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經濟發展安排意見

時間:2022-04-02 09:51:00

導語:城區經濟發展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區經濟發展安排意見

為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加速人口集聚,努力實現中心城區人口三年倍增目標(2012年達到7萬人左右),進一步促進中心城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中心城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立足生態立城、工業強城、三產興城、安居旺城,加速推進創業、擴大就業、繁榮產業,做大城市規模,提升人氣商氣,快速推進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一)城市總體結構發展策略

實行“一核、三軸、四組團”的城市總體結構發展策略:

“一核”,即中心城:選擇“組團--躍遷”的城市結構發展模式,在統一的城市空間秩序內合理躍遷,建設與老城區平行、功能相對齊全的新城區,形成多中心、功能相對完善的城市擴展區域。

“三軸”,即中心城—雷公尖、中心城—香田、中心城—水口城鎮空間產業帶:基于城鎮空間和產業帶的發展導向性和一致性,以城鎮空間和產業帶發展為契機,形成中心城—雷公尖、中心城—香田、中心城—水口城鎮空間產業帶。

“四組團”,即雷公尖、香田、工業園、硬質合金產業基地功能組團:建立“網絡發展的城鎮空間模式”,形成并完善各組團職能,走網絡化城市空間“有序、多元、定向”的發展道路。在中心城區域范圍內整合交通系統,強化交通軸線上各功能組團間的橫向聯系,組織調整與疏解原有中心城市在功能或人口等方面的壓力,構筑城市主次中心功能單元組合合理結構。

(二)目標任務

到2012年,中心城區重點通過“五增”渠道實現總人口再增加2萬以上,具體如下:

1、增加在校學生。到2012年,中心城區學校(不含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在校生增加0.2萬人左右。重點力爭引進1所名校來與職中合作辦校,增加在校生0.1萬人左右。

2、增加企業員工。到2012年,雷公尖工業園區和硬質合金產業基地內人口力爭由增加1.2萬人左右,其中“農轉非”0.2萬人左右,就業人員增加0.7萬人左右,流動人口0.3萬人左右。

3、增加三產從業人員。到2012年,中心城區力爭大型超市增加2個以上,大中型專業店增加5個以上,三星級以上賓館增加2個以上,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增加1個以上,金融、信息、廣告傳播、文化傳媒、休閑娛樂等服務產業有明顯發展,新增三產從業人員0.4萬人左右。

4.增加落戶人口。每年吸引規劃區以外的落戶人口700人左右,到2012年力爭增加0.2萬人左右。

5.增加游客和流動人口。到2012年,中心城區年接待游客和流動人口達到20萬人次。

三、政策舉措

(一)做大教育事業,以就學聚人氣

1、鼓勵各種資本來靖興建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或分校,對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新建項目,在規劃區內有償劃撥建設用地,教學用房免除所有規費。

2、根據中心城區人口增長的進度目標,適度超前新建中小學校,滿足新增人口對基礎教育資源的需求。

(二)做強園區經濟,以產業聚人氣

1、圍繞有色金屬加工、木竹精深加工、節能燈具、硬質合金、機械鑄造等主導產業,加大招商力度,形成產業聚集。同時對現有企業加大幫扶力度,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充分就業。加快現代物流、專業市場、商業、娛樂、餐飲、醫療、金融保險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強二產配套能力。

2、切實做好就業培訓工作。堅持政府主導、企業承接、社會參與,實行資金來源、培訓主體、培訓方式多元化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體制。整合勞動保障、財政、教育、農業、扶貧等部門的培訓資金和資源,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3、建立鼓勵就業的激勵機制。繼續抓好工業園區技工定向培訓計劃,對實行訂單培訓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由所在用工單位給予部分學雜費補貼。落實職業介紹補貼政策,鼓勵城鄉各類職業介紹機構為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經其介紹成功就業的,按規定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

4、鼓勵自主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進一步擴大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范圍,扶持對象延伸到農村勞動力,對進城創業的農村勞動者自籌資金不足的,各地小額貸款擔保中心為其提供擔保支持;對在工業園區創業的人員,有關部門要在經營場地安排、優惠政策落實、創業資金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凡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可作為招商引資項目,享受本土扶持政策。

5、保障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相關待遇。凡在園區或中心城區企事業單位工作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其子女入學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凡在園區或中心城區企事業單位工作滿三年并與企業續簽了三年以上(含三年)勞動合同且已轉為非農戶口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請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或租住廉租房。

6、優化就業環境。對園區或中心城區企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引導企業適當提高員工待遇,完善工資支付規定。規范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簽訂和管理。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有力保障。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員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的機制,加強勞資雙方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三)做響旅游品牌,以旅游聚人氣

1、完善設施,聚集人氣。充分利用昌銅高速通車、中部夢幻城大型綜合旅游項目建設的契機,不斷完善旅游接待條件,提高旅游吸引力。同時,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組織旅游景區、旅行社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推介,招徠游客。邀請周邊有實力的旅行社推介、宣傳旅游。

2、舉辦節慶賽會活動。繼續籌辦好椏柑節、漂流節,打響生態旅游品牌。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把招展引會工作提高到招商引資的高度,支持向上級部門爭取將商業性會議舉辦地放在,鼓勵我縣的企業家將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的年會、培訓會、論壇會吸引到召開。

(四)做新城市內涵,以宜居聚人氣

1、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規劃的要求,加快推進生態園林城建設,打造中部地區最佳宜居城市。

2、加快城北新區建設。公益性事業建設用地實行有償劃撥,免收縣權范圍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型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所涉及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半征收。

3、堅持“便民、規范”的原則,按照城區人口增長規模,適當增加便民服務點數量。城市園林綠化養護、市政公用設施管護和環衛保潔崗位,優先錄用新進城人員。

4、抓住洪屏抽水蓄能電站移民的契機,對到中心城區購房的移民,在辦理房屋產權證時給予稅費優惠,以吸引移民到中心城區落戶。

5、加大住房供應量,建設高、中、低檔住宅,滿足不同階層對住房的需求;繼續加大對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推進力度,保障中低收入階層住房供應。

(五)做活服務產業,以商貿聚人氣

1、對列入國家、本省鼓勵類的服務業項目在供地、工商、稅務上給予傾斜。凡落戶在中心城區的經營單位和個人,在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等證照手續過程中,除國家核定的工本費外,免收其他所有費用。

2、鼓勵農民進入中心城區務工經商并落戶。進城務工經商并落戶的農民仍維持其土地承包經營權至少10年不變,允許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基礎上自由流轉。凡在林改后山林經營權屬已落實到戶的林農,進城務工經商并落戶的,仍維持其山林經營權至少10年不變,享受山林經營、管理、受益權益。

3、多方引進文化產業經營項目。采用招商等方式,吸引高檔次的娛樂項目落戶中心城區。

四、配套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項工作委員會,統一組織領導中心城區人口三年倍增工作。同時,根據增加在校學生、增加企業員工、增加三產從業人員、增加落戶人口、增加游客和流動人口等任務要求,委員會下設若干個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織實施相應的人口三年倍增工作。

(二)落實工作責任。委員會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中心城區人口三年倍增計劃的要求,找準定位,把握重點,根據總體目標,制定科學的年度目標和實施計劃,并抓好分解落實。各鄉鎮尤其是雙溪鎮、雷公尖鄉、香田鄉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到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強化大局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為實現中心城區人口三年倍增目標而共同努力??h政府各部門要結合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明確責任領導、責任機構和責任人員,強化制度保障,細化操作措施,落實相關政策,狠抓工作推進,確保完成任務。

(三)科學規劃修編。建設規劃等部門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抓緊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國土資源部門要充分考慮工業園區、工業企業、休閑旅游的發展需求,科學供應土地。

(四)加強督查考核。將中心城區人口三年倍增計劃的目標任務,納入對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年度目標考核。凡經考核認定完成任務的,由縣鄉兩級財政按屬地原則予以兌現獎勵??h政府辦公室根據總任務和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的年度目標,進一步細化分解序時進度目標,切實加大對目標推進的階段性督查和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