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畜牧業大縣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05 09:50:00
導語:建設畜牧業大縣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縣按照市委“四個換位”發展戰略要求,堅持走“牧業富民”的路子,大力發展畜牧業,通過良種與良法結合、普養與大戶并重、服務與扶持并舉、典型與干部帶動等多種有效手段,加快了“主輔換位”進程。2004年,全縣畜牧業總產值實現8.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6%,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800元。盡管如此,但客觀分析,我縣的畜牧業總體上仍處于發展層次還不高的蓄勢階段,還存在很多矛盾和障礙性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規模較大而品種不優,缺少品牌和特色;二是服務體系不健全,鄉鎮服務指導站作用不突出,村級防疫人員隊伍不穩定;三是產業鏈條短,畜牧加工龍頭企業牽動能力不強,沒有形成產、加、銷一體化格局;四是資金投入不集中,扶持畜牧業發展的中長期貸款較少等等。針對上述制約因素,順應廣大農民要求致富的迫切愿望,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市委“四個換位”推進會議精神,把我縣的畜牧業發展置于新的高度來定位,確定了建設全省畜牧業大縣的奮斗目標。具體目標為到2007年,全縣生豬、肉羊、肉牛、奶牛、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00萬頭、60萬只、27.5萬頭、1.5萬頭和900萬只,畜牧業產值實現1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45%,畜牧業收入實現8億元,占農業總收入的51%,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實現14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畜牧業綜合實力排名進入全省前10名行列。為順利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完善畜牧獸醫衛生監督體系
堅持從實際出發,適應農村畜牧業發展變化的要求,改革體制,完善機制,健全體系,強化功能,為畜牧業大發展、快發展提供保障。
(一)充分發揮縣級獸醫衛生監督機構職能作用。依法開展動物防疫、檢疫和獸醫衛生監督工作,不斷強化其功能,提高服務水平。
1、強化獸醫衛生防疫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搞好動物防疫重要性的宣傳,提高養殖戶防疫意識。加大依法防疫力度,對拒絕或逃避防疫的行為,要依法進行強制免疫,確保防疫密度,控制人畜共患病的發生。搞好疫情監測和報告工作,加強與周邊市縣的協作,組織開展好產地檢疫,從源頭上切斷動物疫情傳播和蔓延的途徑。同時,堅持統一訂購、統一供應、統一發放的原則,加強動物疫苗管理,對私自進苗、販賣假劣疫苗的不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2、強化動物檢疫整體功能。加強檢疫人員隊伍建設,重點搞好鄉鎮檢疫員管理和培訓,不斷提高檢疫員業務素質。搞好運輸檢疫、畜禽屠宰檢疫和不合格畜禽產品的無害化處理,確保人們吃上放心、安全的畜產品。
3、強化獸醫衛生監督職能。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獸藥管理條例》,加強獸醫人員管理,實行注冊獸醫制度,規范其從業行為,提高診治水平,適應畜牧業大發展需要。加強獸藥市場和飼料市場管理,對獸藥、飼料實行嚴格監督和定期檢查,堅決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確保畜禽產品安全。
(二)完善鄉級畜牧綜合服務機制。按照統分結合、畜牧專職、行業監督、民營機制、契約規范、社會服務的要求,搞好畜牧綜合服務。
1、充分發揮鄉鎮畜牧服務指導站作用。嚴格防疫員隊伍管理,提高防疫技術水平,確保達到防疫目標。加強對畜牧繁育和獸醫的行業管理與指導,促進獸藥和飼料市場健康發展。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為養殖戶提供更加及時、全面、到位的服務??h動物檢疫站派駐到各鄉鎮的檢疫人員,與鄉鎮畜牧服務指導站聯合辦公,共同開展好本鄉鎮的牲畜及畜產品檢疫工作,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牲畜及畜產品嚴禁進入流通市場,確保達到防檢結合、以檢促防的目的。
2、建立以鄉為單位的防疫員隊伍。以鄉(鎮)為單位設置動物防疫員。人員設置上確定為依龍鎮、中心鎮10人,其他鄉鎮均為5人。通過考試考核、公開競爭的方式,擇優選聘。勞動報酬實行定額補貼、逐級分擔,工資標準為每人年工資按4000元框算(包括突發性重大疫情、季節性會戰時,需要聘用臨時工作人員的報酬,以及技術培訓、防疫設備更新等費用)。其中3000元由所在鄉鎮各村從轉移支付中平均予以分擔,其余1000元由縣財政在支農資金中予以解決。動物防疫員由鄉鎮畜牧服務指導站直接領導,實行合同約束,目標考核,動態管理,確保隊伍穩定、服務有效。
二、大力推廣畜禽良種和標準化飼養技術
(一)建立畜禽良種基地。嚴格貫徹執行《種畜禽管理條例》,每個鄉鎮建立3—5個繁育站點。重點建設優質種豬擴繁基地、優質肉羊基地和優良種鵝基地。到2007年,把我縣建成省內較大的優良畜禽養殖基地。
1、建設優質種豬擴繁基地。采取引進和自繁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建立縣、鄉、村三級良種豬繁育體系,不斷加快生豬的繁育改良步伐。實施好省在我縣辟建的良種豬擴繁基地項目,擬在陽春鄉精進村、解放鄉解放村建2處縣級優質種豬擴繁基地,各鄉鎮要建設二元母豬擴繁場??h級種豬場搞好純種擴繁,實現縣域內純種豬和二元母豬的自給,到2007年,三元雜交商品豬的改良面要達到90%以上。
2、建設全省優質肉羊基地。加強我縣優質肉羊協會與省家畜繁育指導站的協作,通過改良品種、提高品質、增強競爭優勢,搞好肉羊基地建設。在三興、雙陽、富饒、依龍、新興、太東、新屯、向前、新發、中心10個鄉鎮建設優質肉羊生產基地,以德國美利奴和無角道賽特為主推品種。在引進肉羊優良品種的同時,開展鮮精、凍精配種工作,加快肉羊改良步伐,推動全縣肉羊產業向品質好、價值高、良種化方向發展。
3、建設優良種鵝基地。在太東、富饒、依龍、新發等鄉鎮建立良種鵝基地。以萊茵鵝為父本與當地白鵝雜交,培育具有優良特性的白鵝品系。
同時,不斷提高奶、黃牛品質,奶牛杜絕用一級以下凍精,黃肉牛全部使用西門達爾、夏洛萊優質肉牛凍精,從而改善本地品種性能,提高奶肉產量。
(二)推廣標準化飼養技術。以舍飼圈養、集中育肥、標準化小區建設為重點,推進畜牧業向標準化、集約化、工廠化方向發展。嚴格生產技術規程,做好飼料、獸藥、畜產品、檢驗檢測和環境監控等項工作。重點完善生豬直線育肥技術,推廣地熱養豬;對牛、羊通過實行分區禁牧、休牧,促進舍飼圈養,依托省家畜繁育指導站技術,采取科學飼料配方,推行肉羊集中育肥飼養方式;白鵝實行以種草圍欄飼養為主,散放為輔,發展綠色養鵝業。同時,在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的村屯,積極引導農民建設牧業小區,采取標準化飼養,實行糞便無害化處理。
三、加強畜禽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擴大畜禽生產基地規模。把畜禽生產基地建設作為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注重區域布局,突出優勢品類,力爭到2007年,把我縣建成黑龍江省養豬大縣、全省白鵝生產基地和全省優質肉羊生產基地。突出白鵝品牌優勢,擴大飼養規模,建設一批飼養量達10萬只以上的鄉鎮、萬只以上的村,發展一批飼養500只以上的大戶群體。依托搖籃乳業公司,加速擴展奶牛群體,發展一批飼養量達千頭以上的專業村和一大批百頭以上的專業屯。進一步擴大生豬和肉羊發展規模,到2007年,全縣飼養生豬萬頭以上的村要發展到30個,千頭以上的屯發展到200個。肉羊飼養量達萬只的專業村發展到10個,飼養量達1000只以上的專業屯發展到100個。
(二)強化畜禽生產基地建設措施。一是引導支持養殖大戶追加投資,擴大養殖規模,靠大規模獲取大效益。二是著力吸引縣外資金投資養殖業,壯大養殖戶群體,擴大養殖業規模。三是積極鼓勵城鎮居民投資養殖業,引導其轉變擇業觀念,充分利用城鄉閑置資產,建設規模養殖場。四是大力倡導干部投身養殖業,以更加優惠的政策,調動縣鄉干部參與養殖的積極性,通過干部帶動,發展一批較高水平的養殖場和種畜場。
(三)搞好畜牧龍頭企業建設。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建設具備一定規模的畜牧加工企業,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擴展小企業的加工能力。
1、培育加工龍頭。依托“中國白鵝之鄉”和“依鶴”品牌優勢,加快對天鵝集團公司改革步伐,走依法破產、招商發展之路,做強鵝產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搖籃乳業,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檔次,加快開發新產品,增加反哺能力。以天豐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積極扶持肉牛、肉羊屠宰、冷凍加工企業,聯合經營、整合品牌、擴大規模,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形成整體發展優勢。
2、培育市場龍頭。發揮畜禽交易市場和集散地促進銷售、帶動養殖的作用,培育龍型產業。堅持季節性交易與常年交易同步發展,重點培育和完善畜禽及其產品專業交易市場。新發、新興的肉牛、肉羊交易市場要擴大交易規模,延伸輻射半徑,逐步發展成齊市北部地區肉牛、肉羊生產、交易集散地。同時積極培育仔豬、肉犬、羽絨集散地,拉動生產經營。積極鼓勵和引導生產大戶、畜牧經紀人創辦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畜產品生產經營中介服務組織,發揮其協調產銷作用,外尋市場搞對接,內聯大戶促生產,提高養殖戶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四、加快發展飼草飼料業
(一)大力實施草原改良。認真落實草原保護、草原平衡和禁牧休牧三項制度,推行草食動物舍飼。從2006年開始,實行劃區輪牧、分區禁牧。大力治理草原“三化”,提高草原生產能力,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到2007年,全縣草原改良面積要達到28萬畝,平均畝產草量達260公斤,禁牧10萬畝,休牧15萬畝。
(二)擴大種草和青貯種植面積。進一步調整種植業結構,擴大飼草種植面積。對坡降度大、水土流失嚴重的耕地,引導農民種植紫花苜蓿、谷稗、無芒雀麥等高產優質牧草,增加飼料來源,緩解草畜矛盾。到2007年,種草面積要達到25萬畝。不斷擴大青貯飼料種植面積,到2007年,青貯玉米種植面積要發展到10萬畝。同時,加強作物秸桿利用,要把秸桿視為“第二草原”,采取微貯、黃貯、鹽化、氨化等科學加工技術,提高其營養價值和可利用率。
(三)加快發展飼料產業。依托當地資源,通過招商引資等多元投入的途徑,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建設現代飼料加工企業,適應畜牧業大發展的需求。大力推廣飼草和青貯飼料加工貯藏技術,鼓勵和扶持建立飼草、青貯飼料專業化企業,到2007年,力爭在我縣建設一批具備一定規模的飼草和青貯公司,推進飼料產業的快速發展。
五、強化畜牧業發展服務措施
(一)強化扶持措施。采取更加寬松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畜牧業加快發展。
1、增加畜牧業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資金支持,加大對畜牧業的資金投入力度??h財政設立動物防疫風險預備金30萬元,各項支農資金、扶貧資金重點向畜牧業傾斜。各商業銀行加大對龍頭企業、養殖場、養殖大戶的支持力度,農村信用聯社要實現貸款投放結構的換位,調整優化貸款結構,保證50%以上貸款用于支持發展畜牧業,其中,中長期貸款要達到畜牧業貸款總額的40%以上。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金向畜牧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地資金投向畜牧業。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機關干部和企事業單位職工從事畜禽良種生產經營、飼草飼料生產、畜禽養殖和畜產品加工業,對于達到一定養殖規模要求的,按照縣委2005年出臺的《縣鼓勵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若干意見》,享受有關停職留薪的政策優惠。稅務部門對規模養殖戶興辦的糖化飼料廠、飼料加工廠等,按最低標準收稅。電業部門對畜牧養殖戶(場)用電給予一定的優惠。畜牧、工商、土地、建設、環保等有關部門,要從各自職能出發,精簡審批項目手續、減化審批環節、嚴格審批時限和減免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為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強化社會服務。加強畜牧獸醫服務工作。要選派熱愛農村畜牧獸醫工作的青年到大專院校進修,不斷充實鄉村畜牧獸醫隊伍。畜牧部門對養殖戶無償提供咨詢和技術指導,對規模養殖戶飼養的畜禽要優先進行防疫和配種。鄉鎮畜牧服務指導站,要完善服務手段,增強服務功能,全面開展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生產管理、信息服務等方面業務。發揮畜牧獸醫人員的服務作用,努力實現繁育改良、防疫治療、技術指導、飼料供應、產品銷售“五不出村”,解除養殖戶的后顧之憂。不斷加強對畜牧業發展前景、優惠政策以及成功典型、創業先進事跡的宣傳,加大對我縣畜禽名牌產品、綠色產品和特色產品的宣傳力度,營造上下同心、共謀畜牧業大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六、加強畜牧業大縣建設的組織領導
(一)成立領導組織。為進一步加強領導,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運行,成立縣建設全省畜牧業大縣領導小組。
組長:王金章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副組長:宮賀廷縣委副書記
杜文富縣政府副縣長
成員單位有:畜牧水產局、農委、信用聯社、人民銀行、扶貧辦、財政局、招商局、國稅局、地稅局、國土資源局、水務局、經濟貿易局、電業局、建設局、工商局、環保局等。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建設畜牧業大縣的組織實施工作,辦公室設在縣畜牧水產局,辦公室主任由畜牧水產局局長王洪禮擔任。
(二)明確工作職責??h委、縣政府對每一個重點發展品類,確定一名縣級領導專門負責,從養殖戶、生產基地到龍頭企業按產業化的思路一抓到底。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工作職能和責任義務,增強大局意識、搞好協調配合,努力形成齊抓共建的工作合力。
(三)實行目標管理。一是對畜牧業發展指標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到部門和責任人。二是按照《農業和農村工作考核辦法》,嚴格予以考核,把畜牧業發展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衡量干部去留、調整任用的重要依據。三是采取系統化推進,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措施,實行流程操作,明確每個產業、每個時期具體發展目標,隨時把握畜牧業產業發展脈搏,注重抓好典型,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及時發現和解決突出矛盾和難點問題,以扎實有效的工作,為建成全省畜牧業大縣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