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生態區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3 06:55:00
導語:環保局生態區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區各辦局(公司)行,區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省政府《關于印發推進環境保護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蘇政發〔*〕92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環保優先方針,推進全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區創建工作,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期間環保工作總體目標
根據國家和省對環保工作的要求,對照全國生態區考核驗收標準,到*年,全區經濟、社會、環境指標全面達到全國生態區驗收標準;到2010年,全區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污總量比*年分別削減22.5%和16.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1、提高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門檻。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省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制定武進區制造業產業、產品和技術指導目錄和化工企業淘汰目錄,嚴格控制印染、化工、冶金、電鍍等污染項目建設。禁止建設國家規定的“十五小”、“新五小”以及排放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三致)和惡臭氣體的項目、禁止新建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下有污染的化工項目,嚴格控制在非工業園區(集中區)外建設有污染的項目,禁止不符合規劃的項目。在招商引資中環境準入門檻不得降低。
2、提高環保標準。根據全區工業結構調整意見,每年列出一批環境污染重、安全隱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企業(項目),并認真落實關停和淘汰措施。組織開展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年底前,研究制定全區化工行業整治方案,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淘汰一批。從*年起,對園區以外的小型化工企業,不再批準任何形式的改、擴建項目;化工企業全面執行《江蘇省化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標準,城鎮污水廠全面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B標準。到*年底前,全區重點區域、流域的化工污染達到省整治標準。
3、提高排污收費。*年底前,出臺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調整垃圾處理收費標準。在*年底前,適當提高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開征城市施工揚塵排污費。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到*年,城鎮集中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費調整到1.3元/噸,保證50%以上的處理費用于管網建設。
4、提高治污獎勵。建立排污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管理者獎勵機制,對治污投資按照略高于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核定價格和收費標準。采用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形式加大支持經營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行政事業性收費、用地、用電、稅收享受國家和省制定的優惠政策?!?”期間,區政府每年落實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00萬元,作為重點項目建設的引導資金。每年落實100萬元,用于獎勵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
5、嚴格環保執法制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區區域、流域開發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工業、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設的專項規劃,所有開發建設項目,都必須履行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所有工業園區(集中區)、開發建設項目的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未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工業園區(集中區)的項目一律停批。對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及水環境功能要求的區域,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對太湖流域的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染料中間體等污染嚴重、不能穩定達標的生產項目以及居民集中區附近產生刺激性廢氣的生產工藝或生產線實施強制淘汰。在太湖、湖一級保護區內的化工企業一律實施關停轉遷。對偷排、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一律實施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實施關閉。對阻礙和干預環保執法的,依據監察部、國家環??偩帧董h境保護違法違紀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嚴格生態功能區劃保護。根據省環境功能區劃,結合武進國土資源實際,將環境容量作為區域生產力布局的重要依據,確定全區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根據不同功能的不同要求,制定相應的環境準入標準和門檻。
(二)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1、根據《武進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制定武進區循環經濟實施辦法,實施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資、價格、財政、稅收、收費和綠色采購等政策。設立區級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納入財政年度預算,用于支持發展循環經濟重大項目。
2、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對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地方標準或排污總量超過地方政府核定限額的企業,實行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列入區重點污染源的,必須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審核。
3、鼓勵企業開展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在*年之前,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省批準的工業小區、4A級旅游區(點)以及國家名勝區要全部通過ISO14000認證,重點出口企業全部通過ISO14000認證。
4、鼓勵和培植優勢和潛勢產業。在一、二、三產業以及企業、區域、社會三個層面開展循環經濟實踐。重點培養和發展動力機械、現代視聽、電子、精細化工和新型材料產業。
(三)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1、根據常州市政府下達的主要污染物削減指標,制定全區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減排計劃和實施方案,并以目標責任制的形式分解落實到各鎮、開發區、各部門和重點排污單位,確保削減計劃落到實處。
2、區政府每年公布各地主要污染物減排情況,接受群眾監督,對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地區和單位,予以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
3、全面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所有單位實行持證排污,禁止無證排污和超總量排污。對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水域納污能力或水功能區水質不達標的地區,禁止新發排污許可證。
4、積極推進尾水資源化工程。盡快研究中心區污水集中處理廠尾水出路問題,重點實施排污口改道和尾水深度處理,減輕對區域水體的污染。
5、改善酸雨控制區大氣環境。積極推進禁燃區工作,對禁燃區范圍內的燃煤設施實施限期淘汰,逾期未淘汰的,一律責令停止使用或強行拆除。加快禁燃區外鍋爐、窯爐的改造,杜絕冒黑煙等超標排污行為。編制全區集中供熱方案,已建成的熱電聯產項目,要不斷完善管網建設規劃,凡在管網已覆蓋的區域,禁止新上燃煤設施。強制建設熱電企業的脫硫工程,*年前,所有熱電企業必須全部安裝脫硫設施。推行清潔能源工程,重點普及天然氣使用,凡符合條件使用天然氣的,一律不再新批燃煤設施。鼓勵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強化機動車尾氣管理,嚴格執行車輛尾氣年檢、抽檢制度,淘汰和停止使用尾氣不達標車輛。嚴格城區施工場地管理,全面實施持證施工,對施工場地揚塵控制措施不落實的,一律責令停工。
6、切實解決固體廢物污染。制定嚴格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嚴格把好危險廢物產生的源頭關、貯存轉運的過程關、填埋焚燒的處置關。加快建設印染污泥、電鍍污泥的資源化工程,建設危險廢物特種焚燒處理廠。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的處置,所有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率必須達到100%。探索廢舊電子、電器廢物、建筑垃圾、工業一般廢物的綜合利用。對綜合利用的廢物根據國家和省政策,享受稅收優惠。加強核與輻射污染的控制。
(四)積極創建全國生態區
圍繞到*年創建全國生態區的目標,區政府制定建設全國生態區實施方案,并列入區年度工作計劃。突出抓好全國環境優美鎮的創建,突出抓好工業污染防治,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循環經濟發展,突出抓好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突出抓好重點環境問題的解決,突出抓好生態創建的細胞工程、亮點工程,使武進的經濟、社會、環境在更高層次上運行。
(五)創新環保工作機制
1、建立環境價格機制。依照省市統一部署,在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逐步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開展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污指標初始權的有償取得。探索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推行排污權交易。
2、建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全面開放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經營市場,降低市場準入條件,鼓勵社會資本采取BOT、BT、TOT等形式參與經營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污水處理設施強制實行社會化運營。
3、建立完善環保投入機制。落實“211環境保護”支出科目,將環保投入列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逐年加大對環保的投入,到*年,全區一般預算支出中環保類支出比*年增長1.5倍以上,全區環保總投入占GDP的3%以上。全區的土地出讓收益、城市建設配套費等,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重點支持污水收集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4、建立環境應急機制。*年6月份前,制定區環境應急預案,建立覆蓋各鎮、開發區、各單位的環境安全應急防控體系,擴大環境污染監控和事故預警覆蓋面,將環境安全責任落實到各鎮、開發區、各單位。
5、健全環保考核機制。將環境質量考核和環保工作考核有機結合,實施區與各鎮、開發區、各單位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考核干部實績的重要依據。從*年起,把生態建設作為對鎮、開發區和部門負責人考核的重要內容,實施單獨考核。
6、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全區有關環境保護指標、環境質量、污染事故、企業環境行為信息,為公眾參與創造條件。開展鎮環境行為信息公示。建立信息平臺,鼓勵公眾檢舉和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依法通過聽證會聽取公眾意見,強化社會監督。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新聞媒體要將環保公益宣傳作為一項日常性工作,每年編制宣傳計劃,宣傳環保工作的政策措施,宣傳環保工作的新進展新經驗。
(六)加強環保隊伍能力建設
根據環境保護需要和任務要求,加強環境監管隊伍建設,完善全區、分片、各鎮(開發區)三級環境監管網絡。充實區級環保部門管理力量,增設監控和調處中心、固廢與核輻射、自然三個專門管理部門。在重點鎮設立環境保護分局,適當增加環保行政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持部門人員。按照省實施《公務員法》的要求,研究將環境執法人員納入公務員序列管理。保證環保行政和事業經費支出。環保行政處罰罰沒款實施收支兩條線,主要用于執法成本補助。增強環境監管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國家、省環境應急處理和監測的總體要求,建設污染源遠程監控中心和環境安全應急和事故調處中心,配備專門的交通工具,配備必要的應急設備,提高環境監管能力
- 上一篇: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
- 下一篇:教育局學生科學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