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局深化稅務改革工作方案
時間:2022-06-02 04:49:00
導語:國稅局深化稅務改革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新的形勢和歷史賦予我們新的使命,國稅工作要實現長遠發展,就要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不斷深化改革,大力實施興稅強稅戰略,進而推動國稅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今后,我市國稅系統將重點實施五大戰略:
第一、按照系統化的要求,實施改革強稅戰略。國稅部門要強化稅收的聚財職能,促進稅收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系統化、全方位的進行國稅工作改革。
一是要積極推進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國家新一輪的稅制改革方案正在醞釀之中,稅制改革的深化必將更好地發揮稅收籌集財政收入和調節經濟、調節分配的職能作用。國稅部門首要的任務是加強調查研究,做好充分準備,確保稅制改革的順利到位。
二是要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稅制改革必然帶動征管改革,今后征管改革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要建立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運行機制,主要應建立監督制約機制、協調配合機制、競爭機制、信息傳導機制和考核機制。下一步征管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信息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稅收管理。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加快征管業務重組和優化,科學設計征管流程,在此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征管機構改革,健全稅收征管組織體系。按照專業化的要求,科學設定征管各環節的職責分工,明確征收、管理、稽查各個環節的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標,健全崗責體系,并切實加強征收、管理、稽查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和工作協調。
三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市國稅系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創造一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激勵機制,形成了套制度完備、紀律嚴明、群眾參與的監督體系,從而實現人事管理工作的四個突破,即在落實群眾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方面有新突破;在疏通“出口”,實現干部能下方面有新突破;在健全干部監督工作的各項制度,保證各級領導干部正確行使權力方面有新突破;在激發干部活力,調動干部積極性方面有新突破。
第二、按照體系化的要求,實施依法治稅戰略。依法治稅是稅收事業發展的歷史選擇,是新時期稅收工作的必由之路。實施依法治稅戰略,必須建立協調完備的稅收法律體系、規范有效的稅收執法體系、保障有力的稅收司法體系。作為市一級國稅部門,依法治稅的關鍵是把治內與治外相統一、治稅與治隊相統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用的監督管理機制,努力實現三大目標:
一是實現稅收執法的全方位規范。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科學論證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對原機構設置、崗位職責、執法責任進一步理順、細化和明確,構筑與新時期依法治稅工作相適應、職權清晰、運作高效的稅收管理機制。
二是實現稅收執法的全過程控制。重點是完善權力制約機制,關口前移,加強過程控制,變事后檢查發現問題被動整改為提前主動控制。一方面要充分發揮ctais軟件監控作用,建立崗位銜接、資料傳遞和崗位間執法責任承接制度,形成崗位間環環相扣,相互監督制約的執法過程控制系統,制約稅收執法權,解決執法隨意性。另一方面,要實施執法剖析制度。定期對管理單位執法情況進行抽樣剖析,從稅務登記、稅款征收、管理、稽查各環節嚴格依據工作流程,崗位職責,進行內部執法檢查,進而把執法檢查到崗,責任追究到人,使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和制約。
三是實現稅收執法的全視角監督。要以推行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為切入點,建立稅收執法檢查機制、機控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形成規范化的內外執法監督體系。內部監督的核心是落實執法責任追究制;外部監督的重點是公開監督內容,強化部門監督,加強納稅人的監督,逐步形成公正、公開、透明的多元化外部監督制約體系。
第三、按照精細化的要求,實施管理活稅戰略。實施精細化管理是全面提高稅收征管水平的根本途徑。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確、細致、深入的要求,明確職責分工,優化業務流程,完善崗責體系,加強協調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緊緊抓住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抓緊、抓細、抓實,不斷提高管理效能。今后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精細化管理來實現,稅收征管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要堅持依法、規范,體現管理活稅的要求。
一是規范機構設置,使組織體系高效化。最近,總局和省局征管工作議提出要按照依法、精簡、效能、規范,有利于稅收工作開展的要求,加強征管組織建設。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理順規范外設機構,合簡并內設機構,切實加強辦稅大廳建設,使整個組織體系繼續朝著集約化、扁平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理順崗位流程,使崗責體系嚴密化。要在合理配置征管職能的基礎上,對各單位的崗位設置和相關權責進行明確,使各項稅收業務的處理都實現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查。要科學設定崗位,以崗定則,并實行“一崗多人”或“一人多崗”。要嚴格崗責劃分。對每一個工作崗位,每一道環節的工作標準、職責詳細說明。每個工作崗位干什么、怎樣干,要作具體化、清晰化的規定,杜絕“有活無人干,有人無活干”的現象。要理順工作流程,對所有稅收業務、工作規程都以工作流的形式進行明確,每一個崗位都要成為稅收征管“流水線”上作業的一環,環環相扣,環環制約,從根本上解決崗位職能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避免單位之間、崗位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現象。
三是嚴格工作責任,使目標體系數量化。要對全部崗位的工作目標、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獎懲標準、完成時限進行細化、量化。必須明確崗位目標,對每個崗位所要達到的工作目標且能夠量化的,都以比率的形式進行硬性規定,力戒目標的似是而非、模糊不清,難以操作的弊端。必須明確工作標準。對每個崗位工作的操作程序、實施要求,進行嚴格表述。必須明確責任追究。對未按規定完成崗位目標的,要按照經濟處罰、行政處理、黨政處分等層次實施嚴格責任追究。
第四、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實施科技管稅戰略。稅收信息化建設是事關國稅工作全局的系統工程,是強化稅收管理的必由之路。要建設現代稅收征管運行機制必須以加速信息化建設為核心,依托現代科技來完善管理手段,加強稅收管理。
一是定位要科學。全國征管工作會議提出,要牢牢把握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按照一體化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包括“一個平臺、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的金稅工程建設。今后一個時期總局信息化建設重點是金稅工程三期建設。按照金稅三期建設的要求,我市信息化建設目標是建設數字國稅,實現稅收信息的電子化。主要是通過整合內外信息資源,搭建一體化的電子平臺,實現信息處理數字化,業務處理的網絡化,從而達到所有的工作都上機,所有的信息都入網的目標。按照網絡建設到縣,數據處理到市的要求,對所有涉稅的數據流、信息流進行集中處理,實現信息共享。
二是資源要整合。在把現有的網絡建設好,把現有的系統整合好,把現有的軟件應用好的基礎上,根據稅收征管的要求,實現各個系統之間的信息聯通,做好不同管理系統、不同征管軟件之間的信息整合與銜接,著力解決好高技術與低效益并存,設備閑置與緊缺現象并存,高投入與低產出共生,信息收集和數據采集準確性欠佳等問題。
三是信息要共享。當前要著力解決信息匱乏,信息失真,信息分散,信息阻隔,信息低效的矛盾,對外盡快把網絡延伸到各個部門和廣大納稅人,實現信息交換、共享與網上納稅;對內把所有稅務管理和日常辦公業務納入網絡管理范圍。著重以金稅工程三期建設為契機,通過對所有稅種、所有環節、所有方面的業務整合和全面網絡化,從而實現對納稅人、對征管業務的全面監控,實現國地稅及所有相關部門的信息大共享。
第五、按照人本化的要求,實施人才興稅戰略。實施人才興稅戰略,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優先,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放在國稅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去思考與把握,按照科學的人才觀的要求,著力抓好人才培育的三大工程建設。
一是抓能力工程,著力提高干部素質。新形勢下要做好國稅工作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因此,要樹立人人有能力、人人可成才的觀念,建立一個“全員學習+分局培訓+能手考試”的人才培育體系。在學習培訓方向上,由重培訓轉向重自學;建立懲戒式培訓,通過培訓者個人自付培訓經費的方式,重點對未位學習人員進行培訓;以能手考試來促進人員的學習培訓。建立強制性的能手考試辦法,規定所有人員都必須參加能手考試,讓人人學習、人人考試,形成一個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抓活力工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重點是優化人員組合,形成階梯形的人力資源配置結構。要堅持不拘一格,選賢任能,通過深化人事改革,改革人才引進、人員交流和人員淘汰體制;通過優化人才配置,構建“公務員制+雇員制+合同制”人力資源規劃體系,建立“能職匹配+雙向選擇”的人力資源配置體系,逐步建立一支梯次推進、結構合理、擁有一批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的國稅干部隊伍。
三是抓動力工程,建立激勵創新機制。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加強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大考試選拔和競爭上崗力度,解決優秀干部“上”的問題,加快領導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進程,保持班子活力;要逐步推行干部崗位能級管理,實行能級與待遇掛鉤;要對考試不合格、綜合考評不稱職的干部實行未位學習制,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未位淘汰制,疏通干部的“出口”;要加大崗位輪換和異地交流、異地任職力度,加強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要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1+3組合制”薪酬管理體系,把能級工資與工作、學習、貢獻獎相結合,打破分配上平均主義。通過這些措施,加快構建公平有效的激勵機制,致力形成一個“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人事環境。
- 上一篇:糧食局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
- 下一篇:黨校辦公室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