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02 09:12:00
導語: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工作的要求,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促進發展環境優化,加快為民、務實、清廉的服務型政府建設,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為指導,以擴大基層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府機關作風建設為目標,以優化經濟環境、方便群眾、企業和投資者為出發點,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的決定,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簡化辦事環節,規范行政行為,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機關服務效率和質量,確保公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得到保證,為加快我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的基本原則
一是依法公開。各部門、街鎮鄉政權機關和派駐站所政務公開工作應當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進行;
二是真實公正。公開的內容應當真實可信,辦事的結果應當公平公正;
三是注重實效。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循序漸進,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四是有利監督。要方便群眾辦事,便于群眾知情,有利于人民群眾行使監督權。
二、政務公開的范圍
全縣各部門、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公共服務行業、事業單位,都要全方位推進政務(事務)公開。實行垂直管理的部門,要積極組織其直屬機構按照當地政府的統一安排和要求開展政務公開工作。要通過努力,實現今年內全縣政務公開面達到100%,形成“二級聯動,全方位、全覆蓋”的政務公開工作新局面。
三、政務公開的內容
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除涉及國家安全和具有保密要求的外,凡人民群眾需要了解而又能公開的行政事項和行政活動,特別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及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事件和事項、重大政務活動及重要政務會議等,都要最大限度地公開。作為最基本的要求,決定縣級政務公開的基本事項為“11+(13+9)”,即政府11項,部門22項(向社會公開的為13項,向本機關職工公開的為9項);街鎮鄉政務公開的基本事項為“10+5”,即向群眾、企事業單位公開的為10項,向本機關職工公開的為5項,各地、各部門務必認真落實。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探索,逐步擴大和深化政務公開的內容。
(一)縣政府公開的內容
1、政府工作報告;
2、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計劃;
3、財政預決算執行情況;
4、年度經濟社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5、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及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情況;
6、懲治腐敗重大案件辦理情況;
7、公民、法人代表及其它社會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辦結情況;
8、民心工程完成情況;
9、重要政策、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10、重大政務活動和重要政務會議;
11、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及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
(二)縣級各部門公開的內容
1、對社會公開的內容
(1)領導分工、行政職能、機構設置、職責范圍;
(2)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程序及執行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依據及標準情況;
(3)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條件、辦事程序、辦事過程、辦事時限和辦事結果;
(4)辦事紀律、服務承諾,以及違諾違紀的投訴途徑、處理辦法;
(5)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發展計劃、工作目標及其完成情況;
(6)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過程和出臺的政策;
(7)救災救濟物款、城鎮低保資金和重要專項經費的分配、使用情況;
(8)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及招標投標情況;
(9)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益事業情況;
(10)向社會承諾為群眾辦實事的事項及完成情況;
(11)直接影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益的行政執法事項(包括執法依據、內容和權限);
(12)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
(13)其他應對社會公開的事項。
2、對單位內部公開的內容
(1)干部任用、人事安排及獎懲;
(2)財務制度及收支;
(3)重要工程項目方案、審批及招投標情況;
(4)大宗物品采購情況;
(5)固定資產的處置情況;
(6)重大管理事項的決策;
(7)工資、福利、社會保障政策規定;
(8)領導班子廉政勤政情況;
(9)其他應在內部公開的事項。
(三)街鎮鄉政務公開的內容
1、對社會公開的內容
(1)重大事務和財務公開。包括:街鎮鄉當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情況;大額度資金的使用;年度財政收支、預決算的具體情況;年度預算外資金收入、支出、使用的具體情況;罰沒款的回收、使用情況;債權債務情況;其他需要公開的項目。
(2)目標責任制公開。包括:街鎮鄉經濟社會發展年度目標;街鎮鄉正副鄉長(主任)任期目標、年度目標;街鎮鄉機關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目標責任制實施、完成情況,檢查、考評及獎懲結果。
(3)履行職責事項公開。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領導分工、行政職能、機構設置、職責范圍;工作部門、工作人員和縣級政府部門所屬的基層站所應當公開與履行職責有關的事項。包括:領導及主要辦事人員的權限及行為規范、工作職責、相關法律政策、辦事條件、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紀律、辦事期限、監督辦法、辦事結果;收費項目、標準、范圍、依據、程序、管理和使用情況,處罰依據、標準和執行情況;各項服務承諾及其他。
(4)農民負擔情況公開。一是各種稅收公開:上級下達各種稅收的數額;街鎮鄉分解到村(居)委會的稅收項目及具體數額。二是農業稅附加及“一事一議”投工投資計劃及使用情況。三是農村訂閱報刊費用、農民負擔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重要商品及服務價格、農業生產性收費、農民建房收費、農村中小學收費、農民進城務工收費,都要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文件依據、項目名稱、收取標準和對象范圍等。
(5)扶貧資金、救災救濟款物、優待撫恤金、城鎮低保發放情況及征兵工作情況公開。包括:上級下達的扶貧資金、救災救濟款物數量及發放辦法;各村委會上報的扶貧救濟對象摸底名單;對各村(居)委會的分配數額和批準享受扶貧救濟的對象名單;優待撫恤金的發放及使用情況;各居委會上報的低保對象摸底名單、上級批準的享受低保人員名單及享受低保的標準;征兵工作情況。
(6)招標、投標及各業承包、建設公開。包括:街鎮鄉集體企業、經濟實體的承包、發包、租賃、拍賣等情況;街鎮鄉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情況;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7)宅基地審核審批情況公開。包括:宅基地審核審批的條件、程序和收費標準;各村(居)委會和街鎮鄉上報申請的戶數和對象名單;縣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對象名單、面積、限建時間。
(8)計劃生育情況公開。包括本年度計劃指標,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可安排生育的對象名單,當年落實節育措施情況和上報的出生情況,征收社會撫養費和罰款人員名單;計劃生育合格村,征收社會撫養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逾期無故不落實節育措施或補救措施人員名單,“雙查”二輪未到位人員名單。
(9)土地征用公開。包括:國家經濟建設、小城鎮建設、興辦鄉鎮企業及其他公益事業等征用的土地,應公布征用的政策依據、征用程序、辦法及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發放使用情況。
(10)對不屬于以上規定的公開范圍,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凡不屬于國家機密、符合本方案規定精神的,都應當公開。
2、對機關職工公開的內容
(1)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
(2)機關內部財務收支情況;
(3)招待費、電話費、差旅費、醫療費等開支使用情況,公車使用情況;
(4)干部交流、考核、獎懲情況;
(5)機關干部職工關心的其他重要事項。
(四)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的規范完善由縣民政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制訂村務公開規范完善工作的實施意見,提交縣委、縣政府審定后,組織開展。
(五)廠務公開
廠務公開的規范完善由縣工會牽頭,貿易局、糧食局、企業發展局、供銷社等部門配合,制訂廠務公開規范完善工作的實施意見,提交縣委、縣政府審定后組織實施。
四、政務公開的形式和時間
按照服務基層、方便群眾、講究實效的原則,政務公開制度采取下列形式:
(一)政務公開欄。按照美觀、大方、簡潔、便于群眾觀看又不影響交通和市容的原則設置固定的政務公開欄,并統一制作“四版、三圖、一薄、一箱”等圖文資料設施予以集中公開,切實做到內容規范?!八陌妗保杭垂_欄上要有工作目標、實事目標、干部職工年終考核情況等各項工作綜合目標公開版;機關及各站、所、辦、庭工作職責、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及辦事程序公開版;基本情況、經濟發展形勢及遠景規劃公開版;財務收支、計生指標、建房指標安排情況、救災救濟物款和低保發放等工作業務版?!叭龍D”:即機關、站、所、辦、庭工作流程圖;鄉鎮行政區劃圖;辦公樓示意圖?!耙槐 薄ⅰ耙幌洹奔丛O置政務公開登記薄和政務公開意見箱。
(二)新聞媒體公示。在《**新聞周刊》、**電視臺和政府公眾信息網等載體上開辟《政務公開專欄》,定期免費編輯政務公開信息,實行重大政務信息集中公示制度。進一步完善縣政府網站,建立政務信息網上制度??h直各部門都要在政府網站逐步建立相應的網頁,出臺政策,頒布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以及行政審批事項和其它需向社會公示的內容,都要在報上和網站公開。各街鎮鄉、各部門在政府公眾信息網上政務信息,必須由本級辦公室負責管理。
(三)召開新聞會。對重大腐敗案件和重大事項的辦理過程及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采取新聞會的形式不定期向社會公開。
(四)聽證會制度。建立健全聽證會制度,對于與廣大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規范性文件的擬定、重大價格的調整、重大交通事故的處理和重大行政處罰案件,都要邀請社會各界參加聽證會。
(五)意見征集制度。對于政府和部門每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以及城市建設與管理、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工作,都要向社會廣泛征集意見,充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
(六)窗口服務制度。加強政務公開服務窗口建設,凡具有行政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職能部門的行政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要全部進入縣行政服務中心和街鎮鄉全程受理室,采取集中公開辦公統一辦理的形式,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
(七)其它方式。根據政務公開的各種具體情況,政務公開的形式可靈活多樣。在采取“兩有”(有投訴箱、投訴電話)、“三掛牌”(辦公室掛牌辦公,工作人員掛牌上崗、收費單位掛牌收費)等形式基礎上,還應結合各自實際,積極創新、大膽探索,創造、摸索一系列方便適用、行之有效的形式。如設置墻報、板報;印發辦事手冊、辦事指南;通過人代會、干部職工大會等各種類型的會議公開有關政務事項??h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要逐步向電子政務過渡,大力推進網上辦理,實行網上服務。同時,應通過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和健全縣長公開電話網絡、設立意見箱等,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單位內部公開的內容,可以文件、會議、公開欄等形式進行。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可試行“點題公開”。
街鎮鄉政務公開著重在公開的形式、深度和效果上下功夫,在充分發揮政務公開公示欄作用的基礎上,加大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宣傳和基層干部下鄉宣講力度,涉農收費要以公示牌公開明示。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及時公開,公開到戶。
政務公開的時間要與公開的內容相適應。日常性工作內容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內容逐段公開;臨時性工作內容及時公開。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每次公開后,都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對群眾提出的合理建議,要積極采納;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加以解決,暫時無法解決的,要做好說明解釋工作。
五、政務公開的監督保障措施
(一)縣監督保障措施
1、建立監督保障機制,確保政務公開工作健康、有效地開展。紀檢監察機關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協助政府抓好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縣成立政務公開監督領導小組,監督領導小組聘請企業單位代表、社會有關方面人士和干部群眾擔任政務公開特邀監督員,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巡視。縣直機關要接受人大代表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工作。
2、實行“預公開”制度。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或群眾普遍關心的重要事項的決策,在正式決定或辦理前先將方案公布,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并調整后,再予以正式公布。
3、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對推行政務公開工作的成功經驗廣泛宣傳報道,對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的,要給予批評,情節嚴重的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4、鼓勵干部群眾的監督。各部門要設立政務公開監督電話和舉報信箱,由各單位政務公開監督小組負責管理,對群眾舉報、投拆的問題,監督小組應及時調查處理,并將調查處理結果向群眾公布。
5、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把政務公開納入各單位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一級抓一級,落實責任制,并把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獎懲的重要依據。對拒不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或在政務公開中弄虛作假、打擊報復、侵犯群眾民主權利等違紀行為的干部,要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二)街鎮鄉監督保障措施
1、成立政務公開監督小組。由街鎮鄉人大、紀委,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等方面的人員組成,街鎮鄉人大主席或紀委書記任組長。監督小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民主評議活動,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要求,及時提出工作建議。
2、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要向人大報告。街鎮鄉當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決算等,要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公開。
3、實行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決定制度。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必須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街鎮鄉領導班子集體討論作出決定后公開。
4、實行“預公開”制度。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機關和派駐站所在決定或辦理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時,應當在正式決定或辦理之前將方案公布,在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并進行調整、修改后,再予以正式公布。
5、實行定期審計制度??h審計部門要對街鎮鄉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政府部門管理和政府委托社會團體代管的各類基金、資金的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并將審計結果公開。
6、加強群眾的直接監督。街鎮鄉要設立舉報電話、政務監督信箱,認真收集群眾意見,鼓勵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監督。對群眾舉報的問題,應及時調查處理。
7、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街鎮鄉政務公開工作的成功經驗要廣泛宣傳報道,對消極抵制、弄虛作假的典型事例應予以曝光。
六、組織領導
政務公開工作實行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抓,人大監督實施,紀檢、監察機關加強監督檢查,政府辦公室負責協調組織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各級各部門要以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充分認識搞好政務公開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強領導,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h已成立了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縣直各單位、街鎮鄉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要注意研究和解決政務公開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為推動我縣政務公開工作的深入扎實開展,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 上一篇:政務公開考核制度
- 下一篇:犯罪審議意見整改措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