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縣農村信用體系的意見

時間:2022-06-10 11:00:00

導語:構建全縣農村信用體系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全縣農村信用體系的意見

各鎮鄉,縣有關部門:

當前,金融在"三農"發展中的支撐地位和促進作用日益顯現。為進一步改善我縣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就加強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基本原則

以適應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前提,按照"健全機制、科學規劃,先易后難、穩步推進,改善服務、支農惠農"的原則,依托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進一步整合農村信用信息資源,完善農戶信用檔案信息征集機制和信用評價標準,培育和提高農戶的信用意識,增強農村地區信用信息的透明度,改善農村融資環境。

二、工作目標

通過5年時間的建設,力爭為全縣有信貸關系和有潛在信貸需求的農戶建立規范化的電子信用檔案,并將信用檔案信息接入全國統一的征信系統,實現聯網查詢和使用,初步形成信用宣傳、信息征集、信用評價、信貸支持為一體的金融支農惠農框架體系。

三、主要內容

1.建立信息征集機制。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設計農戶信用信息指標,從貸款農戶和有潛在貸款需求的農戶入手,依托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征集農戶的生產經營、主要收入來源等信息,整合各涉農部門掌握的農戶林權、土地承包、房產等其他信息,建立規范化農戶電子信用檔案,推動建立農村信用信息征集機制。

2.開展農村信用評價工作。在不收取費用的前提下,以農戶信用檔案為基礎,按照《金華市農村信用評價暫行辦法》(由人行縣支行另行轉發),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戶信用評價方法體系。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工作,對評定的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授牌。

3.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在信貸管理中廣泛應用農戶信用評價結果,建立健全農村信貸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形成"農戶+征信+信貸"的信貸業務運作模式。推動信用信息產品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普及應用,將銀行信貸約束與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等要求有機結合,使信用優良的農戶切實得到優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受到制約乃至付出代價。加強對守信典范與失信典型的宣傳或公示,引導農村經濟主體增強信用意識,培養良好的信用行為。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年月-月):以新渥、尖山等7個鄉(鎮)作為試點。在試點范圍內,對已發生信貸或對外擔保業務的農戶全面實施信用評價,征集信用信息,逐戶建立規范化的電子信用檔案。

第二階段(-年):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開,力爭在年完成轄區內三分之二以上有信貸關系農戶的信用評價和信用檔案征集工作,在年完成轄區內全部有信貸關系農戶的信用評價和信用檔案征集工作,并向有潛在信貸需求的農戶逐步拓展。同時,各涉農金融機構將農戶的信用信息充實到自身的綜合業務管理系統中,作為審貸決策的參考依據。

第三階段(-年):定期對已征集的信用信息進行更新,豐富信用檔案內容,待條件成熟時將規范化的農戶信用信息納入全國統一征信系統。擴大農戶信用評價信息的應用范圍,進一步完善農戶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使我縣農村信用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農戶"貸款難"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五、工作要求

1.統一思想認識。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加大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具體體現,對進一步改善金融支農服務,支持農民創業創新,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各鄉(鎮)政府和金融等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將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確保全縣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并取得實效。

2.建立組織體系。為加強對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具體負責對全縣農村信用評級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督促;鄉(鎮)、村兩級也要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涉農金融機構人員和農戶代表參與的農戶信息采集和信用評價小組,負責農戶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評價工作;全縣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3.落實工作職責。各鄉(鎮)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直接負責,落實部門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要組織好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維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秩序??h級有關部門要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具體職責為:

人行縣支行牽頭負責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做好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發動工作,會同金融監管機構指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鼓勵和支持農村金融業務創新。

財政、農業、林業等涉農部門負責制定落實對信用農戶及信用鄉鎮的支持政策,及時提供農戶相關信息資料,協助金融機構建立農戶信用檔案,推動農戶信用評價結果在支農資金、農業項目開發等方面的應用。

金融機構尤其是涉農金融機構要做好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評價的基礎工作,充分利用信用評價結果和信用信息平臺,積極參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林權(土地承包權)抵押貸款的發放,不斷拓寬支農服務范圍。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結合本部門職責,注重對評價結果的開發與利用,進一步擴大評價影響,提高評價效果。

4.建立考核機制??h、鄉兩級都要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督查考核制度,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新農村建設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按年確定工作目標和重點。

5.加強信息管理。對農戶信用等級評價信息實行分級錄入,統一管理。農戶信用等級評價結束后,各金融機構及時將農戶信用信息電子檔案及評價結果報送人行縣支行。人行縣支行按照有關標準對農戶信用信息數據進行審核后匯總上報人行金華市中心支行,供金融機構查詢使用,并根據審慎原則逐步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