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監管效能指導意見
時間:2022-06-19 10:59:00
導語:工商局監管效能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規范區域監管,提高服務效能,實現監管服務到位,切實解決“兩費”停收后基層監管人員“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分局決定在全局實行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并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按照“劃清區域,明確責任,摸清底數,掌控動態,留下痕跡,監管到位”的原則,科學劃分區域,明確目標任務,細化監管項目,集束責任到人,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不留盲點”的監管服務體系,為全面履行工商職能,服務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任務目標
推行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集束監管、執法和服務責任于一起,按照定崗位、定人員、定職責、定考核的“四定”要求,捆綁式落實,使每個監管人員知道自己監管哪個片區,監管哪些對象,監管哪些內容,監管責任是什么,真正實現區域監管的操作規范、留有痕跡,解決監管職責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監管人員工作缺乏明確標準、出了問題難追責等問題,促進監管、執法和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實現監管與發展、服務、維權、執法“四個統一”,開創分局區域監管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三、主要內容
通過監管文書、監管流程、監管項目、監管制度“四個規范”,推動區域監管服務規范化。
(一)監管服務文書規范化。抓好“三個環節”規范監管文書,即申領環節、使用環節、留存環節。一是文書申領“票據化”。參照財務票據管理辦法,由分局法制科按照編號統一發放相關文書,各單位領取文書后指定專人管理文書,監管人員需簽字領取使用,作廢文書留存原件并上報文書管理員,注銷該文書編號。二是文書使用“公文化”。參照機關公文管理辦法,由法制科制定行政處罰、服務指導、區域監管3類47種文書示范文本,供基層監管人員對照規范填寫;填寫好的文書依據性質,由分管局長或單位負責人審查、簽批、蓋單位公章后,送達當事人,確保送達當事人手中的文書使用法律準確,內容填寫規范。三是文書留存“檔案化”。分局按照省特級檔案管理標準,建立“巡查監管服務檔案室”,配齊設施、制度、人員,健全書式和電子文書檔案,妥善留存監管痕跡。
(二)監管服務流程規范化。推行“五步監管法”,規范日常監管流程:第一步,工商所區域監管服務指揮中心(設在各所綜合服務廳,以下簡稱指揮中心),依據“經濟戶口”的“動態監管”信息和上級的工作部署,定期向各片區下達監管指令;第二步,各片區依據區域監管服務“十率”指標,執行指令的監管任務,及時進行實地巡查并填寫《巡查記錄》;第三步,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分別轉入行政處罰程序和行政指導程序,規范填寫相關文書;第四步,將巡查記錄和相關文書交回指揮中心,所長審查后指定專人及時錄入電子檔案,并統一歸檔;第五步對存在問題的監管對象,適時回訪,監督其改正情況。
(三)監管服務項目規范化。實行“風險分級巡查制度”規范對不同行業的監管項目,即將不同行業劃分為甲、乙、丙三個風險等級,制定不同的巡查內容。將食品、?;返雀唢L險行業列為甲級,2個月巡查一次,監管項目為主體資格、前置許可情況、商品身份信息、供貨渠道信息、商品質量情況等。將音像制品、農作物種子等一般風險行業列為乙級,3個月巡查一次,監管項目為主體資格、經營范圍、商品質量等。將信息咨詢、物業服務等低風險行業列為丙級,6個月巡查一次,主要檢查主體資格。分局24個片區分別制作“片區行業風險分級巡查分布圖”,用紅、黃、綠三色標志標示不同級別企業在片區地圖中的方位,增強風險分級監管落實效果,解決基層區域監管“監管什么、怎樣監管、監管的標準是什么”的問題。
(四)監管服務制度規范化。制定“八項制度”推進區域監管服務制度化:即實行監管服務定崗定責定人制度,通過完善責任體系保障工作落實到位;實行監管風險防范制度,科學評估界定監管風險,分級抓好監管風險防范;實行“四位一體”分類監管(信用分類監管、風險等級監管、警示監管、重點區域監管)制度,構建點面結合、上下貫通、左右關聯的立體監管體系;實行互查督查制度,通過所與所、片區與片區之間的互查,分管局長帶隊督查,找出不足、改進工作;實行紅盾幫扶制度,通過行政引導、教育、勸導、提示、建議等方式,以監管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實行相對集中辦案制度,集中全局力量、形成執法“拳頭”查辦大案要案;實行考核獎懲制度,充分調動片區監管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實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督促監管人員依法行政。將八項制度裝訂成冊,規范、指導監管人員行政行為,逐步實現區域監管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四、職責分工
各工商所是落實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的第一責任人,各有關科室對“四個規范”落實情況負有督導責任。對各科室督導責任分解如下:
法制科:督導和協調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工作整體開展情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進一步規范監管行為。
企業注冊局:組織和督促市場主體的監督管理,做好“經濟戶口”的綜合監管。
公平交易局:指導工商所加強和規范執法辦案,打擊流通領域違法違章行為。
市場合同科:根據巡查過程中形成的信用分類數據,完善企業社會信用評價體系。督導工商所做好商品交易市場監管、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履行市場監管職責。
消??疲憾酱俸蛥f助工商所加強以食品為重點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
商廣科:幫助工商所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注冊和使用商標,爭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牽頭開展“打虛假、樹誠信”媒體廣告專項整治。
人事科:組織人員培訓,提高監管隊伍綜合素質。
監察室:具體監督和糾正區域監管中的違紀行為。
信息中心:完善監管電子地圖和監管網絡。督促工商所的監管數據錄入,定期通報錄入情況,確保錄入及時、內容完整。
五、實施步驟
(一)組織籌備階段(2012年6月-7月):各工商所成立組織領導小組,根據分局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符合本所實際的具體落實措施。7月底前,工商所組織內部各片區進行文書、流程、項目、制度規范化情況的互查,對照“四個規范”要求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對照整改。
(二)重點推進階段(2012年8月—11月):分局相關科室按照職責分工對各工商所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落實情況進行督察指導,推進工作落實。10月底前,分局組織全局范圍內的交叉互查,期間成立督導組不定期進行抽查、暗訪,找出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重點推進,確保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工作落實到位。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12月):對各工商所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總結驗收,驗收結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考評。
六、考核方法
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工作考核標準為“十二率”指標:轄區經營主體分級情況、監管項目掌握準確率100%,監管流程規范率100%,監管服務制度落實率100%,執法文書領取程序、制作使用規范率100%,監管檔案健全率100%,網上錄入準確率100%,營業執照持有率95%,營業執照懸掛率100%,年檢驗照率98%,食品“四制”落實率100%,農資、化工等重點企業監管到位率100%,行政指導、服務發展滿意率100%。
考核主要采取定期與不定期考核相結合的方法。一是定期考核。每月進行一次。每次考核,分局根據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考核標準,到每個工商所隨機指定一名或幾名監管責任人作為考核對象,考核該責任人對監管業戶狀態了解情況,并深入該責任人監管的一個村莊或一條街道,隨機選定1戶或幾戶經營業戶對照考核內容進行實地考核。對該責任人的綜合考核成績即為該工商所的考核成績。二是不定期考核。分局考核組對各單位落實“四個規范”情況不定期進行明查暗訪,檢查結果列入單位考核成績。
分局定期對各單位考核情況和考核成績進行通報,考核成績作為各單位及單位負責人評先樹優、兌現獎懲的重要依據。
七、保障機制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分局成立“區域監管服務規范化工作領導小組”,同志任副組長,機關各科室、直屬單位、工商所負責人任小組成員,領導小組在法制科設立辦公室,兼任主任。各工商所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落實“四個規范”作為實現“四個統一”的具體實踐和重要舉措,堅持主要負責人親自抓,靠上抓,確保區域監管服務“四個規范”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二是分片包干,落實責任。各工商所根據各片區監管區域大小、管理對象多少、管理難易程度、管理人員素質等實際情況,細化監管職責,集束責任到人頭,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身上有壓力,人人工作有動力,實現監管無盲區,服務零距離。
三是因地制宜,務實創新。各單位要發揮工作能動性,根據分局實施意見的要求,充分考慮本轄區實際,制定適合本轄區區域監管規范化的具體措施。要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善于總結經驗和做法,大膽創新監管服務方式,注重發現、培養和推廣先進典型。對于各工商所創新的典型監管措施,分局將通過現場會和經驗材料的形式予以推廣交流。
四是嚴格考核,確保實效。各工商所按照分局制定的《區域監管服務規范化工作考核獎懲制度》,對各片區監管人員的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考核,形成獎優罰劣的考核激勵機制,增強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 上一篇:鐵路互聯網售票系統研究與實現
- 下一篇:全區機關工傷保險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