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創建活動的意見

時間:2022-11-24 04:17:00

導語:社區教育創建活動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教育創建活動的意見

為切實加強全區社區教育工作,積極創建“江蘇省社區教育實驗區”,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為依據,堅持把社區教育實驗納入區域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建立與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基層社區教育事業發展,大力提升市民整體素質,率先將我區建設成為學習型城區。

二、總體目標

以創建“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為契機,通過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使社區成員及時更新學習觀念、增強學習需求,積極創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和團體學習的學習型社區;以整合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為途徑,通過開設各種類型的社區學校和相應課程,積極構建以終身學習為標志的社會教育體系,為社區居民和新市民提供廣泛多樣的學習機會,使全區公民素質得到整體提高、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努力創建“江蘇省社區教育實驗區”。

三、具體目標

(一)深入實施教育社會化工程,大力推進社區教育向社會化、法制化、規范化方向發展,不斷完善“政府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模式。

(二)大力發展各類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實現社區內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銜接和溝通,基本建成“縱向以三級社區學校為主體、橫向以各類教育指導中心為指導”的社區終身教育體系。

(三)積極運用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化教育學習手段,深入開展旨在提高市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多形式、多途徑的各類社區教育培訓活動,實現學者有其校。

(四)深入開展“教育進社區”活動,提高各類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的程度,積極服務社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加強社區教育基礎建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特色、教育功能完備的基地群。

(五)廣泛開展學習型家庭、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單位、學習型小區(居委會、樓組)等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不斷完善社區教育網絡。

(六)通過組織開展社區教育實驗,社區各類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社區教育的質量和辦學效益顯著提高,基本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教育需求,切實形成特色鮮明、科學高效的社區教育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真正構建全員、全程、全面的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力爭在全市郊區(縣)中率先建成學習型新城區。

四、主要任務

(一)建立與完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積極探索和完善“政府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區、鎮街兩級社區教育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

(二)積極完善區域社區教育網絡,形成以社區教育中心為龍頭,以各級各類社區學校、成人學校為主體,以中小學、幼兒園為依托,以職能部門教育中心為指導,以網絡信息技術為現代教育手段的社區教育培訓體系。

1.建立與完善三級縱向社區教育網絡。

“一級”為區社區教育中心。積極承擔“*區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的職能,加大人、財、物各方面的投入,加強與鎮街社區的聯系,切實抓好社區教育干部的培訓、教材編寫、指導基層社區學校等工作,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龍頭作用。

“二級”為各鎮街社區學校?;緦崿F教育培訓實體的“五有”,即有健全的組織管理、有適用的教育場所、有適應的師資隊伍、有實用的市民教材和必要的教育投入,使其在開展各類培訓的同時,能指導基層社區學校的工作。。

“三級”為基層社區學校。本著“三個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原則,積極開展對全體市民旨在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教育培訓活動。

2.建設各類指導中心,完善橫向社區教育網絡。發揮特色優勢,逐步建立普法教育、健身教育(醫療保?。?、婦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休閑教育、嬰幼兒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齡教育等各專項教育指導中心,加快構建在區各職能部門指導下、以專業性教育為特征的橫向社區教育網絡。

3.構建信息教育網絡。加快開發和建設社區教育信息網絡體系,逐步試點推廣,最終實現社區教育相關部門與各鎮街聯網。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逐步實現網上教育和遠程教育,不斷豐富和完善社區教育體系。

(三)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四進社區”的有關要求,把教育進社區作為教育系統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緊抓實。全區每年應有80%以上的中小學、幼兒園、成人學校、職業學校、校外教育機構向社區開放。要充分利用社區內已有的各類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并發揮更大的作用。

1.加大教育資源開放的力度。充分整合利用現有教育設施,實現全區范圍內相關社會事業的合理布局和資源共享。區教育局在布局規劃調整過程中,要安排部分教育資源專門用于社區教育。

2.繼續做好每年選派中小學教師和成人教師下社區工作,使更多的教師在基層社區得到鍛煉,密切學校與鎮街的聯系。

3.全區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如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等要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工作,向市民開放必要的場地和設施,為市民參加教育培訓提供服務。

(四)大力創建學習型組織。充分調動和發揮全區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家庭和個人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干部、職工、全體市民的內在需求。

1.機關各部門要率先開展創建學習型機關的工作,通過持續的學習培訓來提高機關整體素質。每年應有5-10%的部委辦局創建成為學習型機關。

2.全區企業、事業單位要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或學習型單位的活動。每年有5—10%的事業單位成為學習型單位,5%的企業成為學習型企業。

3、各鎮街要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活動。每年有5-10%的科室和社委會、村成為學習型組織;每年有10%的家庭成為學習型家庭;每年有5-10%的社區成為學習型社區。

(五)以成人教育為重點,廣泛開展不同類型人群的教育培訓。在城鎮,面社區成員開展科學技術、生產技能、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切實把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和新市民教育作為社區教育工作的重點,努力提高社區成員的整體素質;在農村,圍繞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開辟農民增收新途徑,切實抓好以農村致富骨干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重點的社區教育工作。認真抓好老年人群社會文化活動、社區內嬰幼兒教育、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等。

1.開展面向社區成員的職業技能與文化生活教育,全年參加各類教育培訓達到人均30學時,年參培總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40%以上;

2.開展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每年培訓人數達到當年下崗職工數的90%;

3.開展外來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活動,與勞動就業準入制度相結合,培訓率達40%以上;

4.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參加老年教育活動的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的40%;

5.開展針對特殊群體(殘疾、特困家庭等)的教育培訓活動,學習覆蓋面達到40%以上;

6.開展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體系。辦好家長學校,使青少年家長滿意率達90%以上;

7.開展嬰幼兒教育,特別要重視0—6歲散居兒童的教育,使嬰幼兒與家長受教育面達到90%以上;

8.組織開展農民致富骨干和經紀人培訓,年培訓達青壯年人口的10%左右。開展失地農民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全區年培訓1500人左右。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區創建“江蘇省社區教育實驗區”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由*區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代行實驗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職責。在區教育局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實驗區的創建工作。

(二)突出強化區、鎮街兩級社區教育委員會的職能,尤其是要發揮各鎮街社區教育委員會的作用。鎮街社區教育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強對轄區內社區教育的組織領導,及時制訂發展計劃,切實加強統籌管理,大力推進社區教育,努力創建學習型社區。區委、區政府將把社區教育相關指標完成情況,作為鎮街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要在完成好教育任務和正常工作的同時,自覺接受鎮街社區教育委員會的協調和安排,充分做好各類資源向社區開放工作,積極參與社區教育。

(三)加強各鎮街社區學校的實體建設?!笆晃濉逼陂g,各鎮街要依托成人學校建立社區教育中心,鎮政府(街道辦)所在地成人學校要按照省社區教育中心標準進行創建,非鎮政府(街道辦)所在地成人學校要按照市示范學校的標準進行創建。兩類創建活動,可采取多種渠道加以解決:一是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將區域內各系統、單位和組織舉辦的各級各類教育活動納入社區教育中心,以便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二是由區教育局統籌規劃、全面兼顧,高起點推進鎮街社區學校建設。

(四)扎實、有效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充分利用板報、墻報、廣播、電視、報紙、信息網等多種媒體,向社區居民廣泛宣傳社區教育實驗區的基本知識,不斷引導社區居民從科教興區、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入領會建設學習型化社區的意義。

(五)拓寬渠道,保證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區財政部門要根據國家教育部[2004]16號和蘇教職[2003]16號文件規定,足額撥付社區教育專項經費,并力爭做到逐年有所增長;各鎮街除安排好社區教育專項經費外,應努力開辟社區教育經費籌措的新渠道,積極爭取企事業單位贊助,支持市民的自愿投入。社區教育經費要用于增加設備、改善條件、培訓師資、開展教育培訓及咨詢、研究等方面。

(六)認真貫徹市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建立*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深入開展社區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七)實現社區教育發展規劃的“五納入”和“五督查”:將社區教育發展納入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全區社區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全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區建設學習型新城區發展規劃、納入區精神文明發展規劃;社區教育接受人大代表的法律督查、政協委員的民主督查、區創建學習型城區指導小組的檢查指導、區文明辦的考核評估和區教育督導室的依法督導。

(八)建立社區教育獎勵機制。區政府將在每年的教師節期間,對在社區教育中做出顯著成績的鎮街、社區、機關部門和個人進行表彰。

(九)加強社區教育理論研究和社區教育科研工作。與社區教育中心、駐區高校聯手,開展理論研究,提高理論水平,推廣理論成果。加強與國內外社區教育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兼結合的社區教育管理隊伍與教師隊伍。通過選撥、調整與培訓,使之能夠適應社區教育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注意培養社區教育志愿者,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的職能作用。“十一五”期間,由區社區教育中心培訓專兼職管理隊伍骨干50人以上,專兼職教師隊伍骨干達到100人以上。

(十一)加強社區教育教材建設。社區教育中心要在“十一五”期間結合區情編寫全區通用的文明市民讀本,形成*區社區教育教材體系。

(十二)各鎮街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意見》精神,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做好學習型社區的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