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與司法行政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07 03:46:40
導語: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與司法行政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迅速統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
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干部職工迅速行動起來,按照司法部和司法廳的統一要求,聯系司法行政工作的實際,學習重要指示和彭清華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領會其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把重要指示和彭清華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以后工作指針,并很好地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引領司法行政事業科學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自覺提供服務與保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鞏固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切實加強法律服務職能,特別是在法律服務民生方面創新社會服務方式,為全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務公共服務產品,提升法律服務公共服務成效,增強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公信力。落實法律服務公共體系,為有效的開展法律服務民生奠定堅實基礎。
二、著眼于法治民生惠民工程,在服務大局中發揮作用
法治民生惠民工程是推進法治創建、增進民生幸福的重要舉措,要不斷細化具體實施方案,全力以赴地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對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攻堅克難,確保民生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建立法律服務長效機制,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充分發揮廣大法律服務工作者“矛盾糾紛調解員、法律法規宣傳員、社區(村)管理參謀員、村居涉法事務服務員”作用,推動實施“一村一顧問”和規模以上企業法律顧問全覆蓋,以無償、優惠、協商等方式為鄉鎮提供法律服務。配置社區律師工作站建設,與社區簽訂服務協議,定人、定點、定崗為社區提供法律服務。
二是加大法治文化示范工程建設,基本實現法治文化陣地全覆蓋。扎實推進法治文化示范點建設。以點促面,加大鄉鎮、村法治文化點的示范促進力度,按照“一街一村一企一?!笔痉饵c建設模式,著力建設一批便民利民、寓教于樂、特色鮮明的法治文化陣地,基本實現市、縣(區)、鄉(鎮)、村(居)四級法治文化陣地的全覆蓋。
三是擴大村級管理服務平臺功能,實現基層平安法治和諧建設全覆蓋。建立以廣大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主體的“一平臺六中心”法律服務平臺和服務站點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充分發揮建好的164個“家平臺”,進一步解決山區和偏遠農村群眾尋求法律服務難的問題。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與信訪維穩平安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等活動融合起來。進一步提升村級調委會“四位一體”工作運行實效,充分發揮村級調委會、維穩信息員作用,第一時間穩控、鈍化矛盾,確保全市矛盾糾紛調處率100%,成功率98%以上。
三、著眼于全面營造學法遵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有效提升社會法治化水平,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全覆蓋
一是通過開展“法律七進”主題活動、信訪維穩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最受群眾歡迎的普法宣傳員”推薦評選和典型事跡宣傳報道活動,進一步促進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推進法制城市建設進程,夯實平安建設基礎,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充分利廣場電子顯示屏、校訊通短信、法制語音進行法制宣傳。利用與電視臺聯合在《午間道》欄目舉辦的《法治》普法節目,通過挖掘調節百姓糾紛處理瑣事的好村官、如何打破信訪不信法怪圈等典型案例,給廣大觀眾解讀和宣傳法律。借助恭城瑤族自治縣被全國普法辦、司法部確定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聯系點為契機,開設民族特色普法宣傳,在每個鄉鎮設立多功能法制輔導站,每個行政村設立精品法律圖書角,每個家庭有一個“法律明白人”,利用民族特色文化組建特色普法宣傳文藝隊,用群眾喜聞樂見方式進行普法宣傳,逐步實現法制宣傳陣地建設低投入、廣覆蓋、效果好網絡式服務格局。
二是開展信訪維穩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依據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信訪維穩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及時做好依法處理涉法信訪積案工作的法制宣傳工作。實行“預警性排查隨查隨報、應急性排查即查即報、專項排查專查專報”的排查機制,準確掌握涉法涉訴信訪及一般性信訪工作動態,加強信訪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工作。
三是突出抓好農村和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突出抓好農村和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兩委”干部和學法積極分子的培訓力度,組織法制宣傳機關、專業法制主管部門、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制宣傳志愿者隊伍結對幫扶,編印專門學法讀本和法制宣傳資料,積極開展送法進鄉村、進企業、進市場、進工地等系列活動,把法律送到千家萬戶,為農民群眾及時提供法制信息、法律知識和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四、著眼于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可化解、權益有保障,推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覆蓋
一是推進調解組織全覆蓋。按照“分片包干、責任到位、全面覆蓋”原則,大力推進調解全覆蓋工程,努力做到“橫到邊、縱到底”。在居民小區試點推行“樓長義務調解員”活動,做到對矛盾糾紛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化解得了。
二是推進調解對接全覆蓋。進一步加強與法院、檢察院、信訪、勞動、計生、交通事故、城市管理等部門的對接機制,規范對接流程,健全各專業調委會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服務零障礙、調解零距離”工作標準,采取調解員、民警、律師“三位一體”的聯合調解工作模式,要求人民調解員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接觸雙方當事人、第一時間走訪知情群眾、第一時間掌握證據、第一時間掌握案件基本情況。
五、著眼于創新監管思路,杜絕重新犯罪,推進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全覆蓋
一是規范工作運行機制。完善升級“市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平臺,與“天網”對接,建成以“市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為樞紐,覆蓋市、縣、鄉三級縱向網絡。進一步完善銜接交付、風險評估、暫預監外執行、動態監管、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人員等重點管控對象,進行重點管理教育,將心理矯治納入管理教育工作全過程。進一步落實好社區矯正經費和管理體制編制,加強社區矯正管理人員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利用部門、社區、家庭三張網,實現特殊人群管理無縫監管。實行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為主的監控網;以街道、社區干部為主的社區監管網;以家人、親戚、好友為主的家庭矯正網,建立共管機制、落實共管措施,全面構建“大矯正大幫教”格局,真正做到“管住其身,網住其心”。對無業可就、無生活來源、無家可歸的社區服刑人員,積極協調民政、社會保障等部門開展再就業培訓,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通過開展“一幫一”、“手拉手”等活動,建立健全就業技能培訓、心理咨詢、扶貧幫困等工作機制,進一步體現人性化管理,提高對特殊人群管理水平。
六、著眼于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全面打造司法行政公共服務新品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覆蓋
一是積極推行法律服務便民措施。在老弱病殘困等弱勢群體中發放“法律服務便民卡”,切實落實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不斷完善公證和司法鑒定機構窗口服務措施,實行“一站式”服務、辦證限時制,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和預約服務。公證和司法鑒定中發現困難人群,主動提供法律援助,依據規定減免收費,全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是著力打造“半小時法律服務圈”。進一步延伸法律援助體系。按照“覆蓋基層、全域受理、就近服務”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鄉鎮(街道)和行業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通過引導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鑒定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在基層農村增設工作站、聯絡點等方式,建立以廣大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主體的“一平臺六中心”法律服務平臺和服務站點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進一步解決山區和偏遠農村群眾尋求法律服務難的問題。組織引導律師等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為基層組織和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村(居)委“法律體檢”等活動。利用鄉鎮(街道)、村(社區)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物業糾紛調委會,道路交通,勞動爭議,醫療糾紛等2152個專業人民調解組織,10927名人民調解員和1654個行政村建立的大學生村官,新農村指導員,村兩委干部組成的2595名法律援助聯絡員隊伍、164個“家平臺”。健立完善覆蓋城鄉的便民法律服務體系。將基層特別是農村作為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的重點,讓農村和農民享受便捷法律服務。健全完善便民服務機制,推動法律服務資源下沉,將城區的優質法律服務覆蓋到城鄉、延伸到基層農村。通過遠程視頻、網絡平臺、流動法律服務站和專項法律服務活動等方式,解決山區和偏遠農村群眾尋求法律服務難的問題,進一步強化法律服務“半小時工作圈”。
七、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
按照區廳貫徹落實重要指示和彭清華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各縣區要不斷強化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及時地把重要指示和彭清華重要講話傳達所有的干部職工。建立學習貫徹重要指示和彭清華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領導小組和培訓機制,加強對學習重要指示和彭清華重要講話培訓,做好研討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召開黨組辦公會議,研究法律服務工作形勢,部署任務,明確責任,細化措施。部署開展督查與自查工作,并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司法行政開展的工作情況進行督查,并與與相關部門積極保持信息溝通,加強對司法行政工作動態的掌握。
- 上一篇:工程項目跟蹤審計下的高校建設論文
- 下一篇:高質量師資隊伍下的高校建設論文
精品范文
1貫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