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草原火災應急預案

時間:2022-04-29 02:15:00

導語:市草原火災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草原火災應急預案

1總則

1.1目的

1.2工作原則

1.3編制依據

1.4適用范圍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2.2指揮部人員組成及職責

2.3辦公室人員組成及職責

2.3.1綜合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2.3.2后勤保障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2.3.3督導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2.4應急聯動機制

3預警和預防機制

3.1草原火情信息監測與報告

3.2預警預防行動

3.3預警支持系統

4應急響應

4.1火災級別

4.1.1Ⅰ級特別重大草原火災

4.1.2Ⅱ級重大草原火災

4.1.3Ⅲ級較大草原火災

4.1.4Ⅳ級一般草原火災

4.2響應程序及等級

4.2.1Ⅰ級響應

4.2.2Ⅱ級響應

4.2.3Ⅲ級響應

4.2.4Ⅳ級響應

4.3.信息報送和處理

4.4.通訊

4.5.前線指揮

4.6.救護醫療和安全防護

4.7.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4.8.新聞報道

4.9.應急結束

5應急保障

5.1物資保障

5.2資金保障

5.3技術保障

5.4宣傳、培訓和演習

6后期處置

6.1善后處置

6.2火災調查和總結

6.3表彰和獎勵

7附則

7.1預案的更新與管理

7.2預案制定與解釋

7.3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

8附錄

8.1Ⅳ級草原火災應急響應啟動及結束報簽單

8.2草原火災新聞報簽單

8.3草原火災通報報簽單

8.4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建設情況表

1總則

1.1目的

為了全面、迅速、有序地對草原火災進行應急處理,控制和撲救草原火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保護草原資源,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加強協調,分級負責;信息暢通,快速反應;以人為本,科學撲火。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防火條例》、《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辦法》、《陜西省草原火災應急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市境內草原(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林區和城市市區除外。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應急組織機構由*市草原防火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及下設的辦公室組成。

2.2指揮部人員組成及職責

總指揮:*市農業局局長

副總指揮:*市農業局副局長

成員單位:市農業局畜牧科、秘書科、農業科、科教科、市畜牧站、信息站。

主要職責:批準啟動或停止本預案;根據火情,及時向市委、市政府、省農業廳草原防火指揮部報告;研究、協調、解決撲火救災中的重大問題;根據受災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的請求和撲火需要,指揮調動撲火急需的人員、物資和裝備,指導、監督地方政府盡快撲滅草原火災;根據防火需要,協調解決重點草原防火區、受災地區草原防火設施建設和抗災救災資金、物資;各職責單位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做好撲救草原火災的各項工作。

2.3辦公室人員組成及職責

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辦公室內設綜合組、后勤組和督導組,辦公室主任由市農業局主管畜牧的副局長兼任。

2.3.1綜合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組長:市農業局畜牧科科長

成員單位:市農業局畜牧科、秘書科、農業科、科教科、市畜牧站、信息站。

主要職責:辦公室是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機構,負責接受衛星遙感中心衛星監測的火點信息;進行火災動態監測和信息分析,了解火場前線指揮部的撲火方案、撲火力量部署、火場地理信息和氣象情況;根據火情,及時向指揮部總指揮報告,并傳達有關領導的批示和指示精神;根據撲火需要和指揮部決定,聯系調動草原防火急需物資;組織對火情和撲火救災情況的新聞;負責文件收發、情況匯總和建檔,起草指揮部總結報告。

2.3.2后勤保障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組長:市農業局秘書科科長

成員單位:市農業局秘書科、畜牧科、農業科、科教科、市畜牧站、信息站。

主要職責:研究解決受災地區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及時籌措和撥付救災資金;協調組織撲火人員和物資的快速供應;確保與受災地區的信息傳遞暢通;為應急指揮系統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3.3督導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人員組成:由指揮部領導根據火情決定。

主要職責:赴火場協助指導“前指”撲火救災;及時向指揮部報告火場信息;傳達并監督落實領導指示精神。

2.4應急聯動機制

市草原防火指揮部宣布啟動市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后,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各自的職責開展工作。市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火災現場,檢查督導應急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并做好協調各部門工作,確保預案的有效實施。

3預警和預防機制

3.1草原火情信息監測與報告

草原火情信息主要來源于市氣象局遙感觀測、省草原防火指揮部和地方報告。

防火辦公室是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機構。進入防火期(每年

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設值班室,進行24小時值班,

辦公室領導帶班。值班室負責接收衛星監測的火點信息,及時通知火點所在縣草原防火值班室或縣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并要求地方迅速進行核實,及時反饋信息。值班室對反饋信息進行核實,必要時向防火辦公室帶班領導報告。

3.2預警預防行動

重點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組織劃定草原防火責任區,建立草原防火責任制度和聯防制度,加強草原防火設施建設。應組織經常性的草原防火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識。

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和氣象機構應當聯合建立草原火險監測制度,做好草原火險天氣監測預報工作。

3.3預警支持系統

重點草原防火地區要加強草原防火指揮系統建設,確保草原火情傳遞及反饋高效快捷,指揮有力。

4應急響應

4.1火災級別

草原火災分為四個級別:

4.1.1I級特別重大草原火災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受害草原面積8000公頃以上明火尚未撲滅的。

(2)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傷亡20人以上的。

(3)距離重要軍事目標和大型軍工、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不足1公里的草原火災。

(4)需要國家支援撲救的。

4.1.2II級重大草原火災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受害受災草原面積2000公頃以上8000公頃以下明火尚未撲滅的。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傷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

(3)市交界地區,危險性較大的草原火災。

(4)距市界5公里以內的?。▍^、市)草原燃燒面積蔓延500公里以上,或連續燃燒72小時沒有得到控制的草原火災;

4.1.3Ⅲ級較大草原火災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受害草原面積100公頃以上2000公頃以下。

(2)造成死亡3人以下的草原火災。

(3)超過24小時尚未撲滅的。

4.1.4Ⅳ級一般草原火災

(1)受害草原的面積100公頃以下。

(2)無人員死亡的草原火災。

(3)I、II、III級草原火災之外的。

本條所稱“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4.2響應程序及等級

各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對I、Ⅱ、Ⅲ、Ⅳ級草原火災立即報告市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市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對I、II、Ⅲ、Ⅳ級草原火災,立即報告省農業廳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和市政府。I、Ⅱ級草原火災由省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根據草原火災的級別申請農業部啟動不同的等級響應,Ⅲ級草原火災由省草原防火指揮部根據火災情況,啟動響應,IV級草原火災由市草原防火指揮部根據火災情況,啟動響應。發生I、Ⅱ、ⅢIV級草原火災,各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立即啟動本級草原防火預案,制定相應的等級響應。

4.2.1I級響應

發生I級草原火災,立即逐級上報至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和當地人民政府。由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批準后,啟動I級響程序。

(1)應急機構各組工作人員立即到位。

(2)省草原防火指揮部迅速對火情做出全面分析和評估,對撲火工作做出總體部署。

(3)派督導組趕赴火災現場,指導地方做好撲火工作。

(4)根據火情及市、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的申請,批準

調用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物資的品種和數量。

(5)必要時建議省政府召集有關部門研究火災撲救的緊

急措施,調動撲火人員,調撥撲火經費和物資。

(6)必要時建議由省氣象局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人工

增雨撲救草原火災。

4.2.2Ⅱ級響應

發生II級草原火災,立即逐級上報至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和當地人民政府。由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批準后,啟動II級響應程序。

(1)根據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指示,省草原防火指揮

部辦公室迅速對火情做出分析和評估,協助地方做好撲火工作部署。

(2)根據火情,由省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決定是否派

督導組趕赴火災現場,指導地方做好撲火工作。

(3)根據火情及市、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的申請,批準

調用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物資的品種和數量。

(4)必要時建議由省氣象局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人工

增雨撲救草原火災。

4.2.3III級響應

發生III級草原火災,立即逐級上報至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和當地人民政府。由省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向指揮部領導提出處置建議,經省草原防火指揮部總指揮批準后,啟動III級響應程序。

(1)省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立即與省衛星氣象中心等

單位聯系,做好火情監測,掌握火情動態,及時將火情信息通報地方。

(2)與地方保持密切聯系,了解火場前線撲火力量部署、

火場地理信息和氣象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協助地方做好撲火工作。

(3)傳達落實有關領導的指示精神‘

4.2.4Ⅳ級響應

發生Ⅳ級草原火災,立即報告省草原防火指揮部和市政府。由市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向指揮部領導提出處置建議,經市草原防火指揮部總指揮批準后,啟動級Ⅳ響應程序。

(1)市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立即與市衛星氣象中心等

單位聯系,做好火情監測,掌握火情動態,及時將火情信息通報地方。

(2)與地方保持密切聯系,了解火場前線撲火力量部署、

火場地理信息和氣象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協助地方做好撲火工作。

(3)傳達落實有關領導的指示精神。

4.3信息報送和處理

信息報送內容包括:火災發生的時間、地點(地名、經緯度)、過火估測面積、火場地理狀況、火場氣象狀況(溫度、風力、風向)、撲救力量(人員、車輛、主要撲火設備數量)、

火情發展趨勢、火災級別、人員傷亡、威脅居民點和重要設施情況。

信息報送時間:市、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接到I、Ⅱ、III、Ⅳ級草原火災報告后,2小時內報告省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市政府。

發生I、Ⅱ、III、Ⅳ級草原火災時,及時報告市政府后,通報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威脅林區的草原火災,通報市林業局;省邊界附近的草原火災,通過省農業廳通報相關省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涉及人員傷亡的草原火災,通報市衛生局和市民政局。

4.4通訊

市草原防火辦公室準確掌握各縣及重點地區草原防火主管部門的值班電話、主要負責人電話;掌握省農業廳及相關部門聯系方式。保持與指揮部信息暢通。

必要時,指揮部設立草原防火指揮專線電話

4.5前線指揮

草原火災撲救的“前指”由地方人民政府組建,督導組根據指揮部領導的指示,協助指導“前指”進行撲火工作。

4.6救護醫療和安全防護

火災現場救護、后方支援及應急人員和群眾的安全防護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

4.7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當地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接到火災報告后,必須立即組織當地軍民進行撲救。接到撲火命令的單位和個人,必須迅速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撲救。

撲救草原火災,不得動用未成年人、孕女和殘疾人參加。

需要國家派遣部隊參與撲火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4.8新聞報道

國家級新聞媒體的采訪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新聞報道內容由指揮部辦公室提供,指揮部領導審定。必要時指揮部舉行新聞會,并確定新聞發言人。

地方新聞報道制度在當地草原火災應急預案中規定。

4.9應急結束

火災被撲滅、人員撤離火場后,由市、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I、Ⅱ級草原火災由省草原防火指揮部申請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批準應急響應結束;III級草原火災由省草原防火指揮部批準應急響應結束。Ⅳ級草原火災由市草原防火指揮部批準應急響應結束。

5應急保障

5.1物資保障

根據草原防火的實際需要,各縣要加強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建設。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重點儲備風力滅火機、防火服、指揮車、消防車、運兵車、拖拉機、野外生存設備等。

5.2資金保障

處置草原火災突發事件所需財政經費,按《陜西省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和《*市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執行。

草原火災應急專項經費專帳存儲,??顚S?。

5.3技術保障

建立并完善草原火情預測預報系統,制定草原火險等級預測預報技術規程;制定和完善草原火災撲救技術規程;建立地形及草原資源信息管理數據庫;建立和完善通訊調度指揮系統,草原防火預警預報系統。

5.4宣傳、培訓和演習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開展草原防火宣傳,提高群眾對草原火災的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能力。

加強對草原防火指揮人員、草原防火專職人員,以及草原防火半專業撲火隊伍和群眾撲火隊伍的培訓,定期舉行撲火實戰演練,提高科學撲火能力。

6后期處置

6.1善后處置

災后重建、有關人員的補償和獎勵、撲救火災中犧牲人員的撫恤和褒揚、受傷人員的救治、社會救濟等善后工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防火條例》等有關規定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

6.2火災調查和總結

火災調查、火災案件查處由當地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負責辦理。

火災結束后,由市、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進行總結,建立專門檔案,并報省農業廳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和市政府。

6.3表彰和獎勵

火災撲滅后,指揮部對在火災撲救中作出突出貢獻、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7附則

7.1預案的更新與管理

1.本預案根據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草原防火工作的實際需要,隨時更新。

2.本預案制定或更新后報市政府審批,省農業廳備案。

3.各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參照本預案,制定本地區的草原火災應急預案。

7.2預案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市草原防火部指揮部制定,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聯系電話:

7.3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