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繭鄉鎮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20 11:12:20

導語:蠶繭鄉鎮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蠶繭鄉鎮建設工作意見

按縣委、縣府建設“四個示范縣”發展思路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要求,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到2017年將鎮建設成為兩萬擔蠶繭鄉鎮。為此,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發展綠色產業為目的,抓住坡耕地整治和石漠化治理機遇壯大“蠶桑產業”,大力發展職業蠶農、家庭蠶場,以全程省力化多批次養蠶,桑園綜合利用,打造核心蠶桑產業豐產示范園區為措施,推進全鎮宜桑宜蠶區域快速發展,助農增收奔小康。

二、目標任務

到2017年全鎮擁有投產桑園8000畝,栽桑養蠶農戶1500戶,標準化共育室50間,標準化室外蠶棚800個,常年養蠶2.5萬張,生產蠶繭100萬公斤即2萬擔,蠶農售繭收入4000萬元以上,桑園綜合利用收入2000萬元,栽桑養蠶綜合收入6000萬元以上,戶均收入4萬元以上(各蠶業村分年度主要任務見附表)。

三、扶持政策

(一)桑苗款

按(6+2)×1.5尺錯窩栽植規格,畝栽嫁接良?!稗r桑14號”1000株,由縣石海穗豐富民蠶業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在外省采購,桑苗采購價0.6元/株,每畝需桑苗款600元,每畝收栽桑農戶桑苗款100元,其余每畝500元桑苗款由合作社補貼。

(二)桑苗管護

經政府與合作社在2015年4月初共同組織驗收,新栽桑苗成活率在95%以上,每畝由合作社投入100元的尿素作追肥,分兩次(2015年4月下旬一次、5月下旬一次)兌現。

(三)蠶棚建設

季養蠶2張以上或栽桑5畝及以上戶,需新建蠶棚的面積60㎡為起點,主體建設要求:脫離住房、四周通風有遮陰網、地面硬化、有隔熱層、四周有高40公分的女兒墻,檐口高不低于2.8米。配套建設要求:一個消毒池,一個蠶沙處理坑,一個10m2以上貯桑室,一套省力化養蠶自動上簇設備。經驗收主體建設與配套建設達標一間每個蠶棚補助4000元(合作社補助3000元,若配套建設每少一項扣補助資金10%,建有地火道合作社追補500元,鎮政府將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必須脫離住房新修,利用住房改建或一瓢水蠶棚不享受此政策)。

(四)共育室建設

1.新建共育室:新建一個共育室建筑面積60㎡,達合作社要求每平方米投入200元,封頂投入1.2萬元/個。

2.改建共育室:飼養室擴大面積或新建操作室,新建面積每平方米投入150元,其他需改建的項目逐項確定。

3.配套物資:大件配套物資補濕器、換氣扇、標準蠶盒、切桑機(每臺1660元,收300元換刀片基金)等由合作社統一配送,所有權屬合作社,使用維修權屬共育戶。

(五)作業道路

在重點打造核心蠶桑豐產園區內,為方便蠶農對桑園管護,計劃建5000米道路,建設規格寬60-80公分,厚6-8公分,由村、組統一規劃,鎮蠶業辦和合作社九絲工作站認可,受益戶投工投勞,材料費由合作社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到人

鎮成立蠶桑產業發展領導組,負責全鎮蠶業生產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規劃、管理和督導工作,實行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分工聯系共育戶。相關村支書記為該村蠶桑產業發展第一責任人,村主任為第二責任人,聯系村工作員為第三責任人。各相關村要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切實抓好蠶業生產的組織協調和各階段任務的落實。

(二)規劃落實

各蠶業發展村在2014年9月15日前,召開村、組干部、黨員、群眾代表、鎮聯系村干部、合作社九絲工作站人員參加的動員會,在統一思想前提下,結合本村產業規劃,在2014年9月底上報蠶桑規劃地段區域面積、到戶名單。規劃原則:以戶為單位:新栽桑戶起點栽桑面積不低于5畝,原則上不超過15畝,原有養蠶戶桑園面積不夠的栽足或超過5畝;以區域地段為單位:在雙合村、紅勝堰村沿村道水泥路上下300米,各集中打造1000畝核心蠶桑豐產示范園區,其余各村沿村道或組道上下300米范圍內,集中規劃新栽桑面積200畝或以上核心示范區1-2個。要求:規劃區域、栽桑農戶名單、面積在2014年9月底上報鎮蠶業辦和合作社九絲工作站(原九絲蠶業站)。

(三)簽定發展協議

在鎮政府監督下,縣石海穗豐富民蠶業專業合作社與蠶農簽定以下協議:

1.蠶繭保護價協議:合作社與蠶農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合同,即每公斤鮮正繭在質量保證前提下,按最低保護價28元/公斤收購。若市場行情低于保護價時按保護價收購,若市場行情高于保護價時則按市場價格收購。

2.栽桑協議:合作社與栽桑戶簽訂五年的栽桑協議,若在五年內蠶農挖桑毀桑,合作社收回全部栽桑投入。

3.共育室建設協議:新建、改建共育室,合作社與共育戶簽訂五年的共育室建設協議,若在五年內不搞共育,合作社收回全部投入。

4.蠶棚建設協議:新建蠶棚合作社與蠶農簽訂五年的協議,若在五年內不養蠶或轉作它用,合作社收回全部投入。

(四)多批次養蠶、培育養蠶專業大戶

桑園面積5畝以下,季養蠶3張以下戶以及海拔高度較高區域的農戶,參加年養蠶4次布局模式;桑園面積5畝或以上,季養蠶3張或以上,建有室外蠶棚戶以及海拔高度較低區域農戶,參加年養蠶7次布局模式。由合作社九絲工作站和鎮蠶業辦共同確定到戶,合作社根據預訂種情況,對養7批蠶的間隔15天左右出一批蠶種,對養4批蠶的間隔30天左右出一批蠶種,以充分利用桑葉資源、人力資源、設備資源,最大限度創造經濟效益,為培育大批養蠶專業戶提供有力保證。

(五)以蠶為主、綜合利用

一是間種套種:新栽桑園當年原則上不得種植高桿、藤蔓作物,可種植豆類、紅苕、蔬菜等經濟作物,若種植玉米最多在寬行中間種植一行玉米。已投產桑園在寬行套種土豆、紅苕、蔬菜等。

二是利用桑枝生產食用菌:利用冬季桑樹修剪所得桑枝條,制作生產食用菌材料,利用次年春蠶前空閑時間,在室外蠶棚內生產食用菌。

三是在桑園林下種植竹蓀:引進適宜品種,探索在投產桑寬行種植竹蓀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桑園土地資源、經濟優勢。

(六)嚴格獎懲、確保落實

1.2014年秋冬季新栽桑單獨考核:考核達標每畝獎勵20元,其中鎮政府16元,縣合作社4元。具體分為兩個階段考核兌現:一是栽植結束經檢查驗收完成任務的村,每畝獎工作經費10元,其中鎮政府8元,縣合作社2元;二是新栽桑2015年兩秋一畝養蠶達1張,每畝獎工作經費10元,其中鎮政府8元,縣合作社2元。

2.聯系村干部與該村一起進行捆綁式考核,明確獎懲年終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