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加強環保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6 04:37: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加強環保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加強環保工作意見

為認真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三新”、“四跨越”建設步伐,推進全市經濟、社會與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精神,經市政府研究,現就進一步加強全市環境保護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搞好節能減排,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執法,完善監管體制,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協調發展,互惠共贏,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強化執法,綜合治理,堅持保護與發展綜合決策,突出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不欠新帳,多還舊帳,嚴格污染物總量控制,實現節能減排,做到GDP增加,污染物總量削減。

(三)環境目標。到2010年完成“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削減和二氧化硫總量削減任務,主要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鄉鎮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確保城市、農村集中飲用水源安全,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二、切實把環境保護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一)深刻認識加強環保保護的重要意義。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加強環境保護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改善環境質量是落實“惠民行動”的具體舉措,減少污染物排放是我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建設生態資陽的客觀需求。近年來,全市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為推動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境與資源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為此,各地、各部門必須深刻認識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把環境保護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二)努力實現環境保護的重大轉變。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要立足又好又快發展,著眼可持續發展,實現環境保護的重大轉變,要做到以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三是從主要運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三)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堅持“發展為要、環境優先”。根據我市環境容量、生態狀況、資源稟賦以及國家和省、市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按照“優化、重點、限制、禁止開發”的要求搞好環境功能區劃和工業園區環評規劃。

(四)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市建設。環境保護是生態市建設的基礎和核心,各地、各部門要按照《中共資陽市委資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生態市的意見》(資委發〔20*〕8號),逐年啟動一批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部門作為生態市建設的協調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定期通報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加強配合,推進生態市建設。

三、突出重點,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嚴格環境準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要求,完成各園區規劃環評,對工業園區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做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措施,做好基礎工作。引進項目時,要嚴格執行產業政策,按照節能減排的原則引進項目,將環保政策貫徹到引進項目的計劃中,落實到項目建設的決策中。各級項目投資主管部門必須把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節能減排作為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對不符合條件的項目決不審批或核準。嚴格執行省政府“四個限批”制度,對發生重特大環境事故的地區限批,對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地區限批,對發生“未批先建”的地區限批,對發生“越權審批”的地區限批。對水資源缺乏的安岳縣、樂至縣,必須限制引入水資源消耗高、水污染大的項目。

(二)持續推進污染治理,努力完成減排任務。到2010年,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標是:化學需氧量21200噸,氨氮1900噸,二氧化硫30000噸,這是我市“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屬剛性考核指標。為此,必須持續推進污染源限期治理,實現重點工業污染源、畜禽養殖污染源排放達標,降低污染負荷;必須持續推進城市、農村污染源綜合整治,以創建衛生城市為載體,以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為抓手,以創建生態市、生態縣為目標,加快簡陽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安岳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樂至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設步伐,盡快投入運行,已建成的資陽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要盡快投入運行,加強重點小流域污染防治,積極創建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示范縣、鄉(鎮)、村,加強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要通過對工業、城市、農村污染源整治,增大環境容量,為工業強市提供環境容量保障。

(三)持續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水安全。各級政府要以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為重點,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保護,制訂飲用水水源應急預案,開辟應急水源;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區內的各類排污口;禁止肥水養魚,控制網箱養魚。

四、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一)嚴格執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凡是出現污染物排放超總量和不執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地區,一律不安排污染治理項目、能力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的補助資金,不發放貸款。

(二)嚴格執行排污許可制度。所有排污企事業(個體經營者)單位必須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進行排污申報,申領排污許可證,嚴禁無證排放或超量排污。

(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大力推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控制污染總量,平衡環境容量。各類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堅持環境保護第一審批,凡是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建設項目,不得審批或核準立項、不得批準用地、不得登記注冊、不得發放貸款、不得核發生產和經營許可證。對新上項目實行環境容量“一票否決”。

(四)嚴格執行限期治理制度。各級政府每年列出一批重點排污企業實行掛牌整治。根據污染物排放全面達標要求,對不達標、不穩定達標、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實行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間,排污企業必須限產、限排。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實施停產整治或關閉。凡不嚴格執行限期治理的地區,市政府責令作出書面檢查并在年度目標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

(五)嚴格執行環境監測、監察制度。各級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環境監測、監察監控預警體系,制訂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重點企業必須按規定安裝污染物自動在線監測監控系統。

(六)嚴格執行排污費征收制度。各級政府必須按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69號)足額征收,堅持“收支兩條線”,不得以任何理由減免排污費,對隨意減免的要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加大對排污費的稽查力度,實行下查上收。

(七)強化環保執法,打擊違法行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環保等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能,要把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問題作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建立健全環境違法行為案件會商制度、聯合辦案制度和移送制度,形成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合力,通過強有力的環境執法,從根本上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狀。

(八)加大環保投入,提高環保能力建設。各級政府要把環境保護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各級財政支出的重點,確保環保投入增長與經濟增長速度相適應。鼓勵和支持名類資金投入環境保護領域,各類環境保護投入要逐步達到年GDP的2%以上。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要與城市建設項目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使用。各縣(市、區)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加快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污水管網建設進度,保證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發揮應有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用的市場化機制。加強科學監控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快全市水環境自動監測網和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網建設。重點排污企業和城市污水處理廠要按要求建成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加強環保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為環境執法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為各項環保目標的完成提供資金保障。

(九)開展設區城市環保機構改革試點。為適應新形勢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加強市、區兩級環境管理,切實解決現行體制的制約,積極探索理順市、區兩級環保機構監管體制。同時強化環境保護部門雙重管理體制,各縣(市、區)環境保護局領導班子成員的任免,應當事先征求市環境保護局的意見。

五、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

(一)切實加強領導。各縣(市、區)政府要嚴格實行環境質量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作為轄區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加強領導,及時研究解決環保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每年召開2次以上環保聯系會議專題研究環保工作。

(二)強化目標考核。全面實行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責任制,把環境保護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主要任務的完成情況實行定期考核,并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創先評優實行一票否決。市政府目標督查辦將目標完成情況列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的重要督辦項目,加強督辦。市環保局每季度公布一次全市環境質量狀況。要認真落實《環境保護違反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和《四川省環境污染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辦法》,嚴肅查處失職、瀆職和環境違法行為。市監察局、市環保局要監督檢查各地和市級有關部門執行環保法規的情況,每年向市政府作一次書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