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農民培訓方案

時間:2022-11-24 03:36:53

導語:全縣農民培訓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農民培訓方案

為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順應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及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要求,按照提升農民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的新目標,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培訓,助推農民創業就業增收。根據省市統一部署,結合《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為認真做好各項任務的組織實施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年計劃培訓農村勞動力3900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800人;農業專業技能培訓500人;農民轉移就業技能提升培訓2600人(其中農村轉移勞動力穩定提升就業2080人)。

重點做好五個精品項目培訓:農民大學生80名,農民中專生80名,農業領軍人才200名,中高級特色技工500名,師傅50名。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培訓機制:一是繼續實施第三方監管。加強與宏誠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嚴格規范培訓管理和資金管理,抓好開班前、開班中、開班后三大重點環節的審核、監管和核查工作,從實結算、定期結算資金,跟蹤資金落實到位。加大對定點培訓機構動態管理力度,確保培訓工作規范化、正常化運作。二是繼續探索完善創新試點項目培訓工作“一項目一策”制度。在去年試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申報主體,規范申報和審批工作程序。年初由鄉鎮、部門結合我縣社會發展實際,篩選符合“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和農民意愿”的培訓項目,按照《省農村勞動力培訓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向縣農培主管部門提出培訓辦班申請??h農培主管部門根據申請報告和實施方案,組織咨詢小組按照公正、實效的原則,擇優確定培訓項目,明確培訓任務和培訓要求,經物價部門審核后確定資金補助標準,并進行公示,同時加強項目監管。

2、明確培訓重點:一是突出農業領軍人才培訓。按照《市2013—2015年農業領軍人才培訓計劃》要求,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經紀人、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家樂經營戶主”等七大新興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創新“學歷+技能”培養模式,對有愿望提升學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納入農民大、中專學歷培養計劃。二是抓好農業專業技能培訓和農民轉移就業技能提升培訓。農業技能提升培訓,重點結合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村和農業“兩區”創建,著重培訓以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為核心的農業先進適用生產技術,使受訓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提高科技素質和適應市場的能力。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要從過去“推動初次轉移就業”轉向“提高就業技能水平”,實現“體力型”向“技能型”、“低技能”向“高技能”、“學徒型”向“師傅型”等“三大轉型”,適應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對勞動技能提高的需求,培養具有技能專長的中高級技工,增強就業穩定性,提升就業競爭力。三是優化培訓項目。深化“項目化、規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基地化”等“五化”培訓,全面推廣“項目化”。結合我縣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適度調整原定35個培訓項目,保留高技能、高就業率的培訓項目并增加培訓計劃數。繼續將縣婦聯組織的“月嫂”培訓項目列入“一項目一策”試點培訓,擇優確定楚門鎮組織的“網絡營銷員”培訓和沙門鎮組織的“加工中心操作工”培訓兩個項目列入今年創新試點項目。

3、新建培訓平臺。鼓勵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聯合辦學,按照“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指導思想,聯手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一是按照“省建農民大學、市建農民學院、縣建農民學?!钡男滦娃r民培訓基地平臺的規劃建設新要求,整合我縣優勢資源,充分發揮集聚效應,積極籌建“縣農民學校”。二是創建農業領軍人才創業實訓基地。對照市農業領軍人才創業實訓基地創建標準,擇優挑選我縣具有優秀創業實績、良好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或農家樂特色村(點)進行培育,為我縣農業領軍人才搭建創業實訓平臺。

4、加強培訓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縣鄉村三級和培訓基地的宣傳力量,利用網絡、報刊等各種平臺,深入廣泛地開展宣傳工作。繼續參與組織縣職業技能大賽,通過競賽營造培訓和創業氣氛,引導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走上學習技能、創業致富之路??h培訓資金將安排專項用于培訓宣傳、技能大賽和其他培訓有關的費用,具體參照《縣“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項目和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執行。

5、加大培訓激勵。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就業惠民創業富民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調整職業技能培訓補助標準,加大培訓補助力度,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相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按初、中、高級補助,人均培訓費和技能鑒定費補助標準分別調整為500元、800元、1300元。根據《縣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績效考核評估辦法文件精神,規范考核激勵,納入綜合考核,推行績效評估制度。繼續對一些為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實行表彰獎勵,評選部門、鄉鎮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各獎勵3萬元、2萬元、1萬元;先進培訓基地3名,各獎勵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