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意見

時間:2022-12-02 10:26:00

導語: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意見

打造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現代生態農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創建生態市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行垃圾袋裝化,確保農村垃圾日產日清,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以優化人居環境為核心,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為保障,以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為要求,全面建立起“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機制,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建設生態市打下堅實基礎。

二、總體目標

各鎮(區)成立環境衛生管理所,全面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機制,確保硬件設施到位、保潔隊伍齊全、資金籌措多元、考核機制有效、垃圾日產日清,并全面推行垃圾袋裝化,實現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三、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依靠群眾的原則。廣大農民群眾是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主體力量。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群眾深刻理解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的目的、意義,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垃圾袋裝化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用自已辛勤勞動建設美好家園。

(二)綜合整治、同步推進的原則。結合農村“新三清”工作,一手抓環境綜合整治,清理水體、河壩、道路、房屋周邊環境,改變臟、亂、差現象;一手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清運體系和集中處置機制,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三)標本兼治、注重長效的原則。把推行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與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與提高農民素質、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相結合,真抓實干,持之以恒,真正讓群眾從中得到實惠。通過強化宣傳、完善機制、嚴格考核等手段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的長效管理。積極引導農民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講究文明、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的良好風氣。

四、工作重點

(一)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處置機制。

1.組保潔。村民小組的保潔員每天進行保潔,不僅僅是村莊道路路面,道路兩側、門前屋后、村莊周圍、河塘岸邊等都要巡回保潔,特別是積存垃圾和“白色垃圾”(快餐盒、塑料包裝袋、廢棄農膜等)都要及時清除,并定時送到所在行政村的垃圾收集集中點。

2.村收集。各行政村組織人員定時不定時對各村民小組進行檢查,發現積存和暴露垃圾,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清除。同時每天將收集集中點的垃圾送往鎮(區)垃圾中轉站。

3.鎮轉運。鎮(區)環境衛生管理所對鎮域范圍內的環境衛生負總責,每天將各行政村垃圾集中點的垃圾集中到鎮(區)垃圾中轉站。

4.市統一集中處理。市城管局負責將各鎮(區)垃圾中轉站的垃圾運轉到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統一集中處理(有害垃圾可以拒收)。

(二)配齊保潔隊伍和設施。

1.建立專業環衛保潔隊伍。各鎮(區)集鎮區(含20*年被撤并的8個鎮的原集鎮區)按集鎮人口的3‰配備環衛保潔人員,農村按行政村人口的2‰配備環衛保潔人員,鎮(區)環境衛生管理所按保潔人數的5-8%配備管理人員。

2.加強鎮村兩級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鎮、村兩級按戶數規模配建、配齊垃圾中轉站和垃圾集中收集點,各鎮要新建一座規范化達標的壓縮式垃圾中轉站(金城鎮、開發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

3.配備必要的保潔工具。鎮、村須配置相應保潔車輛、衛生消毒等設施設備。

(三)落實長效管理措施。

1.強化環衛保潔考核管理。鎮(區)環境衛生管理所與環衛保潔員簽訂衛生保潔、垃圾清運責任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定期、不定期對保潔人員進行督查、考核,保潔質量和考核實績與工資待遇掛鉤,做到獎勤罰懶,充分調動保潔隊伍的積極性。

2.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日常運行機制。健全村規民約,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管理措施,配好保潔人員,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及時收集,及時處理。

3.保障日常運作經費。為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保潔資金到位,各鎮(區)可根據市政府《關于*市城鎮垃圾處理費征收實施辦法》(壇政發[2005]55號)文件精神,對鎮域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按實際在冊人數每人每月4元標準,開征生活垃圾處理費,由單位繳納,委托國稅局征收,不足部分由市鎮財政補貼。

全市保潔員執行每人每月500元標準工資,實際工資根據考核得分計發。

(四)實施嚴格的考核獎懲。

各鎮(區)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列入市農村“新三清”衛生管理綜合考核,市城管局具體負責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督促和考核。各鎮(區)環境衛生管理所負責本鎮鎮域范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即:負責鎮域范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檢查、督查、考核;負責鎮域范圍內垃圾的清掃、收集、清運工作;負責對保潔員的教育培訓、考核工作。

五、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鎮(區)要把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機制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工作重點,切實增強為民辦實事的責任感,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精心制訂方案,狠抓責任落實,上下聯動全面推進。

(二)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各鎮(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黑板報、橫幅等宣傳工具,大力宣傳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目標任務,讓農民群眾認識到垃圾袋裝化帶來的好處,激發廣大群眾自覺參與,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需要各方協調,整體聯動。市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認真研究,強化落實,加快推進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市城管局要抓緊統一規劃,并指導各鎮(區)垃圾中轉站建設,負責指導和督促鎮、村垃圾收集工作;市環保局要結合環境優美鎮和生態村創建,促進生活垃圾袋裝化和農村環境整治;市農林局要大力推廣農村垃圾堆肥和沼氣工程,指導農村秸稈綜合利用,促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與發展生態農業相結合,實現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市水利局負責農村水利整治改造,制訂落實農村河道、河塘的保潔機制,實現長效管理;市衛生局、愛衛辦要通過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衛生鎮村創建活動,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開展。

(四)創新機制,加大投入。資金投入是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機制得以落實的關鍵,市財政將逐步加大資金傾斜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通過“以獎代補”方式考核發放,即:每新建一個合格的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按總造價的50%予以補貼,對實際在冊的每一個保潔員按全年工資的50%予以補貼。由市城管局根據每季度各鎮(區)衛生管理考核結果和對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驗收結果,計算各鎮(區)保潔員工資總額和垃圾中轉站補貼,并通過市財政劃撥到各鎮(區)。

(五)嚴格考核,注重長效。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機制既是當務之急,也是一項長期任務。各鎮(區)、各部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和考核機制,強化監督,注重實效。要把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與現代化示范村、環境優美鎮、文明村、生態村、衛生村等創建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要求,統籌農村生產和生活,全面提高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