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規劃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25 09:22:00

導語:安全生產規劃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生產規劃工作方案

安全生產事關國家和人民利益,是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為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提出“確保不發生有嚴重社會影響的重特大事故,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的要求,從源頭上根本解決安全生產領域中的突出問題,保持經濟、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鎮安全工作“”規劃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指導,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出發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有效遏制有嚴重社會影響的重特大事故,確保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倡導安全文化,加強法制宣傳,強化安全責任,加大安全投入,實施科技興安,為構建和諧社會、安全環境提供保障。

(二)總體目標

通過重點建設完善“十大體系”和加快實施“八大工程”,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綜合監管水平,使各類事故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下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強化交通運輸安全管理,減少運輸交通事故。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的應急預防、指揮、救援“三位一體”的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監控體系,以中小企業、危險化學品、建筑、火災、燃氣等為重點綜合監管,加強職業危害治理,保障職工健康、安全,有效控制重特大安全生產隱患,確保全鎮安全生產狀況平穩好轉的態勢。

到年,在鎮黨委、鎮政府領導下,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監督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新格局;本鎮安全生產、道路交通、火災事故控制在閔行區“”規劃范圍內;職業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主要任務

(一)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強化安全監督管理

危險化學品: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的綜合監控管理,實施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寶塔型網格化監督管理,責任落實到車間、班組,責任到人。對不具備生產、經營、儲存條件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場所實施關、停、轉、遷;構建本鎮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相對集中、儲存集約化、運輸一體化的格局;運用信息技術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等實施有效監控,建立動態數據庫。

交通運輸:加強道路交通運輸駕駛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健全交通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車輛維修保養制度。加快運輸交通安全設施建設,減少運輸交通安全事故,特別是危險化學品運輸險肇事故。

建筑:以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為抓手,建立安全生產業績差劣企業清出機制;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逐步推進施工現場電子監控,率先在重大工程推行遠程視頻監督系統;健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和預案,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費用保障機制;建立技術工人等級培訓考核體系,提高技術和安全素質;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消除隱患,力爭實現建筑行業死亡事故“零”指標。

消防: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推進隱患排查工作和舉報獎勵制度,實施重特大隱患掛牌督辦;加強人員密集場所和公共區域火災隱患整治;建設城市火災報警聯網系統,覆蓋率達100%;建立重大火災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暢通,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完好;高樓滅火救援能力進一步提高,人員密集場所法定代表人培訓率達100%。

特種設備:建立特種設備動態安全監管機制和現役特種設備安全評估體系;深入開展壓力容器與管道、鍋爐、危險化學品承壓罐車、電梯、起重機械等專項整治;制訂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辦法;嚴把特種設備安全準入關。

城市燃氣:加速推進天然氣轉換進程,消除用戶用氣隱患;推廣工業、民用燃氣報警器和民用安全型燃具的使用,降低用氣事故發生率。

地鐵軌道:加強地鐵軌道安全監控管理,加強車站應急導向標志、信號系統管理;強化安全專項整治,健全與落實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安全檢測、信息傳輸、分析管理和搶險救援為一體的行車安全綜合監控系統和安全保障體系。

小企業:全面開展小企業安全生產狀況摸底調查工作,建立基礎管理數據庫;重點對生產型小企業進行安全生產評估,實施分類監管和安全標準化管理,督促企業落實安全投入,引導企業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強化安全監管體系,推進安全社區建設

加強村(居)委、鎮直屬公司和鎮部門條線安全管理機構隊伍建設,落實裝備配套,提高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強化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意識,加強目標管理和考核。積極推進社區網格化建設,充分運用鎮、村(居)委和社會各級組織共同推動的整體合力,推進安全社區建設。促進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企業、居民的共同參與,社區居民的安全法制、安全文化、安全知識的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實施社區安全網格化、信息化、科學化的管理。

(三)健全宣傳培訓體系,提高市民安全素質

建立安全科普教育,逐步建立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企業教育和社會化宣傳教育全方位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體系。強化從業人員特別是來滬從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對于涉及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職業(工種),用人單位應當從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建立完善安全培訓的教材和考試題庫,逐步實施培訓考試分離,提高培訓質量。加強安全文化宣傳,發揮大眾傳媒的宣傳作用,鼓勵和支持出版各類安全文化產品。開展“5•25”交通安全日、“安全生產月”、“11•9”消防日等各種宣傳活動,倡導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宣傳教育普及率。發揮工會組織、新聞媒體、社區基層組織以及社團組織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和輿論監督作用。

(四)建立技術支撐體系,提升科技興安能力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整合本鎮安全生產領域的科技資源,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重點推廣和應用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開展危險化學品、機械加工、道路管線、地鐵軌道交通等領域事故預防與控制的研究,創新重大危險源監控與預警、重大事故調查分析與鑒定等相關技術。到年,構建起滿足安全生產技術分析、檢測、咨詢、管理需求的安全技術支撐體系。

(五)健全應急救援體系,有效處置突發事件

編制和完善事故災難應急預案聯動機制,簽訂應急聯動責任書,組建應急預案聯動專家組,建立信息共享、預案齊全的安全生產應急預防系統。依托現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和組織網格,整合現有資源,建立鎮安全生產應急指揮平臺。加快危險化學品、交通、建筑、燃氣、特種設備、道路管線、消防等有關行業與領域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城市設防能力。建設一批綜合性、專業性區域應急救援基地和骨干專業救援隊伍,加強演練。逐步形成覆蓋全鎮、組織有序、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體系。

(六)建立危險源監控體系,加強隱患綜合治理

建立鎮、村兩級重大危險源動態監控和預警體系。制定重大危險源評估、分級、跟蹤、監控機制,對重點行業與領域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檢測、評估、監控。逐步完善重大危險源監控網絡體系。重點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單位實施搬遷、關閉,對地下設施非法出租給予取締,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出租閑置廠房以及公眾聚集場所進行專項治理,確保本鎮社會公共安全。

(七)建立安全誠信體系,規范社會安全行為

制訂安全生產誠信管理制度和誠信等級評估標準,建成誠信評估體系和誠信數據庫,形成企業安全生產誠信信息采集、和失信懲罰的安全信用機制。實施分類監管和動態管理。與相關部門建立誠信信息通報制度,促進企業安全生產自律。到年,建成本鎮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體系。

(八)健全安全服務體系,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建立滿足市場需求、適應市場運作、優質高效、誠信規范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體系。進一步發展安全生產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為社會和各類企業提供安全咨詢、評價、檢測檢驗、培訓、認證等服務,不斷提高安全生產中介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九)建立信息網絡體系,提高協同監管能力

建立重點監控對象安全生產基本數據庫、重大危險源數據庫、重大事故隱患數據庫,重特大事故檔案數據庫。建立鎮安全生產業務網站,建立鎮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與鎮政府相關部門和村(居)委、重點行業和企業間普密信息的政務外網系統。在區安監局和區信息委統一組織、協調和指導下,實現各部門之間資源平等共享、統籌安排,形成全鎮統一的安全生產信息保障體系。

(十)加強職業危害監管,保障職工安全健康

監理職業衛生工作協調和重大事項通報制度,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加快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隊伍建設,健全機構、充實人員、落實監管責任。配備專業監督和檢查技術裝備,建立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申報登記系統。積極動員和組織職工開展“群防群治”活動,強化對職業危害較嚴重行業的監督檢查與整治。

三、重點工程

(一)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工程

運用市局GPS和地面測控網定位技術建立本鎮危險化學品運載車輛、定位跟蹤監控系統。逐步實現危險化學品相對集中經營。對外環線以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和使用構成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實施“關、停、并、轉、遷”。到年,建成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環節的安全監管、監控和應急聯動網絡。

(二)安全社區建設工程

以世博園區建設為契機,以社區網格化的建設為載體,制定本鎮安全社區建設工程的行動計劃。以國際安全社區建設為標準,到年,創建成市級安全社區。

(三)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工程

依據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信息化建設方案,建立全鎮安全生產基礎信息數據,建成建筑安全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系統,推進重大建設作業現場電子監控,建設特種設備安全動態監管信息平臺。適用政務信息系統擴容、升級的要求,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預警、應急指揮決策信息系統和安全生產信息專網。配合市局,共建以GIS、GPS及地面測控網高新定位技術為基礎的危險化學品運輸監控及電子簽證聯網系統。

(四)應急救援指揮工程

建設本鎮安全生產應急處置指揮中心和各村(居)委、鎮直屬公司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織編制和完善鎮安全生產事故災難專項應急預案和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配套組建專家隊伍、搶險救援裝備儲備信息庫,加強應急救援企業骨干隊伍建設,開展經常性事故防范演練。

(五)安全文化工程

到年,完善培訓機構,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基地,充實從業人員培訓師資隊伍,編制一本社會公共安全綜合培訓教材,逐步實現考培分離。5年內,培訓從業人員30000人次,培訓企業負責人和安全干部1000人次,培訓特種作業人員500人次。

(六)事故隱患治理工程

開展重大事故隱患調查、登記、建檔工作。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場所和設施實施有效治理,重點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倉儲區、建筑工地、地鐵軌道交通站、人口密集場所、鍋爐壓力容器(管道)及城市道路管線、閑置廠房租賃場所等事故隱患治理。

(七)重大危險源監控工程

開展各類重大危險源動態普查、登記、建檔工作。建立重大危險源基礎數據庫和動態監管、監測預警系統。

(八)監管監察能力工程

推進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健全本鎮安全生產行政執法體系和隊伍。鎮政府為鎮安全管理機構配置安全監察監測專用設備、個體防護裝備、應急指揮通訊設備和專用交通工具。各村、鎮直屬公司結合實際,為安全管理機構配置個體防護裝備、應急指揮通訊設備等。

四、保障措施

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與國家財產的安全。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重大,需要各級組織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加強政策支持,加大安全投入,是全面實現“”安全生產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一)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安全生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關系,將安全生產相關內容、重要指標納入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及投資計劃,使安全生產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建立安全生產投入機制

要建立安全生產預防基金,改善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政策,拓寬安全生產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金融和保險參與的多元化安全生產投入機制。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實行工傷保險浮動費率辦法,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機制。鎮、村兩級要把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每年分別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事故預防、隱患治理,以及公益性宣傳教育培訓、安全文化建設等工作。增強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減少和降低工傷事故發生率。對危化企業和高危行業企業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提高本鎮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

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為核心,加強調查研究,重點加快危險化學品、建筑、交通、燃氣管線、地下設施、職業健康、勞防用品以及閑置廠房租賃場所等安全管理的配套研究。落實安全生產許可證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三同時”制度。對安全產品、安全設備及設施等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懲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提高執法效能。

(四)實施科技興安戰略

大力推進科技興安戰略。加強科學技術與安全生產緊密結合,把安全生產領域亟待解決的基礎研究項目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列入本鎮“”科技攻關計劃。加強安全生產科技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安全生產科技隊伍。生產經營單位要培養和引進懂安全、有技術、會管理的安全生產專業人才。

(五)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

要以抓基層、抓基礎為切入點,大力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保障各級安全生產監管機構、人員、裝備、設施、資金投入等到位,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產監督執法裝備水平和重大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到年,健全安全生產“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監管體系。

(六)強化安全生產責任

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安全生產死亡事故、火災事故、道路交通運輸死亡人數等指標納入政績考核指標,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各行業主管部門應將安全生產納入本行業發展規劃,指導本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對本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負責。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群眾監督參與機制,大力推進提供社會公共安全隱患信息獎勵實施辦法,建立安全生產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的機制。

(七)加強交流與合作

積極拓寬渠道,不斷加強國內特別是本市地區之間的安全生產交流與合作,建立區域監控聯動機制,提高區域安全監管水平。吸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金、人才等資源,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