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經濟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07 03:40:00

導語:勞務經濟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務經濟工作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全市勞務經濟工作,促進勞務經濟向技能輸出和效益輸出轉變,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會議和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精神,充分利用現行政策和外部環境,強化基礎管理,擴大輸出規模,爭創輸出品牌,鞏固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榮譽,全面提升勞務經濟質量,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總量翻番”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任務

1、勞務輸出工作:當年新增勞務輸出1.2萬人,全市勞務輸出累計達到16萬人,其中境外、省外勞務輸出人數達到輸出總量的65%以上。實現勞務經濟總收入12億元,全市人均增收1828元,其中農民勞務經濟收入10億元,人均增收2178元,占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2、職業技能培訓及就業工作:技能培訓73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3125人,實現再就業2000人;農村勞動力培訓3475人,實現就業2000人;低保子女培訓200人,實現就業200人;創業培訓500人,培訓后實施創業項目150項,實現投資3000萬元,帶動就業500人。

3、“返鄉創業活動年”工作:以惠普援助創業培訓項目為契機,完成300人的返鄉創業培訓任務。全市必保完成150個返鄉創業項目當年落地,其中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3個、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10萬元以上項目50個、投資3萬元以上項目87個。帶動3000人以上實現就業。

三、工作措施

(一)扎實推進勞務輸出工作

1、強化基礎建設。重點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搞好一項調查,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利用春節后半個月的時間,開展拉網式調查,填制好勞動力資源管理卡,錄入農村勞動力資源管理數據庫,確保數據同步,實行規范化動態管理;二是擴大一個網絡,按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統一安排,建立全市計算機管理勞務經濟工作局域網絡系統,直接并入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計算機網絡,人力資源、各種數據信息實行動態隨機管理,實現全省信息資源的共享;三是完善一個體系,全市勞動保障四級服務體系建設要達到人員齊全、責任明確、作用顯著的標準,著重開展對四級服務網絡人員的培訓和社級人員的配備工作,現有管理和服務人員要全員參加培訓,提升業務素質,適應工作需要;四是延伸一個功能,著重抓好村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選擇人口多、勞務輸出基礎好、輻射能力強的行政村建立30個村級人力資源市場,將人力資源市場的功能延伸到最基層。

2、積極拓展勞務輸出基地。駐外勞務輸出基地向“長三角”、“珠三角”發展,除鞏固北京、青島、大連、蘇州等基地外,在東莞、佛山、南京等地新建五處勞務輸出基地,拓寬勞務輸出渠道。

3、提高勞務輸出人員素質。加強輸出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就業技能,使大多數輸出人員在短時間內適應環境,進入角色。同時,不斷加強對勞務輸出人員的引導性培訓,增強市場競爭力,以技能促效益,以素質增收入。

4、培樹勞務輸出典型。在全市開展“勞務輸出強鄉、強村”、“百名勞務輸出帶頭人、勞務輸出能人”的評選活動,全年評選出十個勞務輸出強鄉、二十個勞務輸出強村和一百名勞務輸出帶頭人、勞務輸出能人。對勞務輸出典型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調動其向深層次發展的積極性,并不斷總結其好的做法和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推進全市勞務經濟的發展。

5、切實加強勞務輸出人員權益保護。全面提升勞務輸出全過程的管理服務水平。輸出前實地考察輸出的可靠性,由勞動部門對用人單位的資信程度、生產經營狀況、安全衛生條件、工資福利待遇等進行全面考察,作出評估報告,確定輸出項目的可行性。對部分涉及人員較多的重大項目,由市領導帶隊進行考察、決策。簡化和公開勞務輸出辦事程序,在市人力資源市場設立勞務輸出窗口,實行一條龍服務。對國內勞務輸出統一辦理有關手續,并全部免費,做到專人組織,專人護送,輸出后建立定期回訪制度。搞好跟蹤服務,幫助勞務輸出人員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維護其合法權益。

6、全力打造勞務輸出品牌。著重實施品牌戰略,以品牌營造市場效應,以市場效應擴大輸出規模。在“俄羅斯舒蘭商人”、“舒蘭北京加油工”、“舒蘭北京保安”勞務品牌基礎上,著力開發和培養“海爾機電工”品牌,全年向海爾集團輸送200人。

(二)全面做好培訓工作

1、建基地。對培訓基地實行進退機制,鞏固歷年培訓效果好的基地,撤銷一批達不到質量要求的基地。新確定2-3所基地,并在吉林市確定1-2家培訓業績好、能夠培訓數控機床等技術、就業渠道穩定的培訓機構作為我市培訓基地。將培訓能力強、就業渠道穩定的舒蘭礦業集團職培中心確定為培訓基地,促進培訓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拓寬就業渠道。

2、嚴出口。對沒有就業出口、沒有穩定輸出渠道的基地不予下達政策性培訓指標。

3、講實效。開展訂單定向培訓:一是結合我市招商企業實際,開展養殖業技能培訓,實現自主創業,并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果;二是對農民工和下崗失業職工進行采掘工、采運工技能培訓;三是圍繞輸出較集中的建筑業及服務業等領域進行培訓;四是開展低保子女培訓,鞏固海爾集團、合成藥業、通機公司的定向培訓。

4、長短結合。根據企業對專業工種的技能要求,舉辦長、短期培訓班。技術要求較高的海爾集團、合成藥業、通機公司的定向培訓由技工學校開設2年制長期培訓。根據企業需求對其他工種的培訓由各培訓機構開設1-3個月不等的中、短期培訓。

(三)積極開展“返鄉創業活動年”工作

通過開展“返鄉創業活動年”活動,初步形成項目推介、資金扶持、政策援助、技能支持、跟蹤服務五位一體的管理和服務機制。

一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廣播、電視、宣傳單等媒體對“返鄉創業活動年”進行宣傳發動,達到返鄉人員人人知曉的效果,努力營造返鄉人員人人想創業、爭創業的氛圍。

二是開展好返鄉創業人員調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返鄉創業人員調查和返鄉擬創業人員調查。將調查的17項數據錄入微機,形成返鄉創業人員和返鄉擬創業人員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有針對性地扶持,為全面開展“返鄉創業活動年”工作奠定基礎。

三是制定和落實扶持政策。從培訓、招工、合同管理、鑒定等方面予以優惠,簡化各項手續。同時將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使用范圍擴大到返鄉創業者,使有創業意向的返鄉人員實現創業,擴大就業空間。

四是實施惠普援助創業項目培訓。合理安排好培訓計劃,抓好計劃的落實和實施工作,在適當時機開班培訓,全年要完成300人的惠普培訓任務。各鄉鎮街于2月份將擬參加培訓人員名單報到市就業服務中心。

五是開展好各項服務活動。開展好“創業項目征集”和“返鄉創業企業洽談會”活動,滿足返鄉人員創業項目的需求和用工需求。創業項目征集在上半年完成,達到質量和數量要求。在此基礎上精選出百余個適合我市市情的推介項目進行推廣和介紹,確保返鄉人員有業可創。在調查的基礎上適時舉辦返鄉創業企業洽談會,保證返鄉創業企業用工需求。

六是落實責任。各鄉鎮街成立“返鄉創業活動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工作開展。要按全市《返鄉創業活動年”活動方案》要求落實各部門、各單位責任,確保完成創業培訓、惠普培訓工作任務。