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發展農村經濟工作意見(縣)

時間:2022-06-05 08:18:00

導語:農業局發展農村經濟工作意見(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發展農村經濟工作意見(縣)

為了統籌抓好*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縱深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增產,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結合縣情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思路目標

總體思路是:緊扣全面提速、科學發展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按照“穩煙擴果攻菜、提升香菇、壯大勞務”的總體思路,全面實現“三增”(糧食增產、產業增收、農民增收)目標,努力促進農村和農業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預期目標是:農業增加值完成3.2億元,增長6.3%;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110元,增長5%,凈增100元。

二、工作重點

(一)以實現“三增”目標為重點,全力抓好主導產業開發

緊扣“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鞏固提高糧、煙、果、畜、菜產業基地規模和效益,著力構建整縣產業園。糧食產業,要以實施小麥科技入戶工程為契機,著力提高科學務作水平,增加單產、??偖a,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26萬畝,總產量達到7萬噸以上??緹煯a業,以永正、榆林子、宮河、周家4個主產區鄉鎮為重點,順應政策和市場變化,堅持規范管理,計劃種植、合同收購,力爭把烤煙面積調整到5萬畝以上。果品產業,按照“填平補齊拓展延伸南塬優質果帶、鞏固擴大四郎*區富酸蘋果基地、打造北塬優質示范片帶”的開發思路,堅持新栽與補植并重、規模栽植與零星栽植相補充、栽植與管護相結合的辦法,深入動員、精心部署,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完成新栽果樹5萬畝,其中春季3萬畝,新建永正基地鄉1個,各鄉鎮建設1處千畝以上高標準,規范化蘋果高新技術示范片,完成蘋果套袋8000萬個;果品總產量達到3萬噸,其中蘋果2.5萬噸,實現果品總產值3800萬元,其中蘋果3500萬元;果品出口3000噸,完成出口創匯200萬美元。要加強對新老果園的管理,大力推廣普及果實套袋、貼字、噴施果型劑等新的技術措施,著力提高果品質量和效益。草畜產業,把草畜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全縣種草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堅持小群體、大規模,年內新建山河鎮佑蘇、西坡五畔養豬小區等兩個專業養豬小區,每個小區發展規模養豬戶20戶,建標準化暖棚豬舍2100平方米,飼養二元、三元瘦肉型良種豬2000頭以上。至年底全縣規模養殖村發展到46個,新增養殖戶200戶,全縣規模養殖戶累計達到4350戶,肉牛飼養量達到4萬頭,肉羊飼養量達到5.5萬只,豬飼養量達到7萬口,雞飼養量達到100萬只。內類總產量達到5000噸,禽蛋產量2000噸,鮮奶產量250噸,羊毛產量50噸,牧業總產值達到6000萬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240元。蔬菜產業,以創建川地萬元田、塬在5000元田和山地2000元田為目標,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著力推進蔬菜生產標準化進程,發展無公害和綠色蔬菜生產,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全縣計劃落實瓜菜面積6.5萬畝,其中大蔥4.5萬畝,建設宮河萬畝基地鄉鎮1個,千畝示范村30個,設施種菜5000畝,年產鮮菜15萬噸,實現產值1.3億元。勞務經濟,打造品牌、擴大規模,力爭勞務輸出達到5.4萬人(次)以上,勞務收入超過1.5億元,爭創全省勞務輸轉示范縣。

(二)以創建龍頭企業為重點,縱深推進產業化進程

按照“建大龍頭,壯大基地,拓大市場”的思路,扶持發展一批農產品加工增值型和流通服務型的“農”字號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努力把基地優勢轉化為加工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農業增效。一要立足農產品加工興辦龍頭企業。各鄉鎮和農口部門要千方百計引進人才、資金,立足煙、果、畜、菌等特色優勢資源,積極論證篩選一批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項目,通過招商引資、能人帶動、集資入股等形式興辦永正堡住果品氣調庫、宮河果品氣調庫及果汁廠、果醋廠、果酒廠、蔬菜廠、秸桿生物顆粒飼料加工廠等龍頭企業,確保全縣新辦百萬元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0戶以上。二要立足現有基礎扶強扶大龍頭企業。對已辦起的慶陽大地果業公司、聚源果業公司、德龍果業公司、宏源種業公司、西龍公司、萃豐公司、大蔥保鮮生產線、綠源果品公司、康源肉食品加工廠、金禾生物制藥廠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運銷類龍頭企業,要不斷扶優扶強,特別是作為鄉鎮一定要為企業建好第一原料車間,為企業供應優質充足的原料,支持企業健康發展。三要立足市場需求培育龍頭企業。要緊跟市場需求,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投資興辦、扶持發展果品套袋廠、包裝箱廠等一批能夠實現農業與工業最佳結合的加工類龍頭企業,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

(三)以創建綠色品牌為重點,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步伐

按照高標準、高品位、強輻射的要求,突出名、優、特、新品種試驗示范,進一步提高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建設效益,不斷擴大綠色品牌創建力度,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一是標準化生產。對于具有縣域特色優勢的大蔥、蘋果、香菇等產業,要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管理機制、完善配套設施,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水平;年內規范提高四郎河瓜菜合作社、西龍食用菌合作社、果友合作社等特色產業行業協會3個,新建3個,示范1個。二是綠色認證。要充分利用我縣無工業污染、大氣污染和環境污染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爭取使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取得國家綠色認證。已經上報的香菇、小雜糧等農產品和食品,要確保通過綠色認證。同時,要積極申報**區設施種菜等綠色產品原產地認證保護,維護我縣綠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品牌效應。要對已經取得國家綠色認證的“宮河”牌大蔥、“隴密”牌蘋果、“惠爾靈”牌紫蘇油、“個丁個”牌小米,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進行廣泛宣傳,擴大認知面。要加強生產管理,提高品質,以質量爭市場。同時,要掌握消費者需求特點,通過改進包裝、精深加工、設立窗口、打進超市等方式擴大銷售,增加效益。

(四)是以設施種菜為重點,全力抓好川區綜合開發

鞏固老基地,建設新片帶,以水泥構件大棚為主,大中小拱棚結合,使川區設施種菜面積擴大到6000畝,水產養殖面積由80畝擴大到150畝。秦家店、解川基地要注重現有大棚的維護,加強管理,突出效益,突出示范帶動作用。對已損壞的大棚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山河鎮負責修復和維護,早春菜明年3月15日開始移栽,4月底上市。新建宮河長口子、代店和永正佛堂兩個示范點,在扶貧整村推進的基礎上,每點新建水泥構件大棚100座,帶動中小拱棚和常規菜生產,使四郎*區西部連成一片,形成較大規模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和新的示范片帶。一是對扶貧整村推進永正佛堂已建的30個、永和房河已建的18個水泥構件大棚要抓緊購置竹桿、棚膜,春節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移栽菜苗要和秦店子示范點同步進行。二是新建大棚分兩季完成,前季必須于3月1日開始打墻,3月底完成建棚所有工序,4月初直播瓜類,瓜菜銷售完再栽植西芹,實現一年兩收。三是后季建棚必須于麥收后7月10日開始、8月10日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并移栽西芹或大白菜,實現當年建棚,當年見效。新栽優質雜果2萬畝,建成秦家店千頭肉牛養殖小區,畜禽規模戶達到500戶以上。完成石家灣子渠道維修工程,恢復灌溉面積5400畝,完成彭姚川河防護岸工程,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活水平。

五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以農業項目為依托,整合項目資金,改善基礎條件,爭取農業項目資金6000萬元以上。小康農宅建設,重點抓好去今兩年建成的山河西關、永正友好、榆林子中巷等11處小康農宅的完善配套工作。同時,每鄉鎮建設一處20戶以上小康農宅示范區,完善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著力建設特色鮮明、和諧有序的新型村莊。生態建設,積極爭取實施土地復墾整理、流域治理、中低產田改造、耕地占補平衡等一批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復墾1000畝,完成造林2萬畝、流域治理20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壩11座,夯實發展基礎,改善發展條件。小水建設,認真抓好抗旱應急、四郎河流域山洪災害防治、節水灌溉、農村飲水安全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新打水窖3000眼,完成飲水安全工程10處。道路建設,堅持大抓公路項目、大辦公路事業,組織實施好正艾路建設、張劉公路鋪油等重點工程,新修通村砂路、油路20條、143公里。能源建設,積極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工程,完成“一池三改”1900戶,確保了清潔能源用戶占到總戶數的20%以上。扶貧小康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惠農政策,重點爭取實施西坡五畔、湫頭西溝、宮河長口子3處整村推進項目,提前完成五頃塬孟河、永和房河、宮河長口子3處整村推進項目,抓好山河西關、榆林子中巷等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建設,持續開展小康鄉村達標創建活動,確保如期實現穩定脫貧致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