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意見
時間:2022-12-14 08:44:00
導語:加強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和《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步伐,現就我市加強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資源生產率和減少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強化全社會的節能、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有效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的自覺性,加快構建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堅持能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堅持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加快循環經濟建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能源節約、綜合利用、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堅持科技先導,自主創新、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物的產生和排放;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加強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3、發展目標: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全市節能和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扶持體系、指標評價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監督管理機制;資源生產率大幅提高,能源高效利用,萬元GDP能耗有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總體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一批循環經濟型、資源節約型示范縣(市、區)、園區、企業、社區、鄉鎮。以2005年為基數(萬元GDP能耗0.86噸標煤,萬元GDP電耗889.8千瓦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48噸標煤),到2010年,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20%,萬元GDP電耗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30%,萬元GDP的COD、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78.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著力抓好加強節能工作的關鍵環節
1、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各級科技主管部門要把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再創新,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支持開發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加大新型照明、節能型空調、余熱回收利用、建筑保溫等領域的研發力度,鼓勵、支持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制訂和實施分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計劃,推廣應用節能技術、節能設備、節能工藝、節能材料,組織實施綠色照明、熱電聯產、爐窯改造等重點節能改造專項工程。有關行業協會要及時跟蹤該行業國內外的能耗水平,做好信息、咨詢等服務工作。扶持節能服務產業,鼓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對鐵合金、小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能耗產業中的高污染、低效益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縣(市、區)政府要制定計劃,有步驟地實行關、停、改。要強制執行國家制定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
2、強化節能監督管理。做好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工作。年用能量在3000噸標煤以上的重點單位,要定期分別向市、縣主管部門和統計部門報告能源利用狀況。各級統計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能源統計工作,完善統計指標和統計網絡體系。各主管部門要對能耗下降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建立工作通報制度。用能單位要按照國家《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的要求,配備必要的能源計量器具,依法搞好能源計量管理。嚴格執行《節約能源法》和《江蘇省節約能源條例》中有關建設項目節能管理的規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應當包括合理用能的專題論證或者節能篇(章)。其中,年耗能3000噸標煤以上的項目,應當經有資質的工程咨詢機構評估,對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項目,不得審批、核準;項目建成后,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予驗收。
3、構建節能型產業結構。以科學的發展觀搞好工業結構調整,推進我市產業高度化、集聚化、信息化、綠色化、集約化。一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突出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和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二是提升做大傳統支柱產業,按照比較優勢原則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色產業。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農產品資源和旅游資源的組合優勢,大力發展工藝、玩具、食品等低能耗、污染小的特色產業;四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重點抓好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LED和太陽能光伏產業,集聚一批LED核心企業,建成全國LED產業技術中心、國際LED產業重要基地;五是嚴格限制高耗能產業發展。切實提高高耗能產業市場準入條件。同時,淘汰高耗能落后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加快調整產品結構、能源消費結構和產業空間布局,實現產業集聚發展,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4、加強節能宣傳教育。各縣(市、區)、各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企業、社區、學校等活動。新聞媒體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對浪費能源的行為進行批評曝光,形成節能光榮、浪費可恥的文明風尚。以縣(市、區)和重點用能企業為重點,開展節能培訓;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能源資源國情和節能教育;利用社區等平臺,普及節能知識和措施,引導居民在改善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培養科學的用能方式,使用節能產品,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節能的良好氛圍。
三、努力做好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工作
1、編制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編制“十一五”規劃和各類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等專項規劃,對資源消耗、節約、循環利用、廢物排放和環境狀況作出分析,明確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經貿、環保等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地區實際,研究能源節約利用、清潔生產,以及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的措施,制定和實施循環經濟發展的推進方案。
2、依法推進循環經濟試點。著力抓好我市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市的各項工作,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示范企業。以冶金、電力、醫藥、石化、建材、輕紡等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量較大、污染較重的行業為重點,推動企業積極開展能源節約和原材料節約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工作;啟動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工程,主要圍繞節能、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生態農業園區示范、新能源建設、廢棄物回收處置和綜合利用等各項重點項目工程組織實施,在全市起試點示范帶頭作用。
3、積極推行清潔生產。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加快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積極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方案。對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或者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要依法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監督實施清潔生產方案。要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環境友好企業活動,引導企業加快實施清潔生產。
4、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圍繞核心資源、核心企業通過產業鏈、產品鏈之間的延伸和耦合,引導企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通過不同企業、行業之間形成的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同組合、建立二次資源、再生資源,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形成資源高效利用的產業鏈和區域循環經濟生產模式。加強工業園(區)的生態化建設,引導企業向“三廢”治理條件完備的園區集中,使主要污染物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再利用,降低企業治污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
四、強化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組織領導
1、建立領導和協調機制。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建立健全節能和循環經濟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領導。各級政府都要成立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經貿委(局),負責推進本地節能和循環經濟工作的統一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工作、召開工作會議、檢查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搞好協調配合。
2、落實工作責任制。要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度,將節能降耗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責任和成效納入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目標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體系中。節能主管部門制定市節能目標考核實施細則,并負責推進落實。市經貿委、商貿局分別負責工業和商貿業節能工作;市建設局負責建筑領域的節能工作;市交通局負責交通領域的節能工作;市旅游局負責賓館、旅游行業節能工作;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教育、衛生系統節能工作;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落實市級機關節能目標。市經貿委會同環保局負責全市的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市經貿委、農業局、發改委分別負責循環型工業、循環型農業、循環型三產的建設規劃。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推動所屬區域內的各類企事業單位的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配合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節能和循環經濟規劃并推進落實,同時,負責落實本級政府機關節能目標,并明確相應的管理機構;市科技、財政、統計、規劃、環保、國資、工商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按照職責,協同做好相關工作。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等國外資金,鼓勵民間資本和金融機構資金等社會資金投入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要根據國家投資和信貸政策的規定,對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點項目的企業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各級財政在編制預算時要安排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專項資金,并保持一定的年增長比例,同時爭取省財政專項扶持資金,主要用于循環經濟、節能降耗的產品開發、生產、推廣應用及示范項目,用于其宣傳、教育培訓、信息、獎勵表彰等。貫徹落實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節能、可再生資源、新能源發展、新墻材發展的財稅政策,利用國家的專項資金,國債資金和列入國家《節能產品目錄》的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工作。
4、強化隊伍和機構建設。根據國家和省的要求,切實加強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管理隊伍和監察機構建設,充實整合各級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管理人員隊伍;完善節能執法機構,充實監察中心人員,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建立節能和循環經濟技術服務體系。建立節能數據處理分析系統和信息平臺。對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狀況適時監控,建立節能信息制度,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和信息平臺及時國內外各類能耗信息、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先進的管理經驗,引導企業挖潛改造,提高能效,對節能和循環經濟工作進行指導和服務。大力培育節能和循環經濟技術服務機構,建立*市節能和循環經濟技術專家庫,開展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推行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節能新機制,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化、循環經濟產業化,構建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續、能循環的經濟結構體系。
- 上一篇:公考行測常識判斷刑法基本常識五
- 下一篇:公考行測常識判斷刑法基本常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