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新興產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06-06 09:56:00
導語:開發區新興產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我區具有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起重要支撐作用,又引領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導向性和動態性特點的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代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把握機遇,再上新臺階的戰略選擇,有利于搶抓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和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機遇,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帶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增強競爭實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實現綠色低碳化發展、智能信息化發展和高端集成化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為目標,按照原始創新加引進創新、市場主導加政府引導、產業資本加金融資本、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的思路,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著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培育發展一批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力爭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若干領域成為推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二)發展目標。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量達到200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超過1/3。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總量達到500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50%左右。
三、發展重點
(一)著力培育電子信息產業。推動以功率半導體為代表的電力電子器件、大規模集成電路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逐步完善半導體材料、生產、封裝、測試等產業鏈基礎環節,引進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逐步提升集成電路設計水平。大力發展軟件產業,重點發展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基礎軟件等,打造全國知名的石油軟件研發基地。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
(二)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突出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等。鼓勵企業加快研發和應用先進技術,在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同時,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風電方面,重點支持對海上風電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太陽能方面,重點支持對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池組件技術及大規模儲能和輸電技術的研究;地熱能方面,重點支持對地熱和太陽能聯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及市場開拓。
(三)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抓住全球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我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重大機遇,堅持能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治理并重,依托重點項目,突破核心技術,培育龍頭企業。加強技術攻關和市場開發,以大型節能環保產品和技術服務帶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積極培育節能和環保服務市場,有序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節能融資租賃業務。
(四)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依托有色金屬等戰略性資源,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把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搶占未來戰略制高點和支撐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基石。抓好高性能復合材料、光電子材料與器件、高分子材料、電子陶瓷材料、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
(五)做大做強高端制造產業。依托比較優勢,堅持錯位發展,強化自主創新,加快結構調整,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進一步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大力發展高端石油裝備制造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抓好納米定位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和數控機床技術,總結推廣自主創新。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建立健全投融資服務平臺。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設立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連續3—5年進行投入,著重用于支持自主知識產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吸引優秀人才、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高新技術、引進領軍人才、開拓市場、戰略合作等,以無償資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對相關企業進行扶持。二是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充分發揮黃河三角洲產業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新興產業。同時爭取設立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專業性投資基金,加大對開發區優勢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三是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中小板、創業板、國內主板和海外上市進行融資,支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金融創新產品籌措資金。四是引導金融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推廣應收賬款質押、票據融資等貸款品種。加快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初創企業融資擔保力度。
(二)搭建技術創新支撐平臺。一是充分發揮中國石油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園區“生態谷”、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和軟件園的創新集聚效應,依托骨干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采取鼓勵原創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在現有企業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支持建設石油裝備、風電、半導體等若干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工程化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二是在現在產學研結合的基礎上,鼓勵骨干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盡快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三)建立人才支撐平臺。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青年創業中心、院士工作站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培訓機構聚集,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領軍人物及團隊。根據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產業的人才引進計劃。鼓勵高端人才等帶項目、帶技術來開發區創業,或參與關鍵技術攻關。二是培養新興產業的技術骨干。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機制,采取定向培養等方式,與國內外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儲備一批具有高等專業技能的優秀青年人才。三是建立完善產業工人培養機制。鼓勵區內外的各類培訓機構加強對新興產業工人的培訓,提高一線工人的技術水平。四是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大力提高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
五、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事項,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及時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部門分工責任制度,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制定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體系,設計專門指標,跟蹤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狀況,為適時調整、完善扶持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三)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服務意識,對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優化執法環境,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為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造寬松環境。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努力營造共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內科急救患者急救認識
- 下一篇:偏癱患者康復監護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