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有害生物預防若干意見
時間:2022-03-18 03:43:00
導語:林業有害生物預防若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積極推行森林健康新理念,保護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現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子正常生長并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其造成的危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近年來,全市每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在50萬畝以上,且有逐年增加趨勢,特別是美國白蛾危害越來越嚴重,對全市生態安全構成了較大威脅。加強防控工作是有效遏制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迫切需要,是保護生態建設成果、推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減輕災害損失、保護農民利益、保障出口貿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既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農”工作乃至整個經濟工作的重要一環。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清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發展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增強危機感、責任感和自覺性、主動性,組織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切實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二、多措并舉,全面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控工作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按照“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屬地負責,聯防聯治”的原則,重視自然控制作用,綜合運用各種防控方法和技術,實行科學防控,綜合治理,努力將林業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以下。
(一)科學造林營林。
1.選用良種壯苗。加強抗病蟲害樹種、品種的選育引種和繁育工作。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優先選擇優良鄉土樹種,特別是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進行造林。
2.營造混交林。合理安排樹種搭配比例和配置方式,避免規?;癄I造純林,大力營造混交林,積極培育近自然森林,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屏障和某些樹種及植物抵御、引誘害蟲的特性,因地制宜設置有害生物隔離帶、緩沖帶和誘捕帶。
3.合理確定造林密度。根據造林樹種和培育目的,按照造林技術規范設計確定合理造林密度,保證林木良好生存空間,促進健康生長。
4.加強栽后撫育管理。造林后,及時跟上培土、固定、修剪、施肥、澆水、打藥等措施,培強樹勢。及時清理病樹、風倒木、風折木和死樹、枯立木及枯枝落葉。
5.配套水利道路設施。規劃建設好水利、道路等造林配套設施,便于林木澆灌、苗木運輸、機械營林、病蟲防治等作業。
(二)落實綜合技術措施。
1.強化植物檢疫。對帶有檢疫對象的商品和物資,采取禁運、就地銷售、立即燒毀等強制性措施,杜絕林業有害生物傳入或傳出。嚴格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植物檢疫證制度,加強種苗質量檢驗、檢疫和監管,異地調運林木種苗嚴格進行現場檢疫。
2.加強監測預報。完善監測體系和監測手段,構建市、縣、鄉三級骨干監測網絡,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和預測預報,及時掌握其發生發展動態,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3.開展物理防治。廣泛應用簡單工具及光、電、輻射等技術,捕捉、打落或擊殺害蟲,摘卵塊或蛹繭,剪除網幕或感染枝干,翻土捉滅地下害蟲。按照害蟲活動時期并結合天氣狀況,利用害蟲趨性,使用黑光燈等燈光誘殺;利用新鮮樹葉、雜草或樹干束草、根際堆石等,人工設置類似棲息環境進行潛所誘殺;在害蟲飛翔繁殖期,將林中被壓木或其它無價值立木伐倒放置林中,供害蟲產卵寄居,待新一代幼蟲全部孵出后剝下樹皮就地銷毀,進行餌木誘殺。用適當溫度熱水浸種或在烈日下暴曬種子等辦法,消滅種實或木材內部的有害生物。
4.推廣生物防治。保護寄生蜂、異色瓢蟲、螳螂、蜘蛛、燕子、啄木鳥等天敵,在桑蠶、蝦蟹、蜜蜂養殖等化學防控敏感區優先進行防控;利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各種病原微生物進行防控。利用蛻皮激素、保幼激素和性信息素等防治害蟲,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生態調控。
5.適度化學防治。根據有害生物和樹木的生物學特性,結合天氣條件,科學選擇藥劑、確定合適劑量、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適度化學防治。堅持輪換用藥,合理復配混用農藥,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提倡使用滅幼脲、除蟲脲及植物源農藥等高效、低毒生物制劑防治林業有害生物。
6.適時飛機防治。提前搞好蟲情測報,選準飛防時機,做好相關工作。注意對蠶桑、蝦蟹、蜜蜂、螞蚱養殖區等用藥敏感區及早介入,提出躲避措施,減少次生災害發生。飛防后及時采取綜合措施對防控效果差的區域進行補防。
(三)合理采伐更新。
1.根據林分生長和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及其發生情況,及時組織透光伐、疏伐和生長伐。對成熟樹木,及時進行間伐、輪伐、皆伐等主伐更新。
2.對生態公益林嚴格采伐審批。對商品林放寬采伐政策,簡化審批程序,有序采伐更新。特別是楊樹等速生豐產林樹木,速生期過后,樹間生長競爭增強,生長速度放緩,木材產出率降低,要及時采伐更新,實現最大經濟效益。
3.對高速公路及國、省道林帶,在確保綠化效果和防護效能連續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采伐更新辦法。對高速公路林帶寬度超過50米的,可以將靠近道路內側50米林帶先行輪伐更新,合理選擇多樹種造林,待樹木成活后再將外側50米以上范圍內樹木有計劃進行采伐更新。對其它綠色通道樹木,可以先將內側30米林帶進行采伐更新,待樹木成活后再將外側樹木進行采伐更新。
三、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要嚴格按照《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等有關規定,承擔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要層層簽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責任書,建立主要領導為第一防控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防控責任人的責任制度。要按照“誰經營、誰防治”的原則,建立起政府主導、群防群治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機制。對用帶有危險性病蟲害的林木種苗進行育苗或者造林的,要責令限期除治、賠償損失,并處罰款。對發生森林病蟲害隱報、虛報、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蟲害蔓延成災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進一步健全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行政管理體系,建立上下銜接、部門聯動、行政與技術相結合的工作體系??h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要制定本轄區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加強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藥劑、器械等有關物資儲備。健全完善管理機構,加強行政管理,理順管理機制,整合檢疫、監測、防控職能,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加強防控隊伍建設,每個村莊、社區設立1名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員;結合恢復建立農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建設,每個鎮(街)農技站(中心)增配1-2名森林病蟲害防治員。市及縣市區(開發區)林業主管部門要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人員??h、鄉、村都要建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專業隊伍。
各級政府要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列入重點事項督查范圍,作為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要建立長期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防控工作需要。
要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關心、支持、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積極性,形成群防群控的有效機制。各級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搞好監測預報、技術指導、綜合協調、檢查督導和配套服務工作,確保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 上一篇:社區黨組和黨員雙聯雙爭活動通知
- 下一篇:供電企業劃歸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