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農產品質量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4 08:27:00
導語:林業局農產品質量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順應群眾對農產品優質安全性的要求,抓住機遇,加快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快實施農產品質量建設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面向農業現代化、市場化和經濟全球化,按照農業標準化要求,實施《江蘇省漣水縣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一批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市委書記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市委書記農產品銷售窗口,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培育我縣生態農業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主要目標
“*”期末,全縣初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建設申報管理體系、規范化生產技術推廣體系、農業標準化體系、檢驗檢測、監管體系和市場網絡體系;主要農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優勢和特色農產品達到綠色食品AA級或有機食品標準,出口農產品達到國際農產品質量標準。爭創競爭力較強、市場占有率較高、帶動作用較大的農產品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15個,形成8個著名品牌,完成注冊商標12項,全面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3萬畝,其中糧油25萬畝、園藝16萬畝、水產2萬畝。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標志19個,其中糧油產品3個,園藝產品10個、畜禽產品4個、水產品2個。縣級市場準入覆蓋面達60%以上。制定市級以上地方標準15個,每個鄉鎮(辦事處)均要建成1個以上市級農業標準示范區。
2003年,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面積21.2萬畝,其中,糧油13.2萬畝,園藝6萬畝、水產2萬畝;畜禽25.5萬頭(羽)。
2003年,全縣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標志達到12個。其中無公害糧油產品4個:南集鎮(專用小麥)、灰墩辦事處(優質稻米)、華茂食品(醬油、醋);無公害園藝產品3個:漣城鎮(淺水藕)、黃營鄉(優質蘋果)、保灘鎮(草莓);無公害畜禽產品3個:漣城鎮(生豬)、保灘鎮(草雞)、高溝鎮(草雞);無公害水產品2個:義興鎮新天地漁場和縣水產總公司優質魚o
2003年,全縣制定市級農業地方標準3個,農業局2個(無公害榨菜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無公害青手大根生產操作技術規程),林牧局1個(無公害“弘?!被钪樯a操作技術規程),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個:漣城鎮2個(無公害淺水藕標準化示范區和無公害生豬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蔣庵辦事處1個(青手大根)。市場準入試點2個,分別是城東農貿市場和城中農貿市場。
三、具體措施
(一)建立高標準生產基地,全面開展基地環境檢測?;亍霸搭^”,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首要環節。選擇的基地周邊3Km以內無污染源(包括工礦企業和醫院等污染源),糧食、蔬菜等經濟作物和畜禽漁生產基地要距公路100m上,道路100m以內主要發展林業和花卉?;貎却髿狻⑼寥?、水體要符合無公害質量標準;基地應選擇在農產品的主產區、高產區和獨特的生態區,其中農作物基地要i壤肥沃,農田水利設施完好,灌溉與排水方便;畜禽水產養殖基地要相對集中,具備封鎖隔離條件。基地周圍交通方便,便于產品的運輸和銷售。選擇好的基地,要樹牌明示,加以保護,環保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在其周圍設定緩沖帶,嚴禁在緩沖帶內進行排放有毒有害廢物行為的開展建設活動,嚴禁向基地排放有害的污染物,禁止任何形式的人為破壞。要按照農業部、省農林廳和省海洋與漁業局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要求,全面開展基地環境檢測,對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污染嚴重的地區,限制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加快控制和治理步伐,改種花卉苗木或退耕還林,種植非食用農產品。對農業生態環境好,基本沒有污染的地區,3年內全部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要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定,廣泛宣傳發動,抓住國家省市給予財政財政補貼的機遇,并采取有效措施,申請解決申報認定費用
(二)加強標準化建設生產過程管理,實施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一要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以國家或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或規范為依據,結合名、特、優、稀、新農產品,加快制定適宜的、操作性強的生產技術操作規范,形成具有漣水特色的“林、牧、畜、糧油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體系,年內制定市級以上地方標準3個。二要加強生產過程監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要逐步建立環境監測站,每三年對基地環境進行一次大氣、土壤、水體全面檢測;建立病蟲草害預測預報點,準確預測預報病蟲草害發生、發展情況,及時提供科學選擇農藥、合理使用農藥技術;要建立農業投入品購買、使用登記制度和動物用藥、休藥期記錄,建立生產過程跟蹤制度,規范使用限用農藥、獸藥、魚藥,嚴禁使用國家禁用、淘汰的農業投入品;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無公害農產品適用農(獸)藥;大力推廣輪作、防蟲網覆蓋、平衡施肥等新技術;要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全面實施畜禽免疫標識制度。三要建立企業自檢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抽檢制度,逐步推行沒有通過檢測的產品不準流向市場、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嚴禁上市場的制度。上市的基地產品采用統一包裝,注明生產產地、采收日期等,對基地產品實行質量安全承諾,逐步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o
(三)突出農產品質量建設生產技術的組裝配套與推廣。實施農產品質量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形成集安全、優質、增效、節本于一體的生產技術體系。一要圍繞名、特、優、稀、新農產品的開發,引進推廣優新品種。年內引進國內外優質新品種10個,即連粳3號、3優18號、豐優香占等優質水稻,淮麥印、揚麥10號等優質小麥,秦油7號、寧雜3號等“雙低”油菜,蘇玉糯1號特色玉米等糧油作物;紫花苜蓿、多花黑麥草等牧草飼用型作物4個,草梅、盧筍等特種蔬菜品種5個,蘇太豬、洋二元豬母豬、蘇北草雞選育等優質畜禽新品種4個;黃顙魚等優良水產品3個。二要圍繞創建沼氣縣工作,大力推廣和普及沼氣生產及配套技術。推廣“豬—沼—菜”、“豬—沼—果”和“豬—沼—糧”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廣泛宣傳發展沼氣生產的優越性和重要意義,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年內全縣沼氣池要達到10000只,推廣“一池三改”綜合利用1500戶,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20000畝,充分發揮沼氣加快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放大生態農業大縣效應,加快全縣無公害農產品建設進程。三要建設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區、示范片。要根據本地農產品質量建設規劃,按不同農產品的要求,分別建立示范方、示范片、示范區。年內要新建立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個。四要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將生產技術教給群眾??h鄉兩級農技推廣部門,要大力‘舉辦農產品質量建設技術培訓班,參訓人數要達到農戶總數的三分之一;要抽調精兵強將,組織專門班子,分門別類地編寫適合本地的生產技術規程o
(四)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力口快市場網絡建設。要大力培育生產責任主體,通過生產責任主體,把分散的千家萬戶組織起來,統一按標準組織生產,并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要把精力集中在引導、扶持和服務上,借鑒外地成功經驗,推廣“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大力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提高組織化程度。各級龍頭企業,要充分利用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新品開發能力,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貯運全程標準化進程,努力提高產品檔次和企業綜合經濟效益。要按照“三綠工程”(綠色市場、綠色通道、綠色消費)要求,加快農產品市場準入步伐。一是發展對外銷售窗口。對北京、上海等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的城市及市場,加大我縣已獲得標志產品的推介力度,宣傳我縣標準化生產水平,鼓勵農民經紀人和合作經濟組織經銷標志農產品,提高經營層次和水平。二是瞄準連鎖“超市”,搞聯合經營。采取具體有效措施,想方設法將優質無公害農產品推向市場。三是建立標志農產品銷售網點。所有標志農產品積極進入市標志農產品展銷配送中心,設柜銷售。組織到省無公害農產品配送中心參加展覽的標志產品應不少于5個,以進一步提高我縣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實現優質優價,發揮品牌效應。全縣新增2個市場準入試點,使全縣市場準入試點總數達到4個,方便廣大市民購買。所有實施市場準入的市場,要掛牌經營,規范管理,確保市民吃上安全、合格的農產品。
(五)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市場質量安全檢測和監督管理。進一步明確相應的工作機構,積極組織和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努力搞好有關認定(證)工作的咨詢、技術培訓和實地操作,使符合認定(證)標準的產品、企業或產地及時通過認定(證)。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抓緊組建畜禽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并全面開展農產品和畜禽水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產品檢測要力爭年內通過省級計量認證。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快速檢測點,確保入市交易的農產品都經過檢測,是合格、安全的農產品。對標志農產品,生產或經銷單位要對其質量安全,向社會作出承諾,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下,真正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抓緊制定農產品質量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對販賣被污染農產品及違法使用標志農產品的行為,要加大查處打擊力度,切實保護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明確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產品質量建設工作。農業、林牧漁業部門是實施農產品質量建設的主要職能部門,要主動做好牽頭協調工作,切實做好基地建設和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培育和生產技術指導,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加強對動植物產品的檢疫工作,盡快建立在技術、設備、管理方面處于省內領先的農產品和畜禽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進一步規范無公害農產品申報認定和管理工作。工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把好市場準入關,負責組織實施市場秩序的規范管理和監督,嚴厲查處流通領域內假冒標志產品,堅決打擊無照經營和加工品牌及標志產品的違法行為;加大對市場上使用商標農產品及廣告的監督力度;加強對農貿市、超市和商場銷售的各類農產品商標、標識的檢查。經貿部門要加強對農產貨源的組織協調和加工、流通企業的行業指導,積極推進現代營銷方式和流通組織形式。糧食部門要加強對全縣糧食流通環節的管理和監測,著重加強中央、省、市級儲備糧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糧食購銷和調撥的政策和法規,防止陳化霉變糧流入市場,確保全縣糧食安全。衛生部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有關食品衛生標準,加強對農產品等加工、經營衛生許可證發放的檢測,依法查處無證經營和生產經營不合衛生要求的農產品的行為,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公安機關要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和市場的治安管理,暢通農產品進入市場的綠色通道,協助工商機關維護好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破壞農產品質量建設,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分子。質監部門要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加強對標志產品生產加工環節中的質中的質量安全的抽檢與監管,大力實施“QS”制度,從生產加上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消費。環保部門要會同農業、林牧漁業部門對農產品生產環境進行安全監控,加強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等生產基地周邊地區環境的保護,嚴把項目環保審批關,禁止污染嚴重企業落戶漣水,建立環境污染預警制度。對影響農產品質量的生產環境及污染源進行監控等。計劃、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建設項目的扶持,保障相關經費的投入。新聞單位要要發揮職能作用,搞好輿論宣傳,營造農產品質量建設的濃烈氛圍。
(二)認真組織項目實施。一要以項目為抓手,促進農產品質量建設。目前承擔的農業三項工程、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農業外向型基地等項目,應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和認證,凡沒有通過基地認定的項目,不予申請驗收。今后農產品質量建設項目的推薦申報,原則上必須是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或產品認證的項目。二要增加投入。要用足用好省市優惠政策。今年,省財政將撥出5000萬元專項資金,按認定面積和認證標志數量,對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實行資金補助,每1萬畝省財政補助0.8萬元一士萬元;市財政也將撥出專款,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的項目,其檢測費用按每1萬元由市財政審核補助0.4萬元,產地檢測費用由企業等申報單位承擔。對新獲得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按每個產品由市財政審核分別給予0.8萬元(畜禽產品1萬元)補助??h財政要根據財力狀況,出臺相應補助政策。農業系統內部資金要合理調整分配使用方向,把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向農產品質量建設。三要加強培訓。要組織鄉鎮農業領導干部培訓,對農業干部:進行有關入世知識、農產品質量標準等方面的培訓;要加強對農業技術干部的培訓,將農產品質量建設列入廣大農技干部組織教育、職稱申報等方面的培訓內容,完善廣大農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要注意加強對申報企業的輔導培訓,盡快使他們掌握有關農產品質量建設方面的知識;要對農民進行“綠證”培訓,并不斷調整充實相關內容。四要加大考核力度。各鄉鎮(辦事處)要根據縣政府的目標任務,迅速將產地認定和產品誰任務分解到有關單位和企業,落實到具體田地和具體種養項目上,并作為政府目標管理的一項工作進行考核。縣政府將對各鄉鎮(辦事處)、各有關部門的認定工作進展、上報項目、通過認定的產地數量、面積、產品認證數量等進行重點考核,定期通報考核情況,推動我縣農產品質量建設工程的全面開展。
- 上一篇:黨委分工負責運作機制思考和實踐
- 下一篇: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