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技術標準戰略建議
時間:2022-08-06 04:19:00
導語:落實技術標準戰略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屬有關單位:
推動技術進步和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手段。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技術規范是產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提高我市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現就推動我市實施技術規范戰略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重要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技術標準作為溝通國際貿易和國際間經濟合作的技術紐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貿易、保護民族產業、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推動技術進步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動我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將有利于利用技術標準保護和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促進產品出口;有利于使用標準化手段優化我市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實現產業聚集發展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提高我市主要產業的綜合競爭力,為我市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積極發揮技術標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促進作用,以“促進企業自主創新、體現創造、提高質量效率和適應國際化”為核心,以推動技術標準研制和建立技術標準體系為重點內容,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國際接軌,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需要的我市技術標準工作新的局面,從而推動我市標準化總體水平和社會標準化意識的提高,實現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整體實力的顯著提升。
(三)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政府從發展經濟、壯大產業、應對挑戰的目的出發,營造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實施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宏觀指導和協調監督,充分調動廣大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開展技術標準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全社會重視和參與標準化工作。
2.自主創新、資源整合的原則。以推動自主創新為抓手,實現我市優勢特色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和產品,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品牌。充分發揮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通過充分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挖掘全社會的人才、技術、設備、資金潛力,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標準化工作機制。
3.突出重點、漸進展開的原則。我市的技術標準工作要緊緊圍繞區域特色經濟,重點放在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潛力的產業和領域,通過開展技術標準研究,提升企業和產品競爭力,增強產業抗沖擊力,以此帶動我市產業的發展并達到輻射示范經濟區域的作用。
二、目標任務
力爭到年,我市的標準化總體水平處于全省的領先地位,主要目標如下:
——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活動能力明顯增強。到年,落戶的全國和廣東省TC/SC/WG(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標準制訂工作組)達10個;企事業單位參與制訂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不少于150項,參與制訂國際標準取得突破。
——企業的標準化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一是到年,我市獲得“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稱號的企業不少于100家,并且“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在行業中發揮明顯的示范輻射作用;二是我市產品每年獲得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認證不少于120項,到年,我市主要工業產品90%以上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三是我市產業集群實施聯盟標準的成效進一步得到提升。
——標準化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得到提升。加強我市標準化示范企業、示范鎮(區)的建設,充分發揮示范企業、示范鎮(區)的示范作用,提高標準化工作在促進產品質量提高,科技成果標準化、產業化和國際化,以及促進企業競爭力和鎮區綜合實力提升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
——服務業和農業標準化進程明顯加快。在我市主要服務性行業建立服務標準體系,服務質量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做好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建立和完善我市標準化工作的支撐體系。一是搭建我市技術標準管理信息平臺,向社會提供有關技術標準情報、培訓和檢驗檢測等信息查詢服務;二是建立和完善與我市主要出口產品相對應的WTO/TBT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與防范體系;三是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育體系,全社會技術標準意識顯著提升,形成全社會重視標準化的環境和風氣。
三、工作措施
(一)以開展技術標準試點為主要工作方式,探索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符合市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工作推進模式和運行機制,形成以政府宏觀管理和扶持激勵政策為引導、企業為主體、中介服務機構為橋梁的技術標準研究制定、推廣實施體系;同時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標準研制與科技研發的協調發展,使兩者既互為促進,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鼓勵和扶持我市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單位積極承擔全國和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或標準制訂工作組(WG)工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不斷提高我市在標準化活動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三)對紡織服裝、燈具、家具、五金制品、電子電器、食品飲料、化工制品、醫藥保健、游戲游藝、現代裝備制造、包裝印刷等我市的主要行業,通過加強技術、設備、人才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幫助企業建立技術標準體系,引導企業積極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同時,大力扶持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LED)、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制定和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以推動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四)按照“把握技術趨勢、展現特色、引領產業發展”的原則,根據不同產業集群的特點,分析研究產業現狀,以“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模式,大力推動產業集群實施聯盟標準,促使產業集群做強做大,并且不斷總結評價聯盟標準的實施效果,以便實施持續改進,提升聯盟企業應對競爭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五)以經濟總量大、產業聚集發展的鎮區為重點,積極引導相關鎮區創建廣東省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示范鎮(區),相關鎮區通過制定一系列措施來有效推動示范鎮區建設,使標準化成為推動鎮區產業聚集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強力助推器。
(六)加強標準化示范企業的建設,選擇并重點支持具有一定生產規模、技術優勢、科研能力的企業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以實現企業經濟的效益增加,技術的進步,競爭力的增強;并通過在行業中大力推廣示范企業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提高整個產業、行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科技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七)大力推進我市服務業標準化工作。通過加快引進港澳地區、國外的先進管理方法和經驗,優先開展對提高城市功能有重要影響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務、會展、物業管理、運輸、商貿、物流、賓館、餐飲、旅游、金融、信息咨詢等行業的技術標準研究,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標準體系;優先制定對保護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有重大影響的行業服務操作規范、服務質量驗收和評估等方面的技術標準體系,以促進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八)以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為重點,不斷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一是圍繞我市農業生產基地,制定和完善我市主要農作物的產品標準、無公害種植及綠色食品種植生產技術規程,建立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并做好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增強我市農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擴大農產品出口。二是引導龍頭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形成農產品加工技術標準,以帶動農業標準化,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九)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育體系,著力提高我市技術標準研究的核心競爭力。政府和企業要創造條件鼓勵標準化人才積極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建立優勢互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多層次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積極營造有利于標準化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努力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采取培訓、學術交流、主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各層次、多形式的標準化活動,有目的地對標準化從業人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科研機構人員等進行標準化培訓,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標準化人才。以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隊伍為重點,加強標準化科研隊伍建設,提升標準科研水平。
(十)加強我市技術標準管理信息平臺、檢驗檢測機構以及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防控體系建設。一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開發建設我市技術標準信息網,開發建設各類標準數據庫,開展技術標準信息情報資料的收集、綜合和分析工作,建立標準信息資料電子閱覽系統,并實現與國家技術標準信息系統的聯網,與市政府門戶網站鏈接,以便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技術標準信息查詢服務;同時要建設好快速跟蹤與評價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體系,確保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信息在我市暢通無阻。二是依托我市現有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及企業的實驗室,進一步加強技術檢測服務,結合的產業優勢,力爭在我市建立1至2個國家級質檢中心。三是依托我市標準信息協會及各類專業協會,構建服務于我市技術標準發展的功能社會化、網絡化的中介服務體系。四是在重點行業建立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和防控工作的調查系統和信息系統專家庫,并使之與國家協調機制相適應,做好對我市主要進出口產品可能遭遇到的技術壁壘進行通報預警,以增強我市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增強政府宏觀調控作用。
一是成立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委宣傳部、市委政研室、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財政局、外經貿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生局、農業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組織協調工作。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技術標準工作情況、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情況的通報工作和信息溝通,充分調動質監、科技、檢驗檢疫、衛生等部門以及企業和中介機構等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三是建立技術標準工作責任制,并把落實工作責任情況納入各鎮區及有關部門的年度考核。各鎮區要相應成立領導機構,推動本鎮區實施技術標準戰略。質監、科技、衛生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建立起以技術標準的研究、制(修)訂、推廣實施為主要工作內容的規范、透明、高效的工作機制,在技術標準工作中,變主導為引導,為企業研制標準營造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資金支持環境和推廣應用環境,形成技術標準宏觀管理和調控機制。
(二)成立我市標準化研究與促進中心,加強對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服務與指導。
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成立市標準化研究與促進中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日常工作,主要負責指導企業等有關單位開展標準化活動,包括指導我市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單位積極承擔全國和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或標準制訂工作組(WG)工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組織、指導各產業集群開展聯盟標準工作,指導企業開展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等標準化活動,不斷提高我市在標準化活動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三)建立質監與科技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促進技術標準研制和科技研發互動發展。
科技部門要通過制(修)定相關政策,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規定、促進科技進步的辦法、科學技術進步獎勵的辦法等,以實現科技政策與技術標準政策的協調。質監與科技部門要建立協調攻關的機制,凡政府支持的重大產業研發項目,標準化研究機構要進行配套的標準可行性研究,政府支持的科研項目產生的科研成果,可形成標準草案的,通過標準立項后,應直接進入征求意見階段,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萍疾块T要建立以標準需求為引導的科研支撐體系,根據標準的市場需求,提出研制標準所需的科研項目,并對此類科研項目要給予支持;要大力培育科技中介組織,引導其將科研成果通過標準向企業和協會提供和推介。質監與科技部門要共同建立“科研成果-試點示范-研制標準-應用推廣”的科研成果產業化一條龍體系,對現有試點示范的科研成果,引導其通過研制標準擴大推廣應用范圍,加快推廣的速度;對還沒有試點示范的科研成果,鼓勵其通過試點示范與標準相結合進行推廣。
(四)建立投入激勵機制,強化政策導向作用。
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加大政府引導、扶持力度,促進技術標準戰略全面實施。一是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可參照專利的相關規定給予專利發明成果的待遇,促使可以成為技術標準的專利及時進行技術標準的轉化。二是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標準化審查,優先選擇采用先進標準的產品或項目。三是要把標準化推進工作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進行考核,將重要技術標準的研制成果納入市級科技進步成果獎勵范疇,建立市級技術標準獎勵制度。四是要設立每年不少于300萬元的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專項資金,用于資助在技術標準研究制定、推廣應用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資助范圍包括承擔全國和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或標準制訂工作組(WG)工作的單位,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單位,組織制定聯盟標準的單位,承擔農業標準化項目建設的單位,獲得“AA”級以上“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稱號的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認證的企業,以及作為普及標準化知識和培訓標準化人才所需的經費等,具體按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執行。
(五)建立宣傳機制,不斷增強全社會標準化意識。
要把技術標準宣傳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針對技術標準的研制者、執行者、受益者等不同類型主體,加大對技術標準知識普及和對標準化工作宣傳的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媒體擴大技術標準知識的普及與宣傳面;組織開展好“科普、科技周”、“世界標準日”等活動,增加技術標準論壇、學術交流、公眾普及等不同層面的相關內容,提高技術標準普及與宣傳的檔次和影響力,提高全社會對實施技術標準戰略重要意義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重視標準化的環境和風氣。
精品范文
1落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