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單位建設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09 04:04:00
導語:創新型單位建設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落實我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全市科技大會精神,根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大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長發[2006]20號),努力實現“十一五”末把**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的創新型城市的宏偉目標,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F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
開展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各行業、各單位創新能力的重要實踐,是提高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激發全民創新精神和城市創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級各單位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對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上來,廣泛動員,深入發動,積極參與創新型單位建設,全面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步伐。
二、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的基本原則
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堅持“政府引導、資源整合、分類指導、重點推進”的基本原則。
(一)政府引導。突出政府引導作用,加強對創新型單位建設的宏觀規劃、指導服務、政策支持和獎懲激勵,提高創新型單位的創新積極性。
(二)資源整合。整合創新政策、創新品牌、創新人才、創新成果等資源,形成規模和合力,積極推動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
(三)分類指導。選擇不同類型的單位進行創新型單位建設,探索具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和相應的評價與管理辦法,分類指導、分期分批開展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
(四)重點推進。在重點行業、領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開展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發揮示范作用。重點支持創新單位開展體制創新、管理創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新創業活動。
三、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到“十一五”末樹立一批創新型單位典型,形成創新動力強勁、創新氛圍濃厚的全民創新局面,為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目標:2008年全面啟動“創新型區縣(市)”、“創新型園區”、“創新型機關”、“創新型鄉鎮”、“創新型社區”、“創新型學?!薄ⅰ皠撔滦推髽I”建設工作,選擇20家示范單位開展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到2010年完成100家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
四、工作步驟
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按照宣傳啟動、深化推廣、評估認定三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啟動階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
1、宣傳發動(2007年12月-2008年1月)。組織召開創新型單位建設動員會議。在省會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各區縣(市)、各行業層層進行動員。
2、推薦申報(2008年2月—3月)。由各成員單位或相關部門組織指導和推薦,由各牽頭單位匯總相關申報資料,要求于3月30日前報**市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市科技局)。
3、指導創建(2008年4月—5月)。由相關專家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組成評價小組,分組對申報單位進行綜合評價、現場指導,出具意見報告。
4、評估認定(2008年6月)。對評估合格的單位,報市委、市政府審批并授予“創新型單位”稱號。
(二)深化推廣階段(2008年7月-2009年12月)
總結經驗,推廣成功模式,繼續深化推進創新型單位建設。每年分別指導40家單位。
(三)評估認定階段(2010年)
到2010年累計完成100家左右創新型單位的建設工作目標。具體工作安排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每年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長a市)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把建設創新型單位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明確相關機構負責此項工作。各機關、園區、鄉鎮、學校、企業、社區等創建單位要成立專門工作班子,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明確相關職責和工作任務。
(二)明確責任分工。明確責任、分類指導、分層次推進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皠撔滦蛥^縣(市)”、“創新型機關”建設工作由市政府辦公廳牽頭負責組織實施;“創新型鄉鎮”和“創新型社區”建設工作由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組織實施;“創新型園區”、“創新型企業”建設工作由市科技局牽頭,會同市經委負責組織實施;“創新型學?!苯ㄔO工作由市教育局牽頭,會同市文化局負責組織實施。各責任單位要根據實施意見,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并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政府辦、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和市統計局負責面上指導和協調。
(三)營造創新氛圍。加大對創新工作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廣大市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在全社會培育敢于冒險、勇于創新、寬容失敗、崇尚競爭的創新文化氛圍。采取多種宣傳報道形式,推介創新型單位典型經驗。聘請有關知名專家對我市創新型單位建設工作中的重要決策進行咨詢和論證。
(四)嚴格考核評估。將建設創新型單位工作作為全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年對創新型單位建設予以考核評估,表彰獎勵先進單位。各區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應相應建立配套激勵機制,激勵各單位積極參與創新型單位建設的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