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消防工程安排意見

時間:2022-07-08 08:27:59

導語:社會消防工程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消防工程安排意見

為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認真落實“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原則,推動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創新,前移火災預防關口,提升社會火災防控水平,確保全縣火災形勢穩定,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從2010年至2012年在全縣實施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以落實政府及部門消防工作責任、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夯實農村社區火災防控基礎、提高公安機關消防監督管理水平為著力點,力爭通過三年努力,使全縣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明顯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質明顯增強,全社會消防安全環境明顯改善,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有效遏制。

二、工作任務

(一)落實政府及部門消防工作責任

1、落實組織領導責任。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政府(街道辦事處)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內容;將消防經費、公共消防設施和裝備建設、社會消防力量發展、重大火災隱患整改等納入政府(街道辦事處)任期工作目標,并制定實施“十二五”消防發展規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要與各村、社區及相關部門簽訂《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健全落實消防工作領導、責任、獎懲和保障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消防工作聯席會議,專題研究解決消防工作重要問題;要以政府(街道辦事處)或消防安全委員會文件確定相關部門的消防工作職責,各有關部門建立消防安全工作領導組織。具有行業管理職能的部門要制定下發本系統、本行業的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或文件,每年至少對消防工作進行一次部署、檢查和考評。

2、落實消防監管責任。根據重要季節、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特點,適時開展以公眾聚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高層和地下建筑、“三合一”場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以建筑消防設施為主要內容的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在層層排查的基礎上,各地要篩選出較大的火災隱患實施掛牌督辦,并建立聯合執法機制進行集中整治。2011年和2012年,要著力建立完善火災隱患舉報、公示、掛牌督辦、輿論監督等長效機制,公安、教育、民政、住建、規劃、文化、衛生、工商、質監、安監、旅游、人防等部門要把消防安全作為本部門辦理行政許可的前置條件,凡未經消防部門驗收、檢查合格,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或生產、經營場所,一律不予辦理行政許可手續,從源頭上杜絕先天性火災隱患。今年,在全縣建筑消防設施專項治理活動中,縣公安局、安監局要充分發揮聯合工作機構的作用,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共同查處整治建筑消防設施火災隱患,確保通過專項治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全面提升,建筑消防設施存在的隱患基本得到有效整改,打牢社會單位火災防控基礎。

3、落實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責任。2010年12月底前,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在全縣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完成新一輪消防規劃的編制修訂工作,并通過政府審批。市政消火栓建設2010年12月底前必須達到應建數的95%,完好率達到100%;縣住建、規劃等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嚴格落實城鄉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和消防裝備建設等規劃,確保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4、落實消防宣傳教育主體責任。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把消防宣傳教育納入消防安全責任目標考核體系,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要每年制定消防宣傳教育計劃,明確消防工作目標、任務和相關部門的宣傳職責并推動認真落實;宣傳、教育、人社、文化、民政、安監、旅游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將消防宣傳教育納入文明城市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民普法教育和學校義務教育內容,納入平安社區、文明單位、“五好家庭”評選活動;在全縣公共娛樂場所、餐飲住宿場所、商(市)場、醫院、學校、易燃易爆化危品場所和“九小場所”等六類場所,規定消防宣傳時間、規定消防宣傳內容,集中開展提示場所火災危險性、提示場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提示場所逃生器材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的“六類場所消防安全兩規定三提示”專項教育活動,公安、教育、文化、衛生、工商、安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在全縣推廣普及,大力提升“六類場所”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素質。

(二)開展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1、統一規范消防標識。全面提高社會單位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組織人員疏散逃生和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能力,結合消防安全標準化建設,切實做到消防設施標識化、消防常識普及化。消防設施器材要設置規范、醒目的標識,用文字或圖例標明操作使用方法;重點部位、重要場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設置“提示”和“禁止”類消防標識;公共聚集場所要統一制作本單位、本場所的“消防安全告知書”和“消防安全承諾書”,并在醒目位置懸掛。

2、落實消防教育培訓制度。按照公安消防機構負責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及重點崗位人員進行培訓,公安派出所負責對“九小場所”負責人進行培訓,社會單位負責對本單位員工進行消防培訓的分工,三年內完成對全縣152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重點崗位人員和2898家“九小場所”從業人員的培訓,員工普遍達到“懂基本消防常識、懂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會查改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的要求。

3、嚴格達標驗收標準。要把對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的檢查驗收工作作為日常消防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建設合格單位由公安消防機構頒發“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驗收達標單位”證書,對不合格單位要責令限期整改。2010年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所有人員密集場所達到“四個能力”建設標準;2011年所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全部達標;2010年至2012年,每年有33%以上的“九小場所”的人員密集場所達到“四個能力”建設標準。

(三)夯實農村、社區火災防控基礎

1、建立健全基層消防組織機構。2010年,全縣10個鎮街要建立消防安全領導組織,明確一名領導分管消防工作,至少一名專(兼)職消防工作人員;所有鎮街要建立消防工作機構或依托綜治辦、安監辦建立消防辦公室,建立由行政負責人牽頭、有關部門負責人參與的消防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消防工作聯席會議,與轄區單位和社區、村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并每年組織考核一次。

2、加快鎮街專職消防隊伍建設。2010年,在辛寨鎮試點建成專職消防隊的基礎上,冶源鎮要建成一支專職消防隊,配備兩部消防車,執勤人員12名;等鎮街要全部建成專職消防隊伍或依托派出所、企業建立政企聯辦形式的消防隊伍,建成的消防隊伍要達到有車、有人、有戰斗力的基本標準,并納入公安消防隊伍調度指揮系統,切實發揮應有作用。2010年底前達到“一鎮(街道)、一隊、一車”的標準,2011年鎮街專職消防隊伍管理逐步走向正規。

3、加強消防設施建設。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駐地要按照要求建設消火栓,農村消防車通道、消防通訊保持暢通,已通自來水的村莊要安裝消火栓,其他村莊要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建立消防車取水平臺;2010年全部村莊、社區達到“六個一”標準:至少一支義務(志愿)消防隊、一名專兼職消防安全員、一處消防水源、一套滅火設備器材、一處消防宣傳陣地、制定一份《村(居)民防火公約》。

4、建立火災隱患排查機制。各鎮街要建立完善火災隱患發現、報告、整改、督辦等制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對轄區單位、社區、農村的防火巡查,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消防安全檢查;公安派出所對“九小場所”的消防安全情況和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四)提高消防監督管理水平

1、擴大消防安保技防覆蓋面。以人員密集場所為重點,大力推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建設和消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在目前落實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基礎上,向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檢查人拓展,每年組織開展消防安保職業技能鑒定。

2、開展消防監督執法規范化建設。通過開展消防監督執法示范單位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縣消防大隊和14家公安派出所要力爭達到規范化建設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標準要求高,是一項系統工程。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切實加強對構筑“防火墻”工程的組織領導,全面掌握情況,及時研判形勢并提出對策,推動工作落實。

(二)加強培訓,廣泛宣傳。要把各部門各行業負責人和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培訓成為“四個能力”建設的“帶頭人”和“責任人”。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實施筑牢“防火墻”工程的重要意義和內容標準,宣傳消防工作典型經驗,普及消防法規和防火滅火知識,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提高社會各行各業和廣大群眾參與筑牢“防火墻”工程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典型引路,整體推進。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按照“區分層次、分類指導、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原則,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和農村、社區消防組織及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基層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等重點工作,分類培育典型樣板,及時總結推廣。縣政府將區分類型適時召開現場會推廣好經驗、好做法。

(四)考核驗收,嚴格獎懲。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把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納入政府工作考評機制,每年進行考核驗收;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由單位對照標準自我評價合格后,由當地公安消防機構或公安派出所檢查驗收??h政府對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每半年組織一次專項督查,每年年底進行考評驗收,于2012年底進行總體驗收并總結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