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05 10:32:00

導語:獨家原創: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意見

科學發展觀是對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觀點的高度概括,是十七大精神的靈魂,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它吸收和借鑒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系統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所蘊涵的基本思想和發展規律,體現了構建和諧校園的明確目標,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了給大學生營造一種安全、舒適、健康、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全面提高,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就業能力協調發展,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認為,應當以下幾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

一、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以人為本”體現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位,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規范大學生的行為。而這其中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要求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在理念、模式與方法上必須與之相適應。另外,國家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和公民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也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在總則條款中增寫了相關內容:“高等學校要以培養人才為中心,按照國家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的理念,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高度重視,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必須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論述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把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實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方針,按照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時效性的要求,以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新機制,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針對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更應當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樹立學生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大局觀。要不厭其煩地引導同學們學習黨的政治理論,鼓勵大家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教育大家樹立對黨和學校感恩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增強熱愛學習的源動力。要從學生剛入學開始,就突出抓好國情、校情和系情教育,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管理的始終。

2、創新觀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大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情感豐富,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形成,但還具有可塑性。要針對上述特點,勤于思考、肯于鉆研、善于實踐,敢于創新,改變以往那種單純的灌輸式、說教式的方式,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廣泛深入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來。同時,要根據當今世界科技高度發達,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信息交流平臺業已形成,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網絡已成為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的實際,主動出擊,占領網絡陣地,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堅持統籌兼顧,加強大學生日常行為管理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要求我們要將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兼顧,不可偏廢。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的時代特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促進學生成才。

1、要建立起完善的、科學的管理制度?,F代管理學認為,制度是工作取得實效的必要保證。新時代的大學是一個沒有“圍墻”的校園,大學生個體之間、個體與學校之間的權利和利益關系的需要,迫切要求用法律和科學的規章制度來調節規范各主體之間的關系。

2、要遵循高校學生管理的規律。高校學生管理是高校在以培養人才為中心,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對高校學生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一是在管理目標上,要明確學生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獨立的、鮮明的、多元化的個性的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三是要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強化學生管理的服務意識;四是要尊重大學生的個體性,強調學生是社會性與個體性的統一;五是要體現學生管理的針對性,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行分層管理,以增強學生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要堅持教育為主、管理為輔的原則,樹立管理育人的意識。首先,要轉變以管理為主的工作理念,強化學生管理的教育服務功能,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一切從學生本身出發,一切為學生著想。學生管理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學生,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管理者要成為學生享受權利的服務者,而不單單成為學生盡義務的監督者。其次,在實施管理時要注意學生的情感因素,注意制度的剛性和管理的彈性。學生管理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有理性、有感情的。無論教育手段多么先進,也不能替代面對面的思想溝通;無論傳媒手段多么發達,也不能替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正是這種情感作用,才使得管理產生融洽和理想的效果,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管理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注重學生的情感因素,強調師生感情交流。這就要求管理者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積極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對學生的感情投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黨、團組織的關心和學校的溫暖。引導學生充滿信心地生活,充滿智慧地學習,充滿快樂地成長。最后,要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良好的管理氛圍要求管理者對學生要真誠、尊重、理解、關懷和信任。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討論,通過平等的討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建立全員育人的機制,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4、要堅持人本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相結合。大學生已成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的獨立個體,其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在日常管理中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考慮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積極作用。抓住黨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引領學生發揮主導作用,提供必要條件和幫助,使之成為學生自我管理、教育與服務的有效載體。做好人本管理,要一切從大學生實際出發,把親情與友情融入日常管理之中,讓遠離父母照顧的大學生感受到家庭溫暖和人文關懷。對學生以鼓勵為主,多從正面肯定、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和長處,讓學生時刻生活在成就感中,讓他們覺得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陽光;要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加強依法管理。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守法公民。教師在管理學生時必須按照規章制度行事,樹立依法行事的榜樣。利用兩課、黑板報、主題班團會經常對學生進行法律宣傳和法制教育,使之成為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三、堅持和諧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1、要倡導和創建文明的校園文化,抵制有害文化。校園文化是學生所有思想的集合。要善于握時機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帶到大學生當中,使大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康向上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先進文化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2、要樹立良好風氣,營造和諧人際關系。大學生處于開放的社會環境中,難免不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要努力為大學生營造一種和諧健康的環境。清除腐敗現象,樹立勤政廉政風氣,形成簡單的健康的師生關系、同事關系、同學關系,構建和諧的生活、學習和發展空間。讓大學生把良好的風氣帶出校園,把和諧的人際關系帶到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3、要創新建設形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要不斷創造文化建設新形式,開拓新載體,開創學校文化建設新天地,充分利用簡報、期刊、宣傳欄、電子屏幕、校園網站等多種媒體以及學生社團組織等溝通信息,傳播文化,使校園文化更加多彩,更具有科學內涵。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使學生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能力得到鍛煉,才干得到發揮,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身心愉悅,拓展視野,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