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節約型農業社會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05 09:52:00
導語:創建節約型農業社會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能源和資源總需求將迅速擴大。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對農業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要緩解資源約束的矛盾,就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考慮資源承載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農業。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縣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特制定縣創建節約型農業實施方案。
一、基礎情況
縣位于黑龍江省西部,地處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北緣,全縣幅員面積3685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8.4萬畝,轄5鎮11鄉,148個行政村??h屬于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全縣土壤種類分為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沼澤土及鹽堿土五類,其中黑土占總面積的67.9%。土質疏松,表土層一般在25cm左右,有機質含量一般在3%左右;在宜于作物生長的5—9月份,光生理輻射、日照時數占全年的47%。年有效積溫2450℃,積溫全部集中在5—9月份,這個時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6.6%,無霜期120--125天左右,初霜一般在9月15日。縣內降雨量年內及年際間變化較大,年平均降雨為460mm,降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8.5%??h主要河流有四河一川,均為季節性河流,其中烏裕爾河貫穿全境。地下水資源不足,且埋藏較深,一般在130-160米之間,最深達250米。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縣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二、奮斗目標及發展重點
奮斗目標:縣是農業大縣,經過近20年的生態農業建設,的環境得到了根本的改變。通過生態農業建設的實踐,逐漸摸索節約型農業建設途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縣森林植被占12%,森林植被的增加,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的采用,使縣坡耕地泥沙流失量減少88%,徑流減少78%,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0.51個百分點,風速降低58%,空氣濕度提高10—14%,蒸發量減少14.6—17.8%。全縣共興修水庫9座,塘壩1352座。但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的基本縣情。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我縣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工業化不斷推進,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城市化步伐加快,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緩解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全縣上下已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用大力氣抓好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
發展重點:(一)、大力推廣秸稈利用。抓緊啟動秸稈能源利用、秸稈過腹增值、秸稈材料和秸稈粉碎還田等重點節能工程。提高玉米、大豆等秸稈的利用率,通過秸稈粉碎還田、發展畜牧業實現過腹增值等辦法,使秸稈的利用率逐年提高。2005年預計秸稈總產量59萬噸,秸稈利用量32萬噸,利用率為54%;2015年預計秸稈總產量為67萬噸,秸稈利用量50萬噸,利用率為75%;預計到2020年秸稈總產量將達到78萬噸,秸稈利用量70萬噸,利用率將達到90%以上。(二)大力節約用水。繼續抓好農業節水灌溉和旱作節水農業,嚴格控制超采、濫采地下水。全縣節水噴灌面積達到150萬畝以上。加大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力度。抓好抗早水源建設,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實施“百庫千塘萬眼井”工程。抓好人工增雨設施建設,建立鄉鎮人工影響天氣基地16處,購進車載火箭發射器和高炮等人工降雨設施,提高我縣整體人工影響天氣能力。(三)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規程進行生產,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到2010年全縣綠色食品監控面積達到270萬以上。繼續實施沃土工程,宣傳和鼓勵農民多用農家肥,畝均施用農家肥1.5立方米以上,這樣既減少了化肥用量,節約了資源,又培肥了地力。(四)大力發展農村能源建設。從科學高效持續利用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入手,大力推廣將日光溫室、廁所、節能豬舍、沼氣池結合在一起的“四位一體”模式和將太陽能豬舍、廁所、沼氣池結合在一起的“三位一體”模式。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農村燃料、肥料、飼料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日益完善。到2010年,全縣將完成“三位一體”、“四位一體”沼氣池建設10000個。通過農村能源建設將形成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實現無廢物生產和對人畜糞便與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這樣既可以提高綜合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又美化了農村的人居環境,為農村和農民走上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拓一條新的途徑。(五)節約用地。在節約土地方面。認真貫徹實施國家土地法規,繼續實行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完善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制度。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試點,促進農村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六)建設節約型機關。在節能管理方面要做到:單位加強對辦公樓(室)的管理,明確專人負責對公共用水、公共用電及各類設備的節能監管;充分利用自然光照,白天自然光照條件較好的辦公室、會議室,不得開啟照明燈。做到人走燈滅,杜絕“長明燈”等浪費現象;工作人員用水完畢后應隨手關閉水龍頭,杜絕“長流水”現象;嚴格按規定時間開關空調,合理設置空調溫度,夏季室內溫度26℃以下、冬季室內溫度20℃以上不得使用空調。空調房間應隨手關閉門窗,下班前10分鐘一律關閉空調。在節能辦公方面要做到:嚴格執行機關財務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辦公用品采購和配備。大型辦公設備嚴格實行區政府集中采購制,日常辦公用品一律由辦公室實行臺帳登記制,統一購置和配備;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加速辦公自動化進程,非涉密文件盡量通過網絡傳送,減少文稿的流通。內部非正式稿件一律采用雙面打?。皇褂秒娔X等辦公自動化設備時應盡量減少待機時間;內部人員會議和活動,一律自帶茶杯;下班后應及時關閉各類電源;辦公電話費一律實行每月包干制,超支話費由個人自付。在節約開支方面要做到:嚴格遵守勤儉辦事的原則,在舉辦各類會議、活動和接待時,嚴禁重形式、講排場、擺闊氣等鋪張浪費現象;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的信息共享功能,嚴格控制紙質文件數量。
三、保證措施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解決好與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重視調查研究,注意傾聽和尊重基層和當地群眾的意見,妥善解決出現的問題,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資源節約的技術支撐體系。加大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推廣應用節約資源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資源節約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項目建設。(三)、著力深化改革,建立節約資源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的作用,注重運用價格、財稅、金融手段和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外貿政策,促進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四)、要強化監督管理,堅決制止一切浪費資源的行為。建立資源節約的統計制度和信息制度,促進各行各業改進工作,堵塞浪費資源的漏洞。(五)、加強法制建設,完善資源節約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更加嚴格的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等各項標準,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強制淘汰制度。加大資源保護和節約的執法力度。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各級領導都要率先垂范,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深入開展資源“縣情”教育,在全縣范圍內樹立節約意識、節約觀念,倡導節約文化、節約文明,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資源節約活動,積極創建節約型農業,務求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