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建設意見
時間:2022-12-17 02:55:00
導語: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實施“工業興市”戰略,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以下統稱為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工業園區建設管理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管理集成、良性發展”的要求,積極引導和促進工業園區走整合、提升、發展之路,不斷增強產業集群化發展能力;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項目為抓手、改革為動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不斷提升工業園區經濟綜合競爭能力;堅持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不
斷提高工業園區集約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以優化投資環境、構建公共平臺、提升便捷服務為重點,不斷營造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優勢。
(二)發展目標。到2011年,全市各工業園區主導產業的產值比重達到80%以上,每平方公里年銷售收入達45億元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的電耗、水耗指標達到全省先進水平,50%的工業園區建立研發等公共服務平臺。建成超200億元工業產值的工業園區2個,超100億元工業產值的7個。逐步建立完善以市場運作為主的開發機制,以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建設為重點的保障機制和以提高技術水平、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創新機制,努力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產業特色明顯、規模效益顯著、資源利用高效、符合循環發展要求的生態型、示范性的產業集聚區,成為全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高地(各工業園區發展目標詳見附件1)。
二、強化產業導向,努力提高工業園區發展質量
(三)產業定位。各工業園區都要從當地的產業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人文特點出發,按照注重特色、形成規模、集群發展的思路,明確1—3個主導產業作為發展方向,抓好對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的扶持培育和招商引資工作,建立以技術研發、產業配套、產品營銷為目標的協作聯營一體化網絡,帶動和促進上下游企業的聚集與產業鏈的延伸。要引導和鼓勵同類產業的企業向專業化特色產業園區集中。要加強主導產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創建分工專業化、技術高新化和園區生態化為特征的產業集群發展新模式,有效提升工業園區的總體發展水平,形成各具特色、層次分明、功能完善、有機鏈接的產業功能區空間布局,保證工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經充分論證、認真審定,明確我市各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為:
工業園區名稱產業定位
xx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通信設備、生物醫藥、機械電子及相關行業
xx經濟開發區場口新區機械電子儀表、新材料及相關行業
xx經濟開發區新登新區機械電子儀表、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銅業)及相關行業
xx市富春通信電子功能區通信設備、機械電子及相關行業
xx市春江造紙功能區造紙及相關行業
xx市東洲五金機械功能區機械電子儀表及相關行業
xx市鹿山機械電子功能區機械電子、輕紡及相關行業
xx市高橋化工機械功能區化工、機械電子及相關行業
xx市大源造紙建材功能區造紙、金屬制品及相關行業
xx市靈橋造紙功能區造紙、化工及相關行業
xx市上官體育用品功能區各類球拍等體育用品行業
xx市環山再生銅加工功能區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銅業)
(四)項目準入。入區項目要符合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要集中力量引進和扶持一批技術先進、市場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特色產業和優勢企業,通過產業鏈的配套和延伸,構建能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具有鮮明產業特色、助推主導產業快速裂變擴張,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產業集群,通過園區主導產業的培育和競爭力的增強,來實現錯位發展。要特別注重引進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的項目,提高工業園區整體經濟效益。要堅持集約節約用地的原則,按照省、杭州市有關工業建設項目控制指標的規定,嚴格項目審核,嚴格項目準入,不斷提高入區工業項目投資強度、容積率和產出密度。市經貿局要會同市發改局、國土局、環保局和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建立起嚴格的項目準入審核機制。工業園區工業項目投資強度、容積率、產出密度必須符合市政府相關規定。
(五)土地出讓。各工業園區的土地出讓必須按法定程序以招、拍、掛形式公開出讓。土地出讓的價格原則上不得低于省相關部門規定的最低限價及我市的基準地價。
(六)生態建設。遵循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推進生態工業示范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通過實施清潔生產和成員之間的副產物與廢物的交換,能量和廢水的梯級利用,基礎設施的共享,以實現示范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各工業園區要切實按照市政府《關于印發〈富春江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和生態工業示范區建設環境保護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富政辦〔2009〕37號)精神,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生態工業示范區。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工業園區綜合配套服務能力
(七)基礎配套。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要與提高產業集約化水平相銜接,與產業集群的協調發展相適應。要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以道路、水電、通訊為主的公共設施建設,高度重視以集中供熱、熱電聯產、現代物流、“三廢”綜合利用為內容的配套設施建設。通過優化布局、完善配套、聯建共享,提高綜合利用率,促進工業園區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
(八)標準廠房。各工業園區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村安置留用地建造多層廠房和標準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逐步形成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引導初創型企業入駐成長。各有關部門要簡化標準廠房審批手續,優先辦理,優先安排。
(九)服務平臺。各工業園區要逐步建立起區域技術研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產品展示中心、融資擔保機構、培訓教育中心、專業網站等公共服務平臺,并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安排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配套項目,為區內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工業園區滾動開發能力
(十)政策扶持。本著“政府主導、鄉鎮(街道)主體、自主開發、自求平衡”的原則,市財政及市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大對工業園區的扶持力度。
1、按工業園區項目土地出讓成交價扣除征地成本和相關稅費后政府的凈收益部分,由市財政安排資金全額補助給工業園區。
2、在符合城市(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工業園區控制性詳規的前提下,經市政府批準,可有計劃地在工業園區范圍內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功能配套的生活服務商業經營性用地指標按法定程序公開出讓,出讓后的收益部分返還給工業園區。
上述1、2兩項補助資金,須專項用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負債償還,由市財政按項目審核撥付。各工業園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補助給企業。如對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經
濟效益好、稅收貢獻大和對全市產業結構調整有重大影響的大項目、好項目,確需給予特殊優惠政策扶持的,需報市政府審批同意。否則,相應扣減補助額,嚴重的,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4、在工業園區項目報批建設過程中,涉及行政事業服務性收費,繼續給予優惠,具體按附件2執行。要實行收費許可證制度,任何部門未經市政府批準不得擅自增設收費項目和提高收費標準。
5、工業園區建設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列入杭州市以上部門項目計劃并資助的,市財政給予1:1配套。正常運轉一年后,成績突出的,給予一定獎勵。
6、工業園區因工作突出受到國家、省、杭州市等獎勵或資助的,市財政給予1:1配套。
五、加強領導和管理,不斷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
(十一)規范管理。一是日常管理。按照省政府確定的“分口負責、統一協調、分級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則,明確由市經貿局負責全市工業園區的有關指導、協調、監督、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工業園區管委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鄉鎮、街道組建,負責工業園區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二是規劃管理。各工業園區必須嚴格按照已批準的規劃實施。針對當前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和集約、節約用
地新要求以及大部分工業園區原規劃區已基本開發完成等實際,要切實按照我市發展戰略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生態園區規劃等,做好新一輪工業園區規劃修編工作。規劃修編重點圍繞整合、擴容、提升進行,突出科學性、前瞻性、可持續性。具體由市規劃局牽頭會同市經貿局、發改局、建設局、環保局等部門抓緊進行。三是物業管理。采取市場化的方式,建立健全工業園區長效管理機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以保障工業園區公共設施的正常維護和管理,積極為入區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區內企業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工業園區搞好物業管理工作。四是財務管理。各工業園區要嚴格按照《轉發市財政局〈xx市鄉鎮(街道)工業園區投資開發公司財務管理辦法〉的通知》(富政辦〔2003〕15號)規定,加強財務管理。市財政局要加強對工業園區的財務監管,市審計局要對工業園區每年進行一次審計。凡違反財務規定或將資金移作他用、外借的,要嚴肅處理,造成損失的要追究責任。五是信息化管理。各工業園區要配合統計、經貿部門建立快捷、高效、準確的工業園區統計報表信息體系,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企業及重點建設項目發展動態,做好數據的綜合監測、分析工作,實行全市工業園區信息網絡化管理,提高工業園區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性。六是優化服務。進一步強化和優化項目全程服務制度,進一步提升服務內涵,由側重于“辦證”服務轉變為區內企業的全方位服務,確保簽約項目早動建,動建項目早投產,為工業園區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十二)完善考評。要切實把工業園區的考核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繼續堅持和實行年度考核制度??己斯ぷ饔墒姓k牽頭,組織市經貿局、發改局、財政局(地稅局)、國稅局、國土局、建設局、外經貿局、統計局等部門參加,考核結果須報市政府同意。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定。
- 上一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論文
- 下一篇: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