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疫病防控專項實施方案

時間:2022-10-30 05:02:00

導語:災后疫病防控專項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災后疫病防控專項實施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市災后疫病防控工作,實現“大災之后無大疫”的目標,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通知》(**辦發〔**〕202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災后防疫工作的緊急通知》(**辦發〔**〕203號)精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災情時關于“切實做好災后防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抗大汛、救大災、防大疫”思想,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統一行動,全力打好災后疫病防控工作攻堅戰。

二、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抗洪救災的總體部署,切實落實各項災后疫病防控工作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實現“大災之后無大疫”的工作目標,奪取抗洪救災的最后勝利。

三、開展時間

**年7月26日至8月14日,為期20天。

四、工作內容和重點

(一)加強災后清淤和環境衛生消毒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進一步組織市政、環衛部門和專業隊伍,加大災后環境清除淤泥和垃圾的力度,特別是對背街小巷要加快清淤進度,對所有受淹地區清淤工作不留死角。全市各級衛生、工商、質監、農業、商貿流通、市政和愛國衛生部門,要組織消殺專業隊伍,廣泛發動受災單位和群眾參與,及時做好洪水淹沒地的各種環境清理和消毒、殺蟲、滅鼠工作,對動物尸體進行消毒深埋處理,對水淹地區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網點、集中式供水單位和分散供水網點、住宅、廁所、農貿市場、垃圾點、災民臨時聚居點等重點場所、重點單位全面實施藥物噴灑消毒殺蟲處理。

(二)加強水源保護和飲水消毒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城鄉飲用水源的保護與管理,組織力量盡快恢復被洪水損壞的供水設施,保證飲水衛生安全。全市各級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飲用水水源,加強集中式供水單位水源保護監督與監測,各級衛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集中式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水質監測和衛生執法檢查;各級政府要迅速組織力量,對被洪水損毀和淹沒的分散式供水水井進行清淘、消毒,飲水消毒措施要落實到每家每戶。各類供水單位特別是鄉鎮水廠,必須嚴格加強制水管理,強化飲用水質消毒。

(三)加強食品衛生安全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組織力量對災區水淹后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食品,必須進行集中處理和銷毀,嚴防食用后發生中毒事件。各區縣(自治縣)食品安全工作協調委員會要組織各成員單位及有關監管部門切實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災后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發揮好組織協調和綜合監督的作用,做好災后食品安全監管的牽頭工作。

衛生部門要在分析當地災情、疫情的基礎上,迅速組織力量,加強災后餐飲食品衛生監督,對被淹餐飲單位和集體食堂進行嚴格衛生審查,審查合格后方可開業;嚴格控制受災地區集體性聚餐,同時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應急與調查處置工作。

工商部門要加強對市場全方位的監管,加大對市場巡查的力度和密度,防止霉變食品、死禽畜、死魚及腐敗變質食品上市銷售。要加大對米、面、油、飲用水和肉類、家禽類等與市民生活關系密切的食品的監測和檢查力度,嚴防假劣和被淹食品以及病、死的禽畜肉流入市場。

質監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桶裝水、糕點、肉禽制品、方便食品等的抽查力度,加大巡查、突擊檢查、專項整治力度。要重點監督被淹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恢復生產中原材料使用情況,加強對生產線、原材料及庫存產品的監測,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安全關。

農業部門要加強災后動植物的疫病防治,切實抓好消毒滅源工作,及時、徹底對死亡動物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要嚴厲打擊收購、販運、加工死亡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違法行為,嚴格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交易市場的監管,加強對行政區域內過往動物及其產品的查證驗物和預防消毒,杜絕病害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流入流出。

商貿流通部門要加強對受災嚴重地區的屠宰企業和酒類生產經營企業的監控,嚴格定點屠宰制度,嚴防不法商販借機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防止受災地區病害豬肉、酒類制品上市。

其他有關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溝通和配合,切實做好災后食品安全工作。

(四)加強疾病監測與控制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各級衛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疾病監測和疫情報告,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在本次專項行動期間全市衛生部門要嚴格實行救災防病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各級醫療機構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及時發現、報告法定傳染病疫情。有網絡報告條件的醫療機構,要及時進行網絡報告,無網絡報告條件的或災后網絡未恢復正常的醫療機構,發現傳染病后,要及時電話報告當地疾病控制中心,由當地疾病控制中心或指定的醫療機構立即通過網絡報告。

縣級以上綜合性的醫院必須開設腸道門診和發熱門診,發現腸道和呼吸道傳染病病人,要及時報告疫情,同時防止交叉感染。

一旦發現甲類或者按照甲類管理的傳染病、其他傳染病聚集或爆發疫情,或者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有關單位要按規定在事發2小時內報告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政部門,同時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報告系統”上報初次、進程、結案報告。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每日、每周及時分析霍亂、甲肝、戊肝、痢疾、傷寒、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瘧疾、炭疽、感染性腹瀉的疫情情況和發展趨勢,上報本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五)加強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手段和傳播媒介,做好群眾衛生防病宣傳教育和動員工作。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和手機短信等多種手段,開展防病知識科普宣傳,消除公眾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教育和指導群眾提高衛生防病意識和能力。要迅速編印健康宣傳資料在受災地區張掛和發放,組織衛生、工商、質監、農業等部門工作人員,鄉鎮干部和駐村干部深入災區開展健康教育,深入開展群眾國衛生運動,增強災區群眾自我防病能力,實現群防群治。

五、工作要求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衛生部門和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有關市級部門的分管領導為成員;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災后疫病防控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近期,市政府將組建多個督導組對各區縣(自治縣)災后疫病防控工作進行專項指導和督查。

(二)迅速行動,分工協作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統一組織,各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相互支持,主動配合。要加強工作中的聯系與協調,建立信息通報、溝通制度,加強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地區聯動,迅速在全社會形成災后疫病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保障,嚴肅紀律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切實保障專項行動所需經費和人力。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要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災后疫病防控責任制,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問責制,對因玩忽職守、疏于管理、責任不落實和措施不力而造成重大食品或飲用水污染中毒事件、重大傳染病疫情蔓延以及發生霍亂疫情二代病人的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負責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四)加強信息報送工作

專項行動結束后,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將專項行動工作情況和匯總表及時上報市政府,抄送市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