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和諧文化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20 08:38:00
導語:農村和諧文化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基本目標,必須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此,縣政協常委會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結合農村實際,就加強我縣農村和諧文化建設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就調研中涉及的五個方面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建議案。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自覺性
在社會變革和進步中,農村和農民相對其它社會和群體而言,處于弱勢和落后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舊的農耕文化歷史沉積的負面因素影響。當前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少干部群眾只注重村級經濟、村容村貌等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普遍忽視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進步的根本性作用,忽視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范、制度體制于一體的文化形態對建設和諧農村的巨大內動力。為此,建議應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自覺性。
1、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和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小康社會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而當前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比,農村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更為滯后。這不僅制約著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也制約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以和諧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為靈魂,塑造新型農民群體,轉變農村發展模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2、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諧的農村文化,可以更好地倡導和諧精神,培育和諧理念,堅持和實行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準則,建立和鞏固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道德支撐和精神文化基礎;建設和諧的農村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導和諧理念與和諧發展的思維成為農村社會的共識,營造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文化氛圍;建設和諧的農村文化,可以更好地有助于形成誠信友愛、融洽和睦的人際關系和崇尚和諧、維護和諧的社會風尚,有助于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3、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素質的有效途徑。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核心的內容在于培育新型農民。只有形成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新型農民群體,才能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大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力度,為培育新型農民提供先進文化的滋養,是努力培養農民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學技術、參與市場競爭和自主創業等一系列文化意識和素質,改變思想封閉、安貧樂道、求穩怕變、缺乏競爭和冒險精神的小農文化傳統,樹立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使其跟上飛速發展的社會變革和進步的有效途徑。
二、切實加強宣傳教育,建立和鞏固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思想基礎
當前各級組織解決“三農”問題的著力點主要放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環境建設、農民的社會保障、非農就業等物質條件和經濟利益方面,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各級組織對和諧文化建設還不夠重視,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較少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深入地研究、落實農民思想道德、文明素養等教育工作,部分農民群眾逐漸被一些低俗、落后、不和諧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所同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農民群體中未能得到完全認同,未能真正做到尚榮、明辱、知恥,農村和諧文化的思想根基還未奠定。為此,建議切實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和諧文化建設。要積極引導農村社會和農民群體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與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宏偉目標和偉大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強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現代化生態島建設目標的認同感、歸屬感,緊緊跟上和諧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時代步伐;要努力引導農民群眾將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與熱愛*,努力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精神結合起來,識大體,顧大局,團結一致,發奮圖強,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要繼續引導農民群眾理性認識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樹立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敢想、敢試、敢闖、敢干;要大力培養農村創新型領導和實用人才,帶領農民進行創新實踐;要進一步弘揚以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墾拓精神,崇尚綠色文明,追求創新卓越,努力開創*現代化生態島建設新局面。
2、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強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積極發揚黨的宣傳工作優良傳統,緊密結合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以主題宣講、教育電影、案例解說專題片等農民喜聞樂見、更易接受的宣傳形式,切實加強對農民群眾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幫助農民群眾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環境衛生、文明生活、善待相鄰等良好文化理念、文明習慣的培養作為當前正在開展的一系列如生態文明村創建、農村改廁、溝河整治、星級文明戶評比等工作的重點和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充分發揮這些工作載體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全縣開展“科學發展,共建和諧”主題宣傳實踐活動中,更應把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重要目標和重要的工作抓手,使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農民普遍的
- 上一篇:生態島發展工作意見
- 下一篇:開發利用文化建筑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