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民眾創業意見

時間:2022-05-22 08:58:00

導語:縣區民眾創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區民眾創業意見

各鄉鎮黨委、政府,縣委和縣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中省市駐吳各單位:

為了充分激發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創業活力,大力營造全民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實現民富縣強和建設“兩個吳堡”的戰略目標,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范圍內深入而持久地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具體實施意見如下:

一、開展全民創業活動的重要意義

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是縣委、縣政府面向“十二五”,站在全局的高度,著眼于未來縣域經濟發展的趨勢,著眼于我縣全民創業的巨大潛力和空間,著眼于實現強縣與富民的有機統一而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首先,全民創業是富民強縣的戰略抓手。從目前國內形勢來看,凡是全民創業發展快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就快,質量就好,人民收入水平就高。2011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403元,較全市5113元低710元,規模以上企業僅為11個,遠低于全省34個和全市54個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支撐發展大局的工業大項目,更需要致富千家萬戶的草根經濟。只有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激活各種創業主體,才能帶來全民富裕,縮小發展差距。第二,全民創業是吳堡客觀縣情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縣經濟社會有了較快發展,但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群眾收入低,2011年我縣人均生產總值11476元,分別是全市49345元的23.9%、全省26543元的43.2%。面對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態勢,吳堡要縮小差距、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增強加速發展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最大限度地發動全民創業。這樣才能既解決就業、提高人均收入,又能增加經濟總量、提升縣域經濟位次。第三,吳堡的傳統精神和未來發展需要全民創業。吳堡人民當中蘊藏著巨大的創業潛力,這已為近兩年的發展所證明;未來隨著能源化工產業的發展,我縣的創業空間將更加廣闊,這也是我們最大程度地從資源開發當中獲取利益的重要途徑。因此,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全民創業的熱情,使吳堡經濟社會發展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強化扶持為保障,按照“壯大一產、做強二產、提升三產”的思路,大力推動全民創業,不斷增加群眾收入,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實現民富縣強、和諧發展的美好愿景。

總體目標:通過共同努力,大力推進全民創業“113”工程,即:每年引導和扶持固定資產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10戶、10萬元以上的創業示范戶100戶、3萬元以上的創業計劃戶300戶。五年期間,培育一批創業有成的企業家隊伍,新上一批成效顯著的中小企業項目,建設一批支撐力強的骨干企業,提升一批成長性好的特色產業,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的經濟板塊,使創業在我縣遍地開花。到2015年,努力實現“32521”目標,即:全縣民營企業達到300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戶,個體工商戶達到5000戶;力爭完成非公經濟增加值20億元,占全縣GDP的比重達到50%以上;企業從業人員突破2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

三、扶持對象和重點領域

采取直接扶持、以獎代補等方式,重點扶持大學生、復轉軍人自主創業、能人二次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等各類創業活動,全力催生更多的市場主體。圍繞我縣資源優勢、特色產業及發展趨勢,重點扶持以下領域:

1、以紅棗、小雜糧、手工掛面、粉條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保鮮儲藏、運銷業;綠色、保健、休閑食品開發項目和現代生態、觀光農業項目。

2、生豬、羊子、蛋雞、肉牛等養殖業,以及適合我縣發展的特色種植、養殖業;配套發展的屠宰、分裝、肉食品儲運等產業項目。

3、煤、鹽、氣化工下游配套產業及各類優質、高效、環保、節能型的新型建材產業項目。

4、旅游資源開發項目和特色民俗文化、農家樂及休閑旅游度假建設項目。

5、信息咨詢、創業輔導、培訓等服務體系建設;金融擔保、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快遞、中介和策劃等現代服務業。

6、取得注冊商標、QS認證、ISO9000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無公害認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省市名牌產品認定等。

四、扶持措施

1、放寬市場準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則,除法律法規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外,一律對中小企業和民間資本開放,任何單位都不得設置附加條件。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縣域經濟的核心就是通過全民創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的理念,在項目審批、土地征用、資金爭取、融資方面以及為創業主體辦理備案、注冊、環保、質監、安全手續時,要提供優質服務,簡化辦事程序,切實解決創業主體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在全縣上下形成支持創業、服務創業的良好氛圍。

2、擴大民間資本投資領域。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兩個“36條”文件精神,以及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和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和商貿流通等領域。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支持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方式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或發起設立中小企業銀行、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鼓勵扶持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

3、有效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把解放思想、強化創業意識作為全民創業的切入點,廣泛發動,積極實施,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全民創業“113工程”,即:每年推選和扶持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在100萬元以上重點企業10戶、投資在10萬元以上的創業示范戶100戶、投資在3萬元以上的創業計劃戶300戶。并抓好五個方面的創業。一是發動群眾主體創業。鼓勵城鄉群眾各展所長,各有所為,不拘規模,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開展創業活動,爭創殷實家業,積累社會財富。二是鼓勵能人大膽創業。充分發揮鄉村干部的“雙帶”作用,鼓勵和支持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帶頭創家業、辦企業,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干;引導能人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開展“二次創業”,采取強強聯合、合伙經營等方式,積極創辦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三是引導在外人士返鄉創業。大力實施“返鄉創業工程”,用親情、鄉情、真情感化在外人士,吸引更多的在外人士特別是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帶領家鄉人民共同致富,使資金回流、人才回流、技術回流。四是支持科技人員開拓創業。允許、鼓勵技術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支持科技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兼職從事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擔任技術顧問、技術指導或參與企業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等工作,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創業優勢、經濟優勢。五是扶持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和下崗職工自主創業。落實各項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和下崗職工的幫扶力度,鼓勵扶持他們自主創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4、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從2012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全民創業(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隨著財力的增長逐步增加。按照“體現特色、擇優扶持、嚴格程序、簡化手續”的思路,完善扶持機制和使用方式,建立全民創業扶持體系,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

5、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要堅決落實國家、省市已明確的扶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按減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中小民營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依法申請減免稅;中小企業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納稅的,可依法申請在三個月內延期繳納。

6、強化項目帶動促發展。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省市發展規劃,立足我縣煤鹽氣、農副產品加工、養殖、建材、旅游等資源,針對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特點,在研究和安排項目上予以傾斜,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大力加強項目的籌劃、篩選和儲備工作,積極爭取有關方面的指導和支持,以項目為支撐,以項目促發展。

7、加快中小企業產業升級。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加強與高校和科研單位的交流合作,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中小民營企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企業培育和打造產品品牌、企業品牌、行業品牌,創造發展新優勢。對取得QS認證、ISO9000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無公害認證等證件的以及獲得省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和獲得知名、著名、馳名商標的予以一定獎勵。

8、加強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同行合作,建立以委托培養、實地培訓為主的人才培訓體系,人社局等相關部門對企業組織員工外出培訓的在資金上予以優先支持;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招聘專業對口、熱愛創辦企業的大專以上學歷的學生到企業工作,以解決企業人才嚴重匱乏的被動局面,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9、建立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按照中省市的要求,積極創造條件建設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全力為創業主體提供融資、培訓、市場開拓、創業輔導、管理咨詢、項目包裝等多方面的社會化服務,為全民創業提供有力的支持。

10、加強組織領導??h委成立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的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中小企業局,具體負責全民創業的組織實施工作。要強化責任落實,從2012年起對鄉鎮下達全民創業專項工作任務書,加大對鄉鎮工作的考核力度,同時對縣級相關部門在責任書考核中增加全民創業考核內容,通過加壓力、變動力,促進全民創業活動有效開展。要加強領導小組和綜合督查督辦的雙向督查力度,定期通報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全民創業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切實把督查結果與獎罰任免掛鉤,確保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各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全民創業活動的領導,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周密安排,扎實部署,狠抓落實,確保全民創業活動迅速啟動、掀起高潮、推向深入、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