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機械制造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2-06-02 05:48:00
導語:市機械制造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強化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基礎,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市委發〔2010〕59號)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
當前,我市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基礎仍然薄弱,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安全隱患大量存在,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任務仍相當艱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創新安全監管機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狠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從本質上提升機械企業生產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機械制造領域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穩中有降,有效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的發生,確保不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確保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二、進一步落實機械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進一步完善機械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法定代表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企業要全面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和義務,依法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5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50人以上的,應當配備不少于1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于300人,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不少于2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形成全員參與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企業要加強現場管理,建立落實現場安全檢查和主要負責人現場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企業要保證安全生產的有效投入,淘汰落后的工藝和技術設備,禁止使用未經檢驗合格的簡易升降設備,完善起重機械、沖壓等設備安全防護裝置,提高企業的本質安全。同時要加強安全培訓教育,落實“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生產作業人員未經培訓不得上崗,起重吊裝、電工、電焊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三、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機械企業要將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作為改善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產的一項根本性和長效性措施,各企業要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點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職工,對照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突出重點內容、重點部位、重點設施和重點崗位,從規章制度、作業規程、設備設施、現場管理、員工培訓等方面,全面細致地查找各種安全隱患和問題,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計劃,確保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間和預案“五落實”。要將外包工程納入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范圍,嚴禁超資質承發包,加強對外包工程建設隊伍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堵塞安全漏洞。各地要加強對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建立信息和統計報送制度。對重大安全隱患采取掛牌督辦、逐項銷號等措施,確保重大安全隱患整改率達100%。同時各地、各部門要對本行政區域內存在的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認真分析原因,研究對策,集中治理,跟蹤落實,推動機械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四、積極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機械企業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活動,規范企業安全管理,提升生產安全管理水平。要根據當地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的特點和趨勢,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較高、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企業??偨Y推廣成功的經驗與做法,健全激勵懲處機制,引導更多企業自覺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活動,形成自我檢查、自我發現、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生產良性機制。
五、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分類監管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隊伍“三項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不同行業的安全監管任務,逐步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協作、形成合力的監管機制,建立相應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要根據當地機械行業特點,針對機械制造產業鏈長、行業門類廣泛、生產經營單位眾多、工藝復雜、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情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安全生產現狀,掌握安全生產特點。要制訂加強安全生產監管的針對性措施,積極探索分類監管方式,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分類指導。要堅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實加強對機械制造企業從設立到運行全過程的安全監管,力爭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分類監管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六、著力控制事故風險
我市機械制造領域生產安全事故防范的重點,是預防和減少機械傷害、起重傷害、高處墜落、中毒窒息、觸電、物體打擊等事故。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我市機械制造行業,尤其是船舶修造行業的安全生產特點,認真研究治理辦法,落實防范措施。要研究制訂“科技興安”的扶持政策,加強產學研合作,開展科技攻關,解決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的共性技術問題,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的安全技術,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從技術上減少危險源,降低危險程度,提高本質安全水平。要認真研究引發事故的深層次技術和管理機理,把握機械制造領域各行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特點和規律,從基礎工作抓起,控制各類事故風險,降低事故發生概率,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
七、不斷提高源頭管理水平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探索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技術、教育和輿論監督等手段,加強對機械制造領域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尤其是在保障安全投入、推進安全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設備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嚴格落實企業建設工程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確保企業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要以探索創辦民工安全學校等措施為突破口,認真落實機械制造領域從業人員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工作,增強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
- 上一篇:市區民眾經濟和發展策劃
- 下一篇:共青團鄉村青年培訓行動工作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