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畜牧發展指導意見
時間:2022-03-11 06:00:00
導語:市區畜牧發展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業是我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產業支撐。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提高國民體質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我市畜牧業呈現出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局面,畜牧業已經成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為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現代畜牧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豫政〔2012〕20號),現就2012年畜牧業發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號文件和市沿黃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牧業增效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中心,立足全市畜牧業發展區域優勢、資源優勢、規模優勢,突出安全、科學、環保、富民的發展主題,堅定不移地走規范化、科學化、區域化、集約化、生態化、效益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實現全市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總體目標:全市豬、牛、羊、禽存欄分別達到35萬頭、3.6萬頭(奶牛2.2萬頭)、12萬頭、750萬只,出欄分別達到50萬頭、3.7萬頭、6.6萬頭、860萬只;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5.5萬噸、8萬噸和14萬噸;豬、奶牛、禽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82%、92%、90%。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1%(不變價)以上。
二、工作重點
以發展現代畜牧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重點,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嚴防畜產品市場大起大落和重大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積極開展養殖企業備案工作,緊緊圍繞畜牧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發展項目,穩定生豬等主要畜產品生產,完善和落實生豬、蛋雞等扶持政策,繼續加強《防止生豬價格過快下跌調控預案(暫行)》的實施,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及畜禽養殖龍頭企業,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加強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推廣實用技術,實施健康養殖,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及飼料獸藥質量安全,使全市畜牧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實現畜禽總量增長、農民收入增加、養殖效益提高的目標。
(一)搞好畜牧產業布局規劃,加強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
根據我市發展畜牧業的資源優勢和畜牧業發展基礎,重點扶持發展北部(310國道以北)沿黃現代畜牧業產業帶(畜種以奶牛、商品豬、蛋雞、種畜禽、觀光型畜牧業為主),南部(310國道以南)肉蛋產業帶(畜種以肉牛、肉羊、肉雞、蛋雞為主)發展,鼓勵實施規模養殖、生物環保養殖和標準化生產。
1.發展規模
生豬年出欄1500頭以上、肉雞10000只以上,奶肉牛存欄100頭以上、蛋雞存欄5000只以上、奶肉羊存欄500只以上。
2.用地規劃
各有關部門和鄉鎮在規劃用地時,對達到發展規模的養殖小區和專業牧場,在非基本農田地塊優先安排畜牧業用地。
3.建設標準
按照市下達的標準執行。
4.項目安排
有關鄉鎮向市畜牧局報送建設計劃,市畜牧局根據報送的先后順序和資料規范程度進行綜合評定,在上級下達的項目資金中統籌安排。
5.獎勵措施
對當年新建的項目,經驗收合格后,在農業發展資金中給予適當獎補。
(二)加大畜牧業項目建設
1.繼續實施《市沿黃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
按照《市沿黃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三年發展計劃,繼續做好2012年度《規劃》項目的制定實施。
(1)加強滎陽市沿黃綠色奶業示范帶建設。按照“灘區變牧區”,“糧草變肉蛋奶”的發展理念,新(擴)建500頭以上奶牛養殖場(小區)4個;實施奶牛小區標準化升級改造6個,配套大型機械化擠奶機4臺,配套TMR機械4臺;實施人工種草項目3個,種植面積1萬畝。通過大力推廣集約化、標準化養殖,改善養殖環境,提升沿黃奶業競爭力,逐步形成沿黃乳業產業化格局。
(2)加大畜牧業標準化園區建設。新建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園區1個,獸藥加工示范園區1個,柴雞放養觀光示范園3個。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推動滎陽畜牧業向標準化、規范化、科技化、產業化和旅游觀光方向發展。
(3)建設畜禽養殖基地及畜產品加工生產線。新建標準化萬只禽場、種禽場4個,年出欄500只肉羊場3個,年出欄500頭肉牛養殖場1個;新建萬頭生豬生產線4條,10萬噸肉類加工生產線項目1個,日處理160噸奶業加工生產線項目1個。逐步形成完善的健康養殖區和畜產品生產加工區,拉長產業鏈條,實現滎陽畜牧業的增值轉換。
2.積極推進畜牧業環保項目建設
大力實施規模養殖場(小區)以獎代補項目、新建環保養殖場和實施規模場標準化改造,加快推進全市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程。新建環保養殖場20個,大中型養殖沼氣池3個,實施養豬場標準化升級改造項目8個。
3.大力實施世行貸款黃河灘區生態畜牧業示范項目
積極引進世行貸款黃河灘區生態畜牧業示范項目資金,促進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利用世行貸款扶持政策建成存欄500頭規模奶牛養殖場(小區)2個。市畜牧局、財政局和有關鄉鎮等要加強項目的服務管理,做好項目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實施工作組織到位、落實到位。
(三)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事關科學發展、民生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要按照“規范、完善、創新、提升”的總體要求,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原則,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免疫、消毒、隔離、監測、檢疫、疫情報告、應急儲備、疫情處置等防控措施,切實加強動物防疫規范化管理,夯實防控基礎,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狠抓各項防控措施和防控工作責任制的落實,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流行。一要充分保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經費和物資投入,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經費、應急物資儲備經費、應急處置經費、疫情監測經費等列入市鄉兩級財政預算。二要實施強制免疫。全面做好免疫和應急處置工作,堅持按程序免疫和集中免疫并重的原則,全面實行動物免疫公開承諾服務制度,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密度全年動態保持100%,其他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三要強化預警預報。進一步完善疫情報告網絡、免疫監測網絡和疫情監測網絡,建立疫情風險評估和通報制度,對免疫過的畜禽全面開展免疫抗體水平監測,運用監測結果,科學指導防控工作;監測工作與畜牧項目的申報掛鉤,凡申報畜牧項目的規模場戶,須提供法定的《監測報告書》。四要加強鄉級畜牧獸醫站建設。充分利用中央投資,規范建設鄉級畜牧獸醫站,強化防疫員和監測員培訓,提高素質,保證鄉級畜牧站職責的履行。五要強化檢疫監督。根據產地檢疫電子軟件系統提示,落實措施、強力推進,規范做好產地檢疫工作,確保規模場(小區)產地檢疫率達到100%,散養產地檢疫率達到90%以上;以加強對屠宰廠點的監管為重點,嚴格屠宰檢疫操作規程,依法搞好屠宰同步檢疫工作,確保定點屠宰檢疫率、上市動物產品持證率、動物標識回收率、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逐步推行官方獸醫駐場檢疫制度,嚴格動物標識、識讀器的管理、使用,有效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六要強化應急管理。抓好應急預備隊建設,加強人員培訓和實戰演練,落實資金、技術、物資“三項”儲備。七要建立完善并認真落實“六位一體”防控責任制。對不能認真履行防控工作職責的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嚴肅追究。八要加強防控督導。督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并監督整改,各鄉鎮對督導反饋的意見要認真組織落實。
(四)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畜牧法》的規定,嚴格生產操作規程,依法加強對安全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各環節的監管,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確保全年不發生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一要大力實施“43211”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市、鄉、村三級分別對轄區畜產品質量安全負責,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體系;市畜牧局具體負責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工作,逐項建立防疫員、檢疫員、養殖場戶、生豬經紀人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承諾(保證)制度,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監管臺賬。二要加強對生產環節的監管。依法規范規模養殖場戶、養殖小區畜禽養殖檔案,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指導養殖場(小區)科學用藥,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三要逐步推行畜產品市場準入。以集貿市場、冷庫、超市為重點,積極實施市級畜產品市場準入,逐步建立市場準入與畜禽標準化生產的有效對接機制,全力抓好落實。四要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磺胺類殘留超標為重點,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查,為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撐。五要強化流通環節的動物衛生監督。嚴格跨省市調運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管理和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發證。認真落實活禽市場分區經營、輪流休市、定期消毒制度,嚴厲打擊出售、收購、加工、經營染疫動物和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嚴重違法行為,確保上市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六是加強生鮮乳收購站點監管,加快對個體收購站進行規范化改造,堅決取締流動收奶點。繼續開展生鮮乳收購站清理整頓工作,以生鮮乳收購和運輸環節為重點,加強對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普法教育宣傳和技術指導服務,開展全市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對生鮮乳收購站點實行許可證管理制度,規范生鮮乳收購秩序,建立收購站管理辦法及安全承包責任制,構建生鮮乳收購管理的長效機制。七要加強飼料獸藥質量安全監管,認真執行飼料、獸藥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批制度,加強執業獸醫、獸醫診療機構的管理,規范飼料獸藥生產企業行為,加大飼料獸藥監測力度。八要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畜產品生產,加快推進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一體化進程,新增無公害畜產品產地—產品一體化認證企業14家。
(五)大力實施科技興牧工程
大力普及推廣畜牧業先進實用技術,著力提高畜牧業科技創新、轉化和支撐能力。一是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強產學研結合,不斷提高畜牧業科技創新能力。鼓勵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生產基地相結合,組建技術研發中心,加強畜禽良種選育、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畜牧業環境綜合治理等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二是開展畜牧從業人員培訓,對基層防疫員、執業獸醫和規模養殖小區(場、戶)開展大規模培訓活動,三是開展畜牧科技推廣,大力推廣生物環保養殖、規模沼氣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秸稈青貯氨化和秸稈綜合利用、畜牧獸醫電子軟件開發利用、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安全畜產品標準化生產、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先進畜牧業生產設備應用等畜牧業先進實用技術,培養和造就一批技術硬、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畜牧業從業人員。全年舉辦先進實用技術培訓班30期。三是實施畜牧業科技定單培訓。各鄉鎮、養殖專業村、養殖小區根據不同類型需求及時上報培訓計劃,市畜牧局因地制宜組織提供畜牧科技培訓服務,確保培訓效果。四是組建畜牧信息傳遞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傳遞畜牧業先進飼養管理技術、市場行情等信息,提高廣大養殖場戶科學致富能力。
(六)加強畜牧行政執法監督
深入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省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等畜牧業法律法規,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體系,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經營觀念。積極開展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動物衛生監督,繼續深入開展奶站清理整頓和飼料專項整治,堅持不懈地抓好“瘦肉精”、“三聚氰胺”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違反各類涉牧法律法規的行為。
(七)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品種改良
進一步強化畜禽優良品種在提高畜產品質量和畜牧業增產增收中的作用,加強畜禽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立健全市、鄉上下貫通的畜禽改良網絡。要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的原則,鼓勵種畜禽養殖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不斷提高供種能力和供種質量;抓好生豬、奶牛人工授精站點、綜合技術服務站建設,落實好良種補貼政策,不斷提高人工授精比例。
(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及規范化運作
大力發展畜牧業經濟合作組織,加快推進畜牧業經營方式轉變,解決好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矛盾,不斷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市工商、國土資源、電業、交通等部門要在合作社注冊登記、用地、用電、產品運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大力支持。積極引導農民自主建立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協會、專業合作社)+規模養殖場(戶)+農民+基地”的經營模式,增加畜產品附加值,建立和完善養殖場戶之間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提高養殖戶組織化程度,保障農民穩定增收。加大對示范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對運作規范的合作社重點給予政策、項目、資金扶持,促使其自主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服務,引進畜牧業先進實用技術,實施無公害畜產品一體化認證、商標注冊,創品牌、建基地,建立完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提升其規?;?、標準化、產業化經營水平。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立新的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到2012年底,力爭規范新建3個畜牧專業合作組織,使全市畜牧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的總數達到3000戶。
三、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各鄉鎮、街道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一把手要靠前指揮親自抓,分管領導要負起責任具體抓,將目標責任細化、實化、量化,分解到崗,落實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的運行機制。堅決克服厭戰情緒、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堅決糾正不作為或亂作為的現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是嚴格政策落實。積極爭取上級畜牧業扶持項目,落實畜牧業政策資金,增強我市畜牧業發展的活力。市畜牧、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金融、電力部門一定要全面貫徹、用足用活國家產業政策,在養殖用地、電力保障、項目建設、政策扶持上給與大力支持和重點扶持。
三是嚴格項目監管。建立項目行政領導責任制,嚴格按照項目申報內容、建設計劃抓好落實,嚴禁改變項目用途,挪用項目資金。
- 上一篇:部長在心理咨詢揭牌儀式發言
- 下一篇:全縣文化工程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