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意見
時間:2022-06-25 11:08:00
導語: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義務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先后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確立了“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實施了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等,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理順機制入手解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投入等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質和農村發展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落實好省、市關于稅費改革的政策,把農村稅費改革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有機結合起來,建設新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體制,確保投入,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落實基礎教育優先并適度超前的發展地位,把實現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村義務教育全面均衡協調發展原則,堅持普及與提高、規模與效益、精簡與高效相結合原則,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創建教育強區為新的起點,不斷推進我區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快速協調地向高水平發展。
二、目標任務
適應高質量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要求,在強化區級人民政府對統籌義務教育發展方面的職責的同時,明確鄉(鎮)職責,完善“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完善區級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省級農村義務教育各項配套經費落實到位,不斷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全面推進農村中小學學校布局調整,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努力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統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在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爭取在全市率先實現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目標。
三、內容措施
(一)明確各級政府職責,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領導和管理
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
1.按照農村義務教育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我區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分級管理,以區為主”的新體制。區人民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承擔主要職責。區級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規劃布局、經費保障、組織協調、人事管理和規范辦學等方面負主要責任。具體是負責制定本區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逐步調整中小學布局;根據國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和省人民政府的實施辦法,提出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方案,按照省政府核批的教職工編制總額,核定學校的教職工編制;負責農村中小學校長的任免、教職工的聘用和培訓管理;調整本級財政支出結構、增加教育經費預算,合理安排使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確保按時足額統一發放教職工工資;統籌安排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以及校舍建設和危房改造資金,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指導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維護學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治理農村中小學亂收費并開展幫困助學活動;領導并組織實施教育強鄉鎮創建活動;對鄉鎮人民政府義務教育實施情況和農村中小學進行督導評估。
鄉鎮中心小學和鄉鎮初中由區教育主管部門直接領導并接受鄉鎮政府的監督和指導。鄉鎮中心小學的主要職能是:按照區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規劃,負責實施組織本鄉鎮的小學布局調整和“普九”掃盲工作,動員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做好本鄉鎮幼兒園的管理和指導工作;協助區教育主管部門管理本鄉鎮師資隊伍,實施教師晉職晉級和評優培訓等工作。鄉鎮初中除完成以上相應工作外,要負責本鄉鎮預備勞動力培訓組織實施工作。鄉鎮初中和中心小學校長對學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同時還應定期檢查校園周邊文化娛樂設施場所,了解治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區教育主管部門有關科室和當地鄉鎮政府報告。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明確鄉鎮政府教育職能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鄉鎮人民政府應承擔相應責任,在切實加強鄉鎮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努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積極發展農村幼兒教育、大力開展鄉村成人教育和農村勞動力勞動技能培訓、依法保障農村學校安全等方面責無旁貸,切實負起領導、管理責任。區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各鄉鎮農村教育工作的考核力度,繼續將其列入鄉鎮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實行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干部教育實績督導考核,加大檢查督促力度,促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鄉鎮人民政府對所轄區域農村義務教育的組織協調、兒童入學、土地征用、校舍周邊安全、發展幼兒教育、保全教育資產和營造尊師重教氛圍等方面負主要責任。具體職責是:依法確保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綜合利用教育資源,積極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技術培訓和職業證書考核,繼續開展掃盲工作;根據區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目標,制定本鄉鎮幼教事業發展實施方案,鼓勵多種形式發展幼兒教育,并做好幼兒園的布局規劃和校舍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多渠道籌措資金,并做好中心幼兒園的校舍建設工作;按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做好學校新建擴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預留、劃撥及征地協調工作;負責保全教育資產,防止教育資產流失,對因歷史原因沒有及時辦理國有資產登記手續的教育資產,應幫助辦理;對布局調整中的閑置教育資產,經區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并處置后,所得收入要全部用于發展本鄉鎮的義務教育;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對維護學校治安和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嚴格排查并清除校園周邊安全隱患負直接的和主要的責任;積極實施教育強鄉鎮創建工作;多渠道籌措經費,資助家庭困難學生入學;有條件的鄉鎮要積極籌措經費,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每年教師節、“六一節”等重大節日,鄉鎮主要領導要組織社會各界開展慶祝和慰問活動。
(二)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投入
建立“兩保一促”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區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促發展”原則,編制教育經費預算方案,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1.保工資,實行教師工資統發制度,穩定教師隊伍
進一步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區級財政統發制度。根據國家規定,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納入區級財政預算,由區財政按月直接撥入教職工個人工資帳戶。確保國家和地方規定的工資標準及各項補貼、津貼按時足額發放,確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在預算內經費中適當安排教職工的政策外福利費支出。建立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要積極采取措施,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縮小城鄉教職工收入的差距,逐步使其走向均衡。
2.保運轉,確保中小學公用經費來源,保障學校正常運轉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浙政發〔20*〕47號),區財政按照省政府核定的三類地區年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確保預算內公用經費按時足額到位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長。對按固定資產管理的辦公設備、專用設備、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等購置費用,根據浙財教字〔2003〕36號文件規定,由區財政在年度預算中另行安排。
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不得舉債建設和舉債運轉,教育主管部門要清理核實原分級辦學體制下形成的義務教育學校負債,對因學?;A設施建設和購置固定資產而產生的負債,應由當地政府負責或在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中列支,學校不得擅自舉債添置設備或發放教職工福利,確需舉債的,須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并落實所欠債務償還渠道和償還辦法。
合理制定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并切實保證公用經費到位。要使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逐步達到城鎮同類學校標準。區政府根據省核定的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和定額,統籌安排,予以保證。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資金來源由區級財政預算安排。
3.促發展,健全教育經費預算制度,依法保證農村教育投入
區財政要采取積極措施切實保障“四項工程”(農村中小學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擴面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愛心營養餐工程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及其他教育專項的配套經費;各級人民政府和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擠挪占用上級政府下撥的農村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經費和各項基礎設施專項經費;同時,確保農村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經費中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的總額和比例逐年增長。
多渠道籌措校舍建設資金,消化歷年“普九”校舍建設欠費。農村中小學進一步發展所需的校舍建設項目,由區人民政府列入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對新建、擴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應按有關規定以行政劃撥的方式供地。
4.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體制調整后,區財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財務公開,加強監督管理,積極探索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區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改革農村中小學預算外經費管理辦法,預算外教育經費納入會計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實行“集中管理,分類指導,預算監督”的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切實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三)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
到20*年,基本完成我區中小學布局調整??鲁菂^布局調整按照“一城三片”的整體框架實施?!耙怀恰本褪抢铣菂^和以后的新城區,“三片”即巨化片、航埠片和石梁片。根據柯城區的區域優勢,要走“做大市區教育,以城帶鄉,以城促鄉”的布局調整之路,形成柯城區獨特的整體教育框架。
鄉鎮要會同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區域調整規劃、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結合中小學危房和薄弱學校改造,進一步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規劃,隨著“康莊工程”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實施,農村鄉鎮要下大力氣辦好中心小學,大的鎮要完善寄宿制的設施,并輔以幾所完小,規模較小的鄉則以一所中心小學為主,形成高質量和結構完備的農村小學結構。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對被撤并學校的資產,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要優先用于鄉鎮或村的幼兒園建設,或通過作價轉讓、拍賣等方式盤活資產,校產置換所得資金全部用于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繼續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公民個人對農村中小學的捐贈。
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農村標準化學校建設。至20*年止,積極爭取“省財政每年將繼續安排危房改造資金2000萬元,用于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的政策,努力改變農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質量低的面貌,逐步統一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加強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到20*年,全區85%的學校要基本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辦學標準。要繼續依靠政策,積極爭取得到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工作的支援。
(四)加強管理,切實提高農村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
柯城區完成了省級教育強區的創建以后,農村中小學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今后要把注意力著重放在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升上,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效益為目標,將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納入學校教育的規劃、評估、督導工作之中,從而帶動農村教育的現代化,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使教育資源建設和教育信息化應用在促進農村教育現代化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五)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優化教師隊伍
繼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調整并優化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1.按照國家、省有關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嚴格核定編制,加強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提高教師資源使用效益。區教育和人事勞動主管部門在省政府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按照學校生師比,具體分配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對教職工編制實行動態管理,合理有效的配置教師資源。
2.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和試行教師職務評聘分離制度。全面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嚴格把好教師進口關。試行教師職務評聘分離制度,逐步建立一套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競爭機制。強化教師終身學習意識,平衡城鄉師資配置,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3.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養和選拔工作。區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職權利相統一、考查培養和管理使用相統一、校長負責和群眾監督相統一原則,逐步推行競爭上崗的管理干部任用機制。積極選拔和培養教育后備干部,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4.完善并推行教師評價考核和交流制度,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逐步改革以學生考試成績決定教師教育教學業績的評價考核辦法,重視教師教育能力和教育成果評價相結合,積極探索并完善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加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有計劃地開展“城市支援農村、強校支援弱校”工作,建立結對支教關系,通過選派骨干教師到農村支教、講學、指導,互派教師、管理干部頂崗掛職鍛煉,并將支教工作與教師晉級晉職、評先評優結合等形式,促進城鄉師資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防止優秀教師過度向城市學校集中;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不得占用或變相占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堅決清理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通過建立數量精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提高農村中小學師資水平。
加強農村中小學人事管理,區教育主管部門要依法履行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農村中小學校長的選拔、任用要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
(六)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保證農村義務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1.建立健全教育監督檢查制度。區、鄉鎮要按照本實施意見的要求,具體落實措施,明確目標責任,保證各項要求落實到位,并把農村義務教育實施情況列入黨政干部考核體系。各級人民政府應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本級人大專題報告農村義務教育實施情況并認真接受人大的專項督查。
2.建立表彰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區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是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第一領導人和責任人。對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教育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要應以表彰,對不履行責任的鄉鎮,要追究責任。
四、組織領導
為保證全區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區政府成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有關政策措施落實工作,研究協調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總結完善本實施意見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
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按照本意見精神,制訂具體落實措施,明確目標、責任,保證各項要求落實到位。要進一步強化對農村義務教育收費及經費保障工作的監督管理,對學校公用經費不落實,危房和破舊校舍得不到有效改造以及農村中小學違規收費等情況的舉報、反映,有關部門要及時調查處理,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 上一篇:標準讀卡器設計分析論文
- 下一篇:GPS導航系統應用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