重新回流到農村的農民。同時,通過培訓也可進一步提高我鎮企業在崗職工的素質和企業形象。本類培訓由各村和有關企業(單位)組織發動人員,鎮經發辦、鎮總工會、鎮婦聯和鎮成校負責實施,培訓后,按國家有關工種考核要求進行考核并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4、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
今年計劃培訓31人。培訓對象是應屆初、高中畢業生(不含各類職高、中專、技校)未能繼續上學的人員和各類高中的流生,年齡在16至20周歲,步入社會前應參加不少于6個月的相關就業技能培訓。本類培訓由鎮教辦牽頭,聯系各村和有關學校負責落實人員,鎮成校負責實施。
二.培訓經費安排
根據區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對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工程給予資金保障,為廣大適齡農民至少提供一次免費或部分免費的培訓機會。因此,鎮財政也將安排專項配套資金,保證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順利實施。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精心組織。區委、區政府把“農民素質教育培訓與轉移就業”列為新農村建設的“十大工程”之一。為此,各村、社區、鎮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來統籌謀劃*年農民素質教育培訓與轉移就業工作,結合各自職責,專人分管,強化工作責任;要正確認識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意義和重要性。鎮農民素質教育領導小組要做到培訓信息的及時溝通和交流,不定期地召開有關會議。
2、注重實效、創新形式。要立足本鎮實際,把培訓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區分對象層次,分門別類開設培訓專業,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就業率。要嚴格執行相關培訓課程設置、培訓課時、考試考核的標準和要求,真正使受訓人員學到一定知識和技能。同時,對無業人員通過培訓后,要力爭推薦就業,以提高就業率。
3、強化管理,責任到人。全年的培訓任務將分解到各村和有關部門,使各自明確任務。有關部門在發放每期培訓通知后,各村、社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要及時做好宣傳、發動和報名工作,使每期培訓班人員得到落實。
- 上一篇:領導干部科學發展觀的經驗交流
- 下一篇:電子商務報業研究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