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監督實施意見

時間:2022-12-02 02:59:00

導語: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監督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監督實施意見

截止2009年6月底,*市*區在用的特種設備有14950臺,使用單位近2000家。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方面的重視、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區域的特種設備安全責任體系、動態監管體系、隱患治理體系、應急救援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建立,為我區特種設備的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特種設備使用數量劇增,使用范圍日益擴大,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尚未得到全社會的足夠重視,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意識還比較淡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等長效監管機制有待完善,使用單位非法使用、作業人員無證上崗作業等違法違規行為和事故隱患不斷出現,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為進一步強化和規范全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落實使用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有必要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實施科學的分類分級管理。

一、適用范圍

本意見適用于*區各相關部門對轄區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現場安全監督檢查。

二、監督檢查范圍界定

(一)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監督檢查,堅持屬地監管、分級監管的原則,按照不同的等級實施相應頻次的現場安全監督檢查,確保監督檢查覆蓋到轄區內所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

(二)使用單位監管等級確認后,紅色等級使用單位和駐區的市級以上單位,由區質量技術監督稽查大隊實施現場監督檢查;橙色和藍色等級使用單位由使用單位所在的鎮、街道、園區安全管理部門實施現場監督檢查。

(三)區質監部門對各監督檢查職能部門的監管工作進行指導、督查,并每年抽查5%的使用單位,以確保工作質量和效果。各監督檢查職能部門應定期對監督檢查情況進行總結,每半年向區質監部門進行一次情況匯報。

(四)按屬地管理原則,在使用單位的等級確認后,各鎮、街道、園區仍須加強對所轄單位的日常監管,承擔所轄單位的綜合監管責任。

三、等級劃分標準

(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監管以使用的特種設備固有危險程度為基礎,考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狀況和附加安全因素修正后,最終得出使用單位的危險監管等級(紅色、橙色、藍色)。

(二)特種設備固有危險程度等級主要依據介質、參數、工藝等因素確定。分級標準詳見附件。

(三)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狀況參照使用單位按照《*市企業安全生產達標考核辦法》(常政發[2008]95號)開展達標考核的結果。

1.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在安全生產達標考核中被評定為一級達標企業的,可以降低一個危險監管等級;

2.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在安全生產達標考核中被評定為二級達標企業或三級達標企業的,不改變其對應的危險監管等級;

3.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在安全生產達標考核中被評定為未達標企業或未參加達標考核的,應提高一個危險監管等級。

(四)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附加安全因素的修正內容主要包括:

1.額定發熱量0.7MW以上的鍋爐或大型壓力容器使用地點距離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300m以內的應提高一個危險監管等級。

2.涉外賓館、地市級黨政首腦機關、體育場館、展覽會場及要害部門使用特種設備的,應提高一個危險監管等級。

3.二年內發生過一般以上特種設備事故的,應提高一個危險監管等級。

4.使用經檢驗被判為監控使用特種設備的,應提高一個危險監管等級。

5.存在構成特種設備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暫列入“紅色”等級。

(五)對紅色、橙色、藍色三個等級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分別實施不同頻次的現場監督檢查。

1.紅色等級:為重點監督檢查單位。對紅色等級單位的監督檢查,每年不少于2次。

2.橙色等級:為主要監督檢查單位。對橙色等級單位的監督檢查,每年不少于1次。

3.藍色等級:為一般監督檢查單位。對藍色等級單位的監督檢查,每二年不少于1次。

四、分級監管單位的認定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分級應嚴格依據分類分級監管標準,在使用單位自查自糾,各鎮、街道、園區承擔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的部門初審的基礎上,由區質監部門最終確認使用單位的危險等級(紅色、橙色、藍色)。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監管等級將根據其安全生產狀況的變化及事故情況每年進行一次調整,年底由區質監部門統一公布各單位的監管等級,并將調整結果報區安委會。

五、監督檢查的內容和程序

(一)監督檢查的基本內容、方式和程序

承擔監督檢查工作任務的各工作機構,依法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國家相關規章、安全技術規范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監督檢查的基本內容、方式和程序應符合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現場安全監督檢查規則》的要求。

檢查中發現被檢查單位有拒絕或阻撓檢查等情況以及使用單位存在特種設備重大事故隱患的,必須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報告區質監部門、區安監部門和地方政府。

(二)監督檢查臺賬

區質監部門應按照“一企一檔”的要求,建立轄區內紅色等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基礎檔案,檔案應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和定期檢驗情況、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情況、歷次的現場監督檢查記錄及“安全監察指令書”等行政文書。

鎮、街道、園區承擔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的機構,要建立轄區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基本信息數據庫,并留存歷次現場監督檢查的記錄,包括檢查日期、被檢查單位、檢查人員、檢查結果、復查日期、復查結果等。

六、幾點要求

(一)按照務實管用、循序漸進和易于操作的原則,我區將分行業分階段逐批推進分類分級管理模式。年內首先在危險化學品生產、貯運行業進行分類分級試點,在取得一定實踐經驗后再在全區范圍內全面鋪開。

(二)在分類分級管理實施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切實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對特種設備的分類分級管理提供必要的人、財、物的支持。各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加強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

(三)分類分級管理必須與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自查自糾相結合,督促其主要負責人依法切實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職責,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四)各級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加強對特種設備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監督檢查工作中必須忠于職守,依法行政,嚴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