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殯葬改善意見

時間:2022-01-12 11:07:00

導語:民政局殯葬改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殯葬改善意見

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殯葬服務需求,推動殯葬事業科學發展,根據國家、省有關殯葬管理法規政策精神,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殯葬改革的重要意義

強化殯葬管理與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實踐證明,殯葬改革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以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移風易俗、減輕群眾負擔為宗旨的殯葬改革,符合我市人多地少、資源緊缺的基本市情,符合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客觀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樹立文明節儉新風尚,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標志;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認真分析殯葬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根據新形勢。深刻理解殯葬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充分認識殯葬改革對于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加大協調和宣傳力度,始終堅持以實現群眾殯葬改革愿望、滿足群眾喪葬需求、維護群眾殯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深化殯葬改革,提升為民服務能力,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實現殯葬改革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

二、實行火化。深入推進殯葬改革

科學劃定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一實行遺體火化全民免費。各地要根據國家和省、市殯葬管理法規政策和我市人口密度、民族、交通與殯葬設施配置的現狀。全市境內除畬族等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區域和交通極不方便的偏遠山區為土葬改革區外,其他地區均為火葬區。從今年起,實行遺體火化全民免費,努力提高火化率。對土葬改革區群眾,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其轉變觀念,移風易俗,積極參與土葬改革。

并嚴格限制墓葬用地,二推行骨灰進公墓安葬。火葬區人員死亡遺體火化后的骨灰一律進公墓和公益性墓地安葬或存放在骨灰堂;土葬改革區應選擇荒山瘠地實行遺體相對集中安葬。推廣平地深埋、不留墳頭的遺體安葬方式。禁止將骨灰裝棺土葬;禁止將骨灰在公墓(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建墳安葬;積極倡導和推行以樹葬、深埋不留墳頭和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

綜合治理,三堅決整治亂埋亂葬。各地要堅持疏堵結合。加大“三沿六區”亂埋亂葬墳墓(建大墓整治力度。對成片亂埋亂葬墳墓采取植樹、種草、綠化等措施予以遮擋、覆蓋;對零星墳墓或無法遮擋的墳墓采取遷移進入公墓或公益性墓地進行治理;對使用白色瓷磚等淺色建筑材料建造的墳墓進行整改,使其基本融入周邊環境;堅決杜絕骨灰裝棺二次葬和新的亂埋亂葬。

進一步強化喪葬管理,四樹立文明喪葬新風。各地要把文明治喪納入創建文明城市和新農村建設內容。引導城鎮居民在殯儀館辦理喪事,農村喪事由村民委員會或移風易俗理事會組織。每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為全市“殯葬改革宣傳月”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行業協會、村(居委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開展文明殯葬宣傳進社區活動,提倡開展鮮花祭掃、居家祭掃、社區公祭、網上祭掃等文明祭掃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積極宣傳殯葬改革,倡導文明新風。堅決制止在公共場所停放遺體、搭建靈棚、辦喪擾民、沿街游喪、拋撒紙錢、吹奏鼓樂和在公墓園區隨意燃放鞭炮、焚燒祭品等行為,杜絕喪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動,打擊喪葬騙財等行為。

三、完善惠民政策。

加大基本殯葬服務設施設備,一建立完善穩定的增長投入機制。各地要建立完善殯葬事業公共投入和穩定增長機制。特別是城鄉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公共投入力度。將殯葬事業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不斷增強政府提供基本殯葬服務的能力。

加快建立完善殯葬救助保障制度。目前對困難群眾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實行免費的基礎上,二加快建立殯葬救助保障制度。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實際。推廣新干、萬安、遂川和青原4縣(區做法,全市推行遺體火化全民免費制度,每具遺體接運、冷藏、火化費用按600元計算,相關費用由各縣(市、區財政負擔。

有序發展并鼓勵經營性公墓的同時,三加快推進公益性墓地建設。堅持市場化配置與政府惠民服務相結合。政府要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積極發展城鄉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等骨灰存放設施,以推進移風易俗殯葬改革。一是規劃建設公益性廉價墓園,今年在吉州區和青原區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后在全市推廣。二是將農村公益性墓地建設納入當地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強力推進。今年,全市新建農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20處,以后每年規劃建設一批,2015年基本普及,不斷滿足群眾骨灰安放多元化需求。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里有關標準規范城鄉公益性墓地建設,單墓墓穴占地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價格不得超過3000元/穴,具體價格由市物價部門對墓地的征地費、墓穴制作費、綠化費和管理費進行價格認證以后,再具體制定。農村公益性墓地收費標準還應更低一些,對違規操作的相關單位(責任人將嚴肅查處。

強化收費監管,四嚴格規范殯葬服務收費管理。各地要進一步完善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政策。嚴格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努力降低市場調節價。財政設立殯葬資金專戶,屬于事業單位管理的殯葬服務收費納入專戶統一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任何形式的公益性墓地不得轉為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廉價墓園和農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可以收取成本費,但不得開展以營利為目的經營性收費。

進一步強化經營性公墓的審批和監管,五加強經營性公墓管理。按照相關要求。依法加強少數民族公墓和宗教活動場所骨灰安放設施的管理。未依法辦理林地征(占用、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手續的不得許可建設經營性公墓;要探索公墓用地循環使用途徑,提高土地使用率;經營性墓園惠民廉價墓穴建造應占墓穴總數的80%以上。

四、加強行風建設。

建立以崗位責任和績效考核為基礎的綜合評價制度,一規范殯葬服務行為。各地要開展殯葬行業“文明窗口單位”創建和殯葬改革示范活動。實行服務承諾制和服務問責制,推行“一站式”服務和便民服務,規范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法,優化服務環境,完善服務網絡,確保服務安全,注重服務效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個性化喪葬需求。

堅決糾正殯葬管理和服務中的行業不正之風。按照國家關于殯葬行業標準的要求,二加強殯葬隊伍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對殯葬隊伍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業務培訓。積極開展殯葬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探索建立殯葬職業資格證制度,提升殯葬職工職業素質,增強殯葬服務本領。

部門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清明節工作機制,三完善清明節工作機制。各地要建立政府牽頭。應對清明節群眾集中祭掃、做好安全保障、樹立文明新風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加強應急突發事件處置預案的制定和演練,建立集預測、預警、預報、快速反應的清明節工作應急管理機制,并納入政府重大公共突發事件預案體系管理。

五、堅持政府主導。

對社會資本建設的具有基本殯葬服務功能的火化殯儀館,一理順殯葬管理體制。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加強殯葬管理的通知》贛府廳發[2010]73號精神。可采取政府贖買方式轉為殯葬服務事業單位,有效解決外商專營與推進惠民殯葬之間的矛盾,有力推進惠民殯葬、文明殯葬、生態殯葬和陽光殯葬。

與當地政府重點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二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各地要把殯葬改革工作中實行遺體火化全民免費、遺體火化率和新建農村公益性墓地等指標列入各級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

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三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各級政府要加大協調力度。形成“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殯葬管理工作機制,實行殯葬綜合執法工作常態化。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要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重點宣傳殯葬改革的重要意義、政策法規、正反面典型,倡導厚養薄葬,文明辦喪。精神文明辦要把殯葬改革列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檢查監督,抓好落實。要把殯葬管理工作納入年度評選文明單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區的考核內容。民政部門要承擔推進殯葬改革、加強殯葬管理、監督殯葬服務等方面的職能,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制止亂埋亂葬,加強市場監管。成立民政、公安、國土、城管、林業等部門和兩區政府為成員單位的殯葬日常管理辦公室,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兼任主任,對中心城區出現的殯葬違規違法行為不定期進行綜合執法,重點整治。發展改革(物價部門要加強對殯葬設施項目的建設管理,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對項目進行審批;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監管,制定切實可行的殯葬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加大對亂收費問題的治理和查處力度。農村工作部門要把農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設列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督促檢查。財政部門要加大投入,支持惠民殯葬政策出臺、城鄉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建設、殯葬設備環保節能改造和火化殯儀館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國土資源部門要依法加強殯葬用地的管理,科學規劃殯葬用地,嚴格審批手續,節約殯葬用地,依法查處亂埋亂葬和亂占濫用土地的行為。林業部門要依法加強林地保護和管理,嚴厲查處毀林造墓等違法行為,把“三沿六區”亂埋亂葬墳墓綠化遮擋納入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規劃。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要統籌科學規劃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殯葬用品市場的規范和管理,嚴厲打擊和查處經營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喪葬用品行為。衛生部門要加強醫院太平間的管理,配合殯葬管理部門做好遺體管理和接運,杜絕遺體從太平間流入社會亂埋亂葬。公安部門要對在喪事活動中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阻礙執法人員執行公務等行為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城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查處城區內大街小巷違章占道的喪葬活動、出殯沿途燃放鞭炮、拋撒紙錢等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行為。監察部門要對國家工作人員遵守殯葬管理法規政策及有關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對國家工作人員在殯葬活動中存在違規違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人保部門要嚴格把關,一律憑火化證發放喪葬、撫恤等相關費用。各有關單位在處理非正常死亡、工傷和交通事故等案件時,必須憑火化證發放保險、撫恤等相關費用;各單位、鄉鎮(街道村(居委會要切實負起責任,做好轄區殯葬事務管理工作,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信息。

堅持管理與經營分開、監督與經辦分離,四有序轉變管理職能。各地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殯葬服務經營公平、誠信,殯葬管理監督公開、公正。殯葬管理事業單位要切實履行殯葬管理職能,認真開展殯葬執法,人、財、物等方面與殯葬服務單位和殯葬企業脫鉤,不得從事殯葬經營活動。殯葬服務事業單位要將基本殯葬服務和選擇性殯葬服務項目分離,選擇性殯葬服務項目實行市場化運作。

六、工作措施

不斷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殯葬管理工作。將其擺上重要議事和干事日程,要充實調整殯葬改革工作領導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政府領導要親自抓,帶頭調研,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和部署工作任務,重點解決亂埋亂葬、違規建大墓和服務收費等方面的難點、熱點問題。要關心、支持殯葬工作和殯葬職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制定完善殯葬事業發展規劃,二制定完善規劃。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和我市“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殯葬改革發展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動措施和方法步驟。根據人口、耕地、交通、生態等情況,合理確定殯葬設施數量、規模、布局和功能,統籌考慮殯葬設備設施配置,嚴格控制經營性公墓建設,積極發展城區公益性廉價墓地和農村公益性墓地。

廣泛宣傳殯葬改革的重要性,三深入開展宣傳。要加大殯葬改革宣傳力度。宣傳火葬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三個文明”建設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指明亂埋亂葬和喪事奢辦的危害,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和殯葬陋習,樹立文明喪葬新風尚,形成良好、濃厚的殯葬改革社會氛圍,促使廣大干部群眾自覺支持和參與殯葬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