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6歲寶寶---重陽節活動方案B

時間:2022-04-10 11:02:00

導語:3歲-6歲寶寶---重陽節活動方案B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3歲-6歲寶寶---重陽節活動方案B

【主題】重陽節——帶孩子放風箏

【重陽節簡介】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民間在該日有登高望遠、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或菊花的風俗。

【適合年齡】3歲6歲

【參與人】母親、父親、孩子

【地點】戶內/戶外

【節日導語】

重陽節正當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又有登高望遠的習俗,正是放風箏的好時間。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非常喜愛放風箏活動,老少皆宜,它不僅能健身養目,還能陶冶情操。

【怎樣帶孩子放風箏】

★讓孩子知道放風箏要選擇怎樣的天氣。

春秋兩季都是放風箏的好時節。而清明之前更是放風箏的黃金時節,因為這時的風向較穩,風速均勻,便于風箏放飛。同時這時的天氣干燥,風箏不易受潮,能保持風箏原有的形狀,不易損壞。

★告訴孩子放風箏應選擇什么樣的場地。

周圍沒有高大的建筑物,沒有較高的樹木和電線桿,地面也比較平整寬敞的地方是放風箏的好場所。

★帶孩子放風箏,使孩子學習放風箏的本領。

放風箏時要兩人互相配合。一個人拿好風箏,用手抓住風箏的骨架的中心條,站在風箏背后或側后,將風箏舉起。使風箏略向前傾斜5~10度,往前跑。另一個人右手拿線拐,左手拿風箏線,并把線慢慢放出10~20米,線要拉緊,等到風力適宜時,持風箏的人向空中輕輕一松手,拿線的人隨著風箏上升的方位和風勢,不斷調整自己站的位置,并調整放線的速度和長度,使風箏借助人的拉力和風力沖上藍天。拿線的人分幾次把線放出180~200米左右就可以了。一旦風箏飛到天上就平穩了。

風箏停止放飛回收線時,絕不能操之過急,要順著風勢和風箏的方位不斷調整,慢慢地把線繞到線拐上。注意別把線拉斷。當風箏快要落地時,另一個人要把握時機,接好風箏,免得風箏直接摔在地上造成損壞。

【讓孩子知道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

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這里包含著力學方面的知識,我們可在放風箏時或放過以后引導孩子探索,讓孩子有個初步的了解。

【與孩子共同總結得出】

要使風箏能飛上天,必須掌握3個基本條件:

★要選有一定風力、晴朗的天氣。風速一般在3~5級比較適宜。

★要選擇較好的風箏。風箏本身必須有迎風的傾斜度,也就是指風箏的平面與腳線構成的“仰角”。一般情況下,腳線是兩根的,迎角75度左右,腳線為三根的迎角在85度左右比較好。

★必須有來自放飛點的牽引力。也就是放風箏的人對風箏的拉力。

【溫馨提示】

帶上您的孩子,在藍天白云下,放飛箏,定會使您和孩子心曠神怡,快樂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