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初步意見

時間:2022-07-12 04:32:00

導語: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初步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初步意見

一、20*年的主要工作

20*年,我市認真貫徹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于2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我委《關于我市體改工作的幾點意見》,突出工作重點,努力攻堅破難,積極穩妥推進,全市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繼續穩步推進。

(一)企業改革繼續推進。我市企業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發展。通過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初步建立,企業經營機制進一步轉換,國有、集體資產從一般競爭性企業中逐步退出。經濟成份由單一的國有、集體所有制向多種經濟成份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個體私營方向發展,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

1、縣屬企業改革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截止目前,全市縣屬企業762家。其中,國有、集體資產全部退出企業565家,占74.15%;國有、集體資產部分退出的企業123家,占16.41%;國有、集體資產尚未退出的企業74家,占9.7%。全市縣屬國有企業改革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國有、集體資產已經在競爭性領域有序退出,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格局已經形成,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

2、以6家困難工業企業解困為重點的市屬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市屬74家企業(不含房地產、公益性等企業)中,國有、集體資產全部退出46家,占62.16%;國有、集體資產部分退出8家,占10.81%;國有、集體資產尚未退出的企業20家,占27.03%。市屬工業企業(經委系統)23家,通過改革,國有(集體)資產全部退出,基本完成改制任務的14家,占60.9%;尚未改制和改制不到位的企業9家,占39.1%,其中國有獨資企業6家(華魯恒升、德棉集團、石油化工、德森集團、宏力集團、三棉),國有參、控股企業3家(*制藥、*鍋爐、泰康藥業)。市屬6家困難工業企業改革在2004年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全力推進。軸承公司的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已經結束,正在解決遺留問題;鍋爐公司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準備實施;宏力集團已經進入企業破產程序,正在進行職工安置的準備工作;三棉正在進行企業改革方案的準備工作。

3、糧食系統企業改革全面推開。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市政府制定了《關于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全市糧食企業改革工作總體要求、任務目標和有關政策。市屬糧食企業和各縣市正在研究具體實施方案,因地因企制宜積極推進,爭取按照確定的時間進度完成任務。

4、公用事業單位改革已在市燃氣公司安排試點,為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根據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省政府《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意見》,起草了《*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已經各部門會簽,報市政府法制辦審核。

建委、林業、農業、交通、公路系統的企業改革正在逐步推開。

(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一是按照中央、省的統一部署,我市進行了以“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稅費改革后,全市農民負擔由71464萬元減為52382萬元,減少19081萬元,全市人均減負44元,減負率為26.7%。2004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特產稅,“兩工”使用數量由原來的20個降為10個,農業稅稅率降低了3個百分點。今年農業稅稅率在去年的基礎上,又降低了2個百分點,由原來的3%變為1%,農業稅附加同步降低,有條件的地方全部免征了農業稅。二是積極探索農村財務管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兩級管帳一級管錢”的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目前我市德城區、陵縣、平原、夏津、武城、禹城、臨邑、經濟開發區8個縣市區已全面推行了農村財務管理電算化,實行了微機聯網監控,提高了我市農村財務管理的水平。三是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目前全市有耕地的8302個村,已有8068個村完成了第二輪土地延包工作,占總村數的97.18%,全市已有110.75萬戶頒發了土地經營權證書到戶率達98.41%。四是完善農村林權制度改革。開展了以林地、林木拍賣承包為主要內容的林權制度改革,把屬于集體的溝渠路四荒地按20-30年承包期不變的形式一次性拍賣給愿意植樹的個人,并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規劃植樹。五是利用經濟杠桿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拉動林業的發展。幾年來我市禹城的賀友、陵縣的中茂圣源木漿造紙、晨鳴人造板、小棗加工、葡萄酒生產、寧津、樂陵的家具生產等一批大企業的建設,帶動了木材價格和果品價格的上揚,促進了林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一是調整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從20*年起將鄉鎮中小學教師工資支出和鄉鎮離休人員“兩費”統一上劃到縣管理,重新核定鄉鎮收支范圍和基數,合理確定鄉鎮財政體制。二是全面推行以“村財鄉管”為主要內容的村級財務管理辦法。在保證村級資金所有權、支配權不變的前提下,由鄉鎮代管村級財務,實行專戶管理,核算到村,明細到項,嚴禁截留、挪用或以任何形式改變用途。三是積極推行鄉財縣管試點改革。20*年進行了“鄉財鄉用縣管”改革試點,努力做到“預算統編、賬戶統設、資金統繳、支出統核、采購統辦、票據統管”六個統管。四是開展國庫管理制度試點改革。改革現行的財政性資金撥付方式,20*年成立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建立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的國庫管理制度。五是深化事業單位財政管理改革。通過事業單位改革,最終實現財政供給由按單位人員撥付經費的“以人撥款”轉向“人事并舉”的目標。

(四)事業單位改革正在進行試點和基礎工作。省委、省政府2004年5月下發《關于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后,今年省政府又召開會議進行了全面部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方法都已經明確。我市的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盡管沒有進行部署,但是,已經進行了對改革方案進行了仔細研究,待條件成熟后就可以在搞好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

(五)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進展。落實“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取得重要進展,加強教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堅持外延發展與內涵提高并舉,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全市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相互銜接,普通、職業、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根據市政府分管領導的意見,就市中醫院改革工作進行了研究,根據市中醫院的具體情況,提出在市中醫院進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試點。

20*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雖然取得很大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企業改革進入攻堅破難的關鍵性階段,一些老大難問題阻礙了企業改革的進展。市屬困難工業企業的改革,雖然從上到下盡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多年積累的一些棘手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困難,改革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繼續推進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二是醫療衛生、公用事業等單位改革進展緩慢。醫療衛生、公用事業等單位的改革涉及單位利益調整和廣大群眾切身利益,改革的政策性強、情況復雜,要加強有關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推進醫療衛生、公用事業等單位的改革。三是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關系還沒有理順。市發改委機構改革后,縣(市、區)的機構改革工作沒有到位,全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工作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市直單位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關系還沒有完全建立。

二、2006年工作初步意見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要按照“十一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把握大局,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加強對各項改革的總體指導、統籌協調和綜合配套,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努力做到改革方案周密穩妥、工作推進深入細致、風險防范及時有效,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深化和完善企業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繼續深化和完善企業改革。一是繼續推進市屬企業改革。做好市屬困難工業企業改革和解困工作,盡快研究鍋爐公司的改革方案并實施;積極穩妥地進行宏力集團破產工作,保持社會穩定;認真做好三棉的改革準備工作,適時進行改革工作的實施;研究好泰康、德森的改革方案并組織實施;做好德棉集團、石油化工總廠的改革準備工作。理順已經改制企業的產權關系,對人均持股的改制企業,指導企業依法搞好股權結構調整。二是穩妥推進糧食企業改革。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積極穩妥地搞好糧食企業改革工作,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保持社會穩定,維護職工權益,按時完成改革任務。三是推進公用事業改革。引導市政、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公用事業單位,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穩妥地搞好改革。要引入競爭機制,放開經營限制,允許外商和民營企業進入公用事業領域參與改革和發展。四是對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私營企業,引導其擺脫家庭式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股權多元化,形成有力于企業發展的股權結構,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五是搞好建委、林業、農業、交通、公路等系統的企業改革工作。六是大力推動企業戰略性重組,實現跨越式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和政府的強力推動作用,以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模式,采取多種形式推動社會資本和資源加快向優勢企業、優秀企業家聚集,做優做大做強一批骨干企業。

(二)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取消農業稅,著力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扶持力度,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農村稅費改革和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農村財務管理。加強農村財務代管中心建設,加大農村財務審計和財務公開的力度,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全部實現我市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提高我市的農村財務管理水平。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土地延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土地流轉制度,引導農民依法進行土地流轉,促進農村和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要積極促進農民增收,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縣域經濟,進一步深化以林地、林木拍賣承包為主要內容的林權制度改革,加強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商品林等林業資源體系建設。

(三)繼續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以推進公共財政體制建設為重點,繼續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一是進一步完善市級以下財政體制。按照公共財政改革方向,合理界定市、縣、鄉財政關系,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體制,理順縣鄉責權關系。二是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市級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在今年試點的基礎上,在財政重點扶持縣全面推廣“鄉財鄉用縣管”改革試點,努力做到“預算統編、賬戶統設、資金統繳、支出統核、采購統辦、票據統管”六個統管。三是全面開展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在今年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全部單位都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h(市、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明年全面展開,將縣(市、區)的所有單位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

(四)做好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責任,努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教育經費來源渠道。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增強教育內部活力。堅持“凡上崗必競爭”、“精簡淘汰與新進補充”并舉的原則,不斷優化教師隊伍。改革分配制度,按照績效掛鉤,向教學一線傾斜的原則,落實以“課時補助”為主要形式的績效工資。推進辦學體制改革。

繼續深化農村衛生改革。中心衛生院基礎設施完善后,在人事管理制度、經濟分配制度、人才建設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繼續推進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在不斷擴大省、市、縣試點單位和參保農民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家庭帳戶設立、基金封閉運行、統一用藥目錄、強化經辦機構建設、推進計算機網絡管理和建立公示制度等工作。逐步推動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合理調整醫療單位布局,力爭在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上有所突破。

(五)搞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搞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六)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的規劃、指導、協調和督導。要按照機構改革后的職能要求轉變工作職能和方式,認真搞好經濟體制改革的規劃指導,協調指導各主管部門搞好所屬企、事業單位的改革,協調市屬企業改革政策的落實,積極參加重大改革的研究和方案論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探索建立市級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改革工作的督導,促進改革工作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