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業統籌城鄉發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1-08 11:19:22

導語:文化事業統籌城鄉發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事業統籌城鄉發展實施方案

為了在文化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率先在紅花套、兩鄉鎮沿江突破,把城鄉文化的作為一個整體,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結合我市文化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城鄉統籌,率先突破,以人為本,牢牢把握“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整合文化資源,創新文化事業體制與機制,正確處理文化事業發展與改革的關系,努力形成文化設施先進配套、文化市場繁榮有序、市域文化特色鮮明、文化產業優勢明顯和群眾文化豐富多彩的文化發展格局,為全市經濟建設提供精神文化動力。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協調發展原則。我市文化事業存在著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文化事業發展堅持城鄉一體化建設,就必須貫徹落實中央、省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資金投入、文化惠民工程建設上、在區域文化發展布局上體現出來,著力縮小城鄉文化差別,推動文化事業統籌協調發展。

(二)堅持齊抓共管原則。形成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既是文化戰線的重要任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文化部門主要負責,黨政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和機制,形成推動文化發展的整體優勢。

(三)堅持率先突破原則。在立足當前實際,堅持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突出紅花套、兩個沿江鄉鎮,實施重點突破。正確處理好統籌兼顧與突出重點的關系,集中研究和解決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分步驟的實施,確保文化事業持續和諧發展。

三、總體目標

(一)一期目標(2009-2011年)。紅花套、兩鎮的綜合文化站2010年要建設成為全市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典范。到2011年,市文化館、圖書館要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館標準;以紅花套為代表的鄉鎮綜合文化站,要設置多功能活動場所和文化科普培訓室、圖書及電子閱覽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建有室外群眾文體活動場所;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農村文化隊伍不斷壯大;農民自辦文化更加活躍;文化單位活力明顯增強,文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差距逐步縮小,農民群眾能比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基本解決。

(二)二期目標(2012-2015年)。到2015年,形成以謎語、紅花套遺址等為率先突破的文化標志,構建比較完備的突出本土特色,具有現代服務型城鄉文化服務網絡。按照在全省率先建設成經濟文化強市的發展目標和科學發展、普遍均等、城鄉統籌、結構合理,完成覆蓋全市的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備、服務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三期目標(2016-2020年)。到2020年,達到:地方特色文化鮮明、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各類文化設施先進、城鄉居民素質優良、社會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目標。

四、主要任務

(一)在建設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突破

1、編制城鄉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根據《市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綱要》,按照在全市率先建設成經濟文化強市的發展目標編制《市公共文化事業沿江突破統籌城鄉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市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管理暫行辦法》。

2、率先建設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圍繞市級建設注重規模導向,鄉鎮建設注重綜合功能,村級建設注重實際實用,農戶建設注重輻射帶動的總體思路,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紅花套、兩鎮,率先建立以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歌舞劇團為龍頭帶動,鄉鎮綜合文化站為橋梁,流動演出車電影放電車為紐帶,村農家書屋(文化室)、文化中心戶為基礎的市-鄉(鎮)-村-戶四級文化網絡。

3、率先推進重點公共文化服務工程。

一是發揮市“三館”的龍頭輻射作用。2009年完成“三館”擴建項目申報工作,2011年,投資280萬元擴建市文化館即群眾文化活動中心;2011年,投資850萬元,按照一級館標準完成市圖書館擴建;2012年,投資580萬元,完成博物館即楊守敬故居維修擴建。到2020年,紅花套、成為市“三館”最直截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鄉鎮。

二是投資建設維修改造鄉鎮綜合文化站。2009年,投資20萬元完成鎮鎮綜合文化站維修改造;繼續配套5萬元,把紅花套綜合文化站建設成全市的典范。到2020年,把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廣電、體育、成教、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

三是以政府為主導建設村級農家書屋。優先建設紅花套兩鎮農家書屋,全市2009年建成31個,2010年建成40個,2011年建成28個,實現一村一家農家書屋目標。到2015年,實現以村級農家書屋為“點”各村文化中心戶成“面”的農村圖書網絡。

四是率先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充分發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輻射作用,2009年在鄉鎮覆蓋率60%的基礎上,紅花套、率先完成鄉鎮基層服務點建設;2010年實現“村村通”。到2015年,形成能充分利用和發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的農村文化服務體系。

(二)在開展城鄉公共文化互動上率先突破

1、嚴格文化工作目標管理。將文化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納入市相關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文化工作目標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2、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結合本地文化特色,積極組織或參加全市文化藝術節、農民讀書節、農村文藝匯演、民間文藝大賽、少兒文藝作品評獎活動等大型文化活動,努力將一些文化活動培育成有影響力、示范性、導向性的公共文化品牌。

3、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積極配合市直文化單位每年堅持開展以送戲、送電影、送圖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下鄉活動。創作“文藝精品”,多排練演出適合農民群眾觀看的文藝節目,每年送戲下鄉150場;電影放映逐步實現由膠片放映向數字放映的轉變,在2010年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為文化館、圖書館等單位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開展流動性文化宣傳服務。

4、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學習、科普教育、職業培訓活動。以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活動室、廣場等基層文化場所為平臺,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家庭文化、廣場文化和節日文化,極大地豐富群眾文化精神生活。

(三)在抓好城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上率先突破

配合市直單位全面啟動并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工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9年,完成文物田野調查;2010年至2011年,進行調查資料的整理、匯總、數據庫建設和公布普查成果。做好野外文物保護,健全完善市、鄉、村、組、保護員五級文物保護網絡。

根據我市農村文化遺產資源狀況,加強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開展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普查工作,掌握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種類、數量,生存環境和存在問題,編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至2009年,完成資源普查和普查成果上報工作。2010年至2015年,為全面開展和重點保護階段。到2020年,建立起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四)在加強城鄉文化市場管理上率先突破。

1.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簡化文化市場經營單位的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開發文化市場,重點扶持農村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發展。支持音像業、網絡文化業、娛樂業向農村延伸,改變城鄉文化市場發展不平衡的狀況。

2.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打擊色情淫穢表演和零售、出租、放映淫穢色情音像制品活動,查處利用電子游戲機從事賭博和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等違法違規行為。

3.以查處大案要案和專項行動為重點,不斷促進掃黃打非工作深入開展。嚴格取締銷售盜版及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攤和無證照經營者。始終把打擊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為掃黃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徹查、徹究、徹辦,決不姑息。

(五)在推進城鄉文化產業發展上率先突破

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為基本方向,充分利用謎語、紅花套遺址、城背溪文化等獨特的歷史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吸引民營資本參與文化設施建設和經營大眾娛樂項目,實行文化產業投資體系的多元化,推動全市文化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重點建設“十公里精品柑橘園生態文化”、謎語民俗渡假村等文化產業項目。

五、保障機制

(一)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肩負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責任和使命。組建由市分管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市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在工作部署、財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給予傾斜,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建立文化建設目標責任制,把文化工作列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等相關評價體系,明確責任,分類指導、制定措施,完善政策。對文化建設及重點文化工程,加強督查,確保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切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認真落實文化建設的各項財政投入政策,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確保每年對文化事業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于當年財政預算收入的增長幅度;對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不低于當年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的1%;及時足額地落實兌現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稅收的減免和返還政策。安排專項的文化經費,重點配套鄉鎮綜合文化站改造建設,支持全市重大有影響的群眾文化活動,扶持專業劇團和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確保人才培養、文化活動、文藝創作、文物保護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確?;鶎游幕ぷ髡叩墓べY待遇和業務經費有保障。

(三)加強文化隊伍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源合理配置,按編制配齊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劇團專業工作人員;充實市級文化市場執法隊伍,執法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和村文化員,加強繼續教育工作,提高農村文化工作隊伍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大力扶持文化科技中心戶,構筑農村文化建設新舞臺。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崗位管理制、績效工資制和人事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建立健全競爭激勵機制和目標責任制,市、鄉文化單位要面向市場,面向農村,面向農民,制訂年度公益性文化項目實施計劃,明確服務規范,改進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積極探索社會辦文化的途徑,主動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去,開展有償服務和文化產品經營活動,努力發展文化產業,逐步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