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8-15 03:28:33
導語:科技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思路
牢牢把握市場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生態領先特色發展”戰略定位,加快推進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努力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上探新路、在創新驅動發展上見實效、在科技體制改革上求突破,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貢獻。
二、主要目標
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5%,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0家,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00項;
2.全社會R&D投入占GDP的比重達2.63%;
3.全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
4.每萬人勞動力研發人數122人年;
5.新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0家;
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件;
7.為科技型企業新增融資6億元;
8.第十次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三、重點工作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2015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要堅持五個導向,做好五項工作:
1.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企業主體、高校院所參與,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全年開展2-3場全市綜合性和30場以上專題性產學研活動,實施300項產學研合作重點項目。推進協同創新企業產學研合作工作標準化,促進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與企業創新需求有效對接。加快科技創新國際化,支持園區、企業與國外高校院所共建技術轉移平臺和合作研發機構,鼓勵企業介入國際研發分工。加速建設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新增省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1-2個。
2.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引進和培育科技咨詢、技術評估、專利、科技投融資、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積極發展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搭建“科技資源云平臺”,提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和共享水平。鼓勵社會多元化投資知識產權運營事業,加快專利導航產業發展,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爭科技服務業年營業收入達120億元。
3.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加快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創業投資、科技貸款、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為核心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利用金融杠桿做大科技投融資規模,全年新增融資6億元。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創投機構和專業化管理團隊,支持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開展直接融資。
4.大力加強國家高新區建設。支持激勵高新區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一條街、知識城等重大載體以及省海洋工程裝備技術應用研究院等10個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加速發展船舶與海工關鍵配套、水科技、數字出版、現代物流等產業,推動科技金融中心和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技術交易市場等掛牌運營。放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優勢,形成“一區多園”運作和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
5.大力推進產業技術創新。立足我市比較優勢和發展基礎,在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農業機械等產業領域,發揮高新技術骨干企業龍頭作用,帶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協作配套。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產業加快向價值鏈高端升級。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48.5%,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00項。
6.推進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按照產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要求提升特色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科技產業園和科技創業園建設水平和發展內涵。支持創新型企業和行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行業協會,積極承擔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產業公共技術突破和系統集成。
7.提升科技載體建設水平。圍繞規模化、社會化、市場化要求,推動形成“綜合孵化器+專業孵化器”模式,構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培育鏈條,增強科技載體對高成長性企業的承載支撐和孵化育成能力。加快創新資源向基層集聚,加快創新型縣(市、區)、創新型鄉鎮建設。
8.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深入實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行動計劃,通過聚焦政策、聚焦服務、聚焦資源,培育以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以上,民營科技企業達到8000家以上。
9.完善研發組織結構。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省產業研究院預備所建設,不斷提高項目研發組織程度、技術創新效率和公共技術研發服務能力。大力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0家。
10.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開展全市專利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專項行動,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全覆蓋、大中型企業專利全覆蓋。挖掘高含金量知識產權產出潛力,力爭全市專利授權數超1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質量評價和風險評估機制,主動融入國際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體系,支持企業到境外申請注冊知識產權。全面推進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工程,開展知識產權預警分析和維權援助工作。
11.強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將人才培養與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相結合,大力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注重培養即懂科技又懂市場的科技企業家隊伍,成立青年科技企業家協會,舉辦“青年科技創業大賽”,加快企業知識產權總監、專利運營職業經理人、技術經紀人等隊伍建設。
12.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加快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攻關,引導企業研發運用新技術、新工藝等,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綠色生產水平。
13.建設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農業技術集成與創新,推動創建中以農業科技集散中心,加快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科技服務超市等載體建設。積極發揮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作用,舉辦科技特派員專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活動10場。
14.深入實施“科技惠民工程”。大力組織公共衛生、生態環保、公共安全、建筑節能等關鍵民生領域技術研發和攻關,推廣應用和轉化一批先進技術和成果。強化城鎮化發展科技支撐,支持鄉鎮開展宜居、綠色、低碳城鎮綜合技術集成與科技示范。
15.大力推進科技“親民”。積極開展“科技進社區、進田頭、進園區、進企業、進校園”等系列惠民活動,不斷完善公共微信、官方微博、門戶網站等平臺的服務功能,致力營造“科技就在身邊”濃郁氛圍。
16.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推進我市科技計劃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探索試行科技項目需求征集、公開招標、擇優立項和評價獎勵新模式。深化市級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積極放大財政資金乘數效應,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創新的投入。突出對戰略性、前沿性研究、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生態、環保、健康等社會公益領域的項目支持,探索采用后補助、股權投資、科技保險等多種方式扶持創新。
17.強化創新組合支撐。挖掘創新供給和創新需求兩方面潛力,強化市內外科技協作、資源集成,促進創新要素跨區域、跨部門流動整合。學深學透、深入宣傳、靈活運用各類科技創新政策,集成“組合拳”打通從“科學”到“技術”轉化的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18.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推進省科技計劃信用管理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科研管理權力清單,加快建設市級科技計劃信用管理數據庫。強化商貿流通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深入開展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各類侵權行為。嚴格重要權力節點監控,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懲防監督體系。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著力打造“陽光科技”,確保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
19.營造創新良好氛圍。配合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和“十二五”科技工作收官,積極宣傳展示全市科技戰線重大成果、優秀人物和時代精神。充分發揮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統籌形成宣傳規模效益,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氛圍。
- 上一篇:低碳城市建設工作計劃
- 下一篇:三嚴三實學習研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