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社區矯正工作意見

時間:2022-10-11 10:25:53

導語:鎮社區矯正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社區矯正工作意見

一、強化學習、提升素質,理清工作思路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是我國第一部社區矯正工作法律藍本,其明確規定社區矯正是中國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是區別于監獄(看守所)的刑罰執行方式,體現了黨的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其性質就是將符合法定條件的四類罪犯(判處管制、緩刑、暫予監外執行、假釋、)置于社區內,由司法行政部門在相關社會團體、基層組織和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惡習,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一項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其宗旨就是通過對社區服刑人員的不良心理和行為惡習進行監督管理、教育矯正,降低刑罰執行成本,切實促使社區矯正人員早日或按期回歸社區,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我鎮社區矯正職能部門和執法工作人員務必進一步認真學習、刻苦鉆研,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依照法定程序、嚴格執法,促進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法制化、專業化。

二、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健全完善工作機制

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系統管理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我鎮社區矯正工作由司法所牽頭負責,派出所、法庭、工商、勞保、民政、婦聯和各村(社區)等部門單位務必主動參與、各司其職。

司法所作為全鎮社區矯正工作主要職能部門,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本職工作:一是認真做好全鎮社區矯正人員的接收銜接、立卷建檔工作,做到家底清、情況明,為開通司法E通、實施跟蹤監督做好基礎準備工作。二是應當針對矯正人員的犯罪類型、家庭基本情況、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矯正工作方案,做到個案矯正,切實可行。三是應當建立落實社區矯正工作教育、管理、幫扶責任制,組建“五人社區矯正教育工作組”,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單位以及各村(社區)的工作人員、任務,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四是積極組織社區矯正人員定期開展法制教育,不斷提高其法律素質,增強遵紀守法觀念。五是定期組織公益勞動,促進社區矯正人員思想改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六是依法及時做好社區矯正人員期滿解除矯正和轉入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確保社區矯正與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有機對接。

派出所應加強社區矯正人員監督管理,一方面敦促社區矯正人員及時到司法所報到;另一方面及時查找沒有報到社區矯正人員,尤其是不屬于本縣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或決定的人員,努力做到不脫管、不漏管。同時,全面了解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心理動態和現實表現,密切與司法所進行信息交流,積極協助司法所對矯正人員進行教育矯正和幫困扶助,對確有違法犯罪的矯正人員依法采取強制措施,讓社區矯正工作具有法律保障。

各村(社區)應加強轄區內社區矯正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跟蹤掌握矯正人員的行為動態,及時與司法所、派出所通報信息。同時,認真落實社區矯正工作幫扶教育責任制,促使矯正人員按期或早日解除社區矯正。

法庭、工商、勞保、民政、婦聯等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各職能優勢,積極主動配合社區矯正工作,促進我鎮社區工作正常運轉。

(一)全面排查、科學管理、促進社區矯正工作常態化

社區矯正人員管理是一個動態化工程,務必時時刻刻全面掌握。司法所務必認真貫徹執行瀘委辦發(2011)9號文件精神,隨時隨地主動與上級主管部門每月定期聯系,認真核查本轄區社區矯正人員,全面摸清、掌控每月接收人員與在冊人員數,切實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堅決杜絕脫管、漏管行為發生。同時,司法所在建全社區矯正人員一人一檔的基礎上,應當及時為社區矯正人員辦理司法E通相關手續,采取科學跟蹤定位系統與走訪村組干部、左右鄰居相結合,加強監督管理,大力推行“三必知”、“五必訪”工作法,從而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時常生活、生產動態,掌控思想和行為是否正常,預防和減少其重新犯罪。

三、認真調研、銳意進取、開拓社區矯正工作新局面

社會矯正工作是一項嶄新的工作,面臨很多問題有待于探索。我們一定要以縣“科學、務實、創新”的“63·65”社區矯正作課題為工作切入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社區矯正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社區矯正人員教育、管理、幫扶和轉化工作,在常規化工作的基礎上,認真調研、積極開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區矯正管理目標體系,促進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同時,不斷實踐,及時總結,培育典型,樹立榜樣,以先進促后進,以創新推碩果,促進我鎮社區矯正工作邁向高標準、高規格、高起點,為《社區矯正法》的出臺提供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