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布局調整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07 09:14:00

導語:學校布局調整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布局調整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發揮辦學的規模效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省教育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教計(20*)28號《關于編測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的通知》精神,結合*縣實際情況,提出*縣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

第一部分*縣教育基本情況

*縣教育事業發展較快,一片生機。19*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共向高等學校輸送新生10余萬人,高考升學率、高考會考合格率均占全市之首。全縣現有中小學校418所(其中普通高中16所,職業高中6所,普通初中36所(另有初中部分18所,應撤未撤學校14所),小學352所,幼兒園7所,特殊學校1所),在校學生172280人(其中普通高中25702人,職中7824人,普通初中59884人,小學71163人,幼兒園7519人,特校學生188人)。九七年*縣通過“兩基”驗收,全縣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100%;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達99.9%,17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占97.5%;初中畢業生畢業率達95.8%,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職高、各類中專等占52.3%。全縣現有教職工8551人(不含離退休人員),其中專任教師7444人,專任教師達標率:初中為97.1%,普高為84.5%,小學為99.5%。平均每萬人口在校學生:職高65.8人,高中216.2人,初中503.7人,小學598.5人,幼兒園63.2人。

第二部分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加強各級基礎教育學校之間的融通與整合,積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進一步明確和強化縣級政府統籌管理本地教育的職責,以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為主,相關部門配合監督,全面實現“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統籌整合縣城鄉教育人才、資產,擴大學校辦學規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質量,鞏固和提高“兩基”工作水平,促進*縣基礎教育事業均衡、持續、健康發展。

二、編制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的原則。根據各類專門性規劃必須服從城鄉規劃的統一要求,中小學布局調整體現城鄉規劃的基本原則,基礎教育各級各類學校納入城鄉總體規劃進行布局規劃,根據*縣今后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人口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趨勢、教育中長期發展的需求和國家省頒布的校舍建設標準,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2、堅持規模效益的原則。中小學校布局發展向人口集中,且交通便捷地發展,并適度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在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完小不少于6個班240名左右學生(對山區和偏遠地區可適當放寬),其中鎮政府所在地的小學不少于12個班500名學生;初中不少于24個班,1500名學生。

3、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縣山區、畈地、圩區等不同的地理環境情況,逐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依據覆蓋人口、服務范圍、經濟水平和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因地制宜,該撤的撤,該并的并,不搞一刀切。

4、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小學基本上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以就近入學為主,大力發展人口密集的集鎮所在地完小,積極推動覆蓋多個行政村人口的完全小學,有計劃、有步驟地撤并一批村小和教學點;初中按照相對集中的原則,擴大辦學規模,原則上每個鎮只辦一至兩所初中,在過渡期內增設一至二個分部(條件成熟時撤銷),或在部分鄉鎮采取九年一貫制作為過渡期;高中(包括職高)向縣城所在地和人口密集的大集鎮布局。其中在廬城鎮城區新建2-3所民辦普通高中,另外重點在金牛、泥河、白湖、湯池五個鎮擴大高中辦學規模;職業高中重點建設縣高級職業中學。必要時,可通過招商的形式,創辦一所規模較大、專業對口的職業高中。同時,為解決留守兒童的入學問題,鼓勵和支持民辦寄宿制學校。

第三部分主要目標及保障措施

一、主要目標

按照省總體要求,*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基本目標在2010年前完成,即在20*年前再撤并完全小學74所,小學教學點100處,撤并初中22所(主要是應撤未撤的學校的初中分部),普通高中因近幾年都是生源高峰期,故必須全部保留;到2010年再撤并完小28所,小學教學點全部撤銷;撤銷初中分部和應撤未撤初中10所,同時再撤并1至2所農村完中,基本達到農村完小六個教學班、學生數240人以上;集鎮完小12個教學班、學生數500人以上;農村初中24個教學班,學生數1500人以上;農村完中36個教學班,學生數2100人以上的目標。

二、保障措施

*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從19*年開展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不少鄉鎮學校的布局調整還未真正實施到位,要真正實現布局調整的規劃目標,難度仍然很大,主要是:第一,財力不足,中小學布局調整首先要解決并入學校校舍問題,包括教室、學生住宿等,這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據初步測算,全縣實現布局調整規劃目標需總投入9160萬元;第二,交通不便,特別是山區和圩區更是突出,學生上學路途不便等問題難以解決;第三,群眾(包括基層干部)觀念淡泊,不愿撤銷本地學校的想法比較普遍。

為確保*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按規劃目標順利實施,充分發揮教育的人、財、物資源的規模優勢,迅速提高*縣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必須下大力氣抓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主要措施有: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為加強對中小學布局工作的領導,縣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縣委辦、政府辦、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教育局等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中小學布局調整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確定專人負責。各鎮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縣、鎮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親自過問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要確保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按規劃目標調整到位。

(二)進一步提高認識,正確引導,進行廣泛地宣傳發動工作。*縣大規模的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雖已在一九九七年前已基本完成,但根據省廳新的調整目標,*縣中小學布局調整的任務仍很艱巨,這次規劃調整撤并的學校都是困難很多,條件很差,人員和生源較少的學校,撤并工作的難度主要在于少數村干和部分當地群眾認識不深。因此必須廣泛地進行宣傳發動,正確引導,形成共識,確保調整工作順利進行。

(三)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經費投入是關鍵,特別是初中實施調整,撤銷學校的校舍不能使用,并入學校的教室、住宿等條件都很難達到基本要求,必須加大對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投入。1、自20*年起縣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經費用于布局調整;2、通過租賃、變賣、置換等盤活撤銷學校的固定資產,取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并入學校辦學條件;3、廣泛地開展捐資助學等活動增加教育投入;4、爭取省、市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學校布局調整。5、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民辦私立寄宿制學校,以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入學困難。

(四)轉變觀念,端正辦學指導思想,努力辦好學校。在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上,牢固樹立為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盡快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